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要举措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提出教师、学生、企业、地方政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互融合的城乡规划"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产教融合中心平台,创建协同育人环境,高校、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完成对城乡规划"4+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最终构建城乡规划"3+1+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以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改革思路,主要从课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统一,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实践实施,是教学过程的连贯性设计。日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也有着其特有的个性。本文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为目标,从培养目标、教育过程、管理评估、教学方法手段四个层面来探讨日语的"3+1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题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调研工作是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主要针对工程造价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开展。通过调研分析,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其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是重点。该调研成果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针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教学实际问题,提出开展"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的建设路径,最终为实现"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教学应积极与行业发展接轨。面对BIM专业需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在推进“1+X”BIM课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毕业设计考核优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三元协同评价体系5个方面,分析实现课证融通路径优化的措施。通过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内容与形式助力BIM课证融通,为探索“1+X”BIM课证融通改革提供保障,以期实现教学与认证资源共享,提升BIM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邓元德  黄晓丽  朱海洋 《砖瓦》2022,(6):160-162+165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兼结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赛研培”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文章以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宜专业发展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模式,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彰显"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理念,提出了"1+2+3"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片面注重知识系统性,忽略岗位任务具体要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等等。通过探讨"1+N"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成效,努力寻求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1)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实际角度出发,分析推动"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在很多民办学校中IT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很受学生青睐的培训课程,如何能够让该课程的教学起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多层次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将结合"3W+1H"教学模式具体谈谈多层次教学模式在IT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毕业生应当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高责质、多技能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高职学生在校应当接收“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拓展技能教育”。并针对三类教育,完成了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延林  李长风  高红梅 《山西建筑》2014,40(30):253-255
以结构力学课程为核心,结合高层建筑结构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及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了"3+1"人才培养模式下,以"知识讲授+综合训练+工程实践"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1+0.5+0.5"全程式培养模式,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0)
"3+1"培养模式是指4年的本科学习中,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的理论知识和进行课程实习实训,然后在行业企业中进行1年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3+1"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且顶岗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实习平台参差不齐、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生流动性大、企业指导教师没有保障等,顶岗实习效果不佳。本文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校企共同搭建实践平台、健全顶岗实习管理体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保障企业指导教师水平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3+1"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涤怡 《砖瓦》2022,(2):160-161
依托“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剖析了“1+X”装配式建筑证书的培养要求和考核内容,从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实现“1+X”装配式建筑证书课证融通的方案,以实现考核内容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课程相互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阎昭琦 《四川建材》2022,(9):243-244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中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证书之一,当前建筑行业中BIM复合型人才严重紧缺,如何运用该制度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分析高职院校传统BIM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BIM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探索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3+1"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3+1"的课程群建设,将一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学期假期、校内校外三大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产品设计课程群的建设,将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应用与实践模块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专业设计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概率统计》是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开展双语教学以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是必然之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1+1”双语教学模式,并从教材研究、课程组织及教学反馈三个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尹锡军  张振平 《砖瓦》2022,(4):180-182
当前以培养试验检测人才为目标的路桥工程无损检测、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开始正式实施,检测类专业急需对接"1+X"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目前高职检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未能有效融合并形成良性互动;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不畅通;教师队伍、实...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3)
成果导向理念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国际教育发展理念,对国内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机械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在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实践和理论衔接不好的问题,应该以成果导向理念为着力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我国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高职与本科高等院校"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有效模式。针对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方向,进行了"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和本科高等院校"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提供一套可借鉴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