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者:梁雪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5年2月1日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的建园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园(1750年),由于受到侣60年英法联军的破坏,慈禧太后于侣88年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在重修中,有的建筑改变名称,有的建筑改变用途,有的建筑位置有所移动……我们现在看到的颐和园实际上是经过历次维修和增补以后的结果,对比鼎盛时期的清漪园,其实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为清代皇家园林,世界驰名。这颐和园在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劫园中珍宝,烧毁了大部分建筑物,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     
《Planning》2021,(9)
<正>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被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清漪园为例研究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总体设计方法,对于拓展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论和支撑颐和园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清漪园万寿山区域为例,对清代样式房《清漪园地盘画样》的图纸性质进行考察并对图上布局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制图特征与清代平格技术的关联性,并综合史料与现状调研构建万寿山总体设计方法与技术要点。【结果】1)《清漪园地盘画样》存在统一的绘图比例和5丈的绘图模数,推测由早期清漪园设计图为底本复制、改绘而成;2)该图的制图特征与清代平格技术存在紧密关联,推测是以5丈见方的平格图为底图绘制而成。【结论】清漪园万寿山的总体设计方法以平格技术为关键支撑,包括平格地形测绘和总体布局2个关键流程,核心是以平格图为底图开展图上设计,进而整体控制建筑群的选址、规模和轴线位置。研究从技术视角揭示了清漪园万寿山的整体布局方法,推进了对清代大型园林总体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入手,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理论,通过对传统住区和现代住区的调研分析,提出"提升归属感"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为今后建设可持续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龙  王其亨 《世界建筑》2011,(12):117-121
自雷声瀓至雷献彩,雷氏一门六代,前后150余年,见证了清漪园(颐和园)从始建、辉煌、衰败、焚毁到重生的全过程,其间留下了大量建筑图档。本文结合颐和园的实物遗存,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利用建筑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再现清漪-颐和园发展历程,阐述了"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核心责任人——样式雷,为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做的独特贡献,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家族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的"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进行分析,并结合两个工业建筑有机更新项目的外部空间使用后评价,得出工业建筑有机更新中的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的定量化分析结果,对于指导工业建筑有机更新中的外部空间设计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这类型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中,要遵从功能随从空间的原则,并要重视设计中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耕织图景区复建及环境整治以清漪园时期景观内容为基础,保护颐和园时期水师学堂的历史遗迹,结合地形、绿化和水体的现状,恢复历史园林景观空间和文化内涵,保持其艺术的永恒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论应用于外部空间设计,或者说外部空间设计中寻求更加理性理论支持,将外部空间设计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文中从外部空间几个具体的方面引入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阐述外部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鸿雁 《中国园林》2004,20(6):29-32
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它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框架,摹借名胜佳境、掇山理水、莳花植木,融宗教、哲学、美学意蕴于造园之中,形成了巧于摹借、山环水抱、楼台生色、木秀人寰、园中有园、底蕴深厚的艺术风格.清漪园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上最优秀的杰作之一,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发展至鼎峰的产物,也是人类弥足珍惜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1.
颐和园位于北京海淀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在此建造“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重建,改名颐和园,是清皇帝避暑行宫,又称夏宫。 黄鹤楼是我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建于三国时期,遗址在武汉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贵州传统聚落中核心的公共空间"场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场坝"为起点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场坝"边界节点空间的三维构型。选取不同形态的贵州传统聚落,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计算方法量化分析以"场坝"为连接或辐射的二维空间结构。利用完形理论以及空间体积方程的计算方法量化"场坝"和与下一级空间连接处节点的三维空间构型,从而得到一定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平面组织的规律和垂直空间组织规律,对贵州地区的建筑群体地域性重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相地在乾隆对西湖1的成功改造2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试从清漪园的择址以及对用地基址进行的全面勘察与构思两大方面,分析当初规划设计者们如何进行相地。分步探讨了清漪园的选址诱因、基址内外部原初条件的利与弊、湖山构园的结合点与山水间架初步构思、当初历史条件与环境回顾以及落定山水间架的进一步构思等问题。最后,总结并评价了清漪园的相地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启迪,以期有助于风景园林史与设计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颐和园装饰纹样集锦前言颐和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清漪园基础上建造的封建王朝最后的一座皇家御园。这里湖山秀丽,建筑精美,已为世所公认;随处可见的装饰纹样,如砖雕、石雕、装修、彩画等,更可谓集古今、朝野、南北精华之大成,包罗万象、美伦美焕、巧夺天...  相似文献   

15.
运用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中心外部空间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引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方法并由此引发对大学校园教学建筑外部空间的正确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兼有杭州西湖、太湖、洞庭湖、昆明湖(汉武帝时西安的昆明湖)四大名湖特色的颐和园风景,始于金元,兴于明代,而盛于清代,闻名帝京。由1750年乾隆兴建清漪园至今两百多年来,沿水系植物景观随园子的兴废而几易其态。前人对颐和园的造园艺术手法及建筑风格、植物的现状调查、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等进行过研究。但对植物景观的形成方面涉及较  相似文献   

17.
1海淀概况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的西部和西北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旅游区、文化科学教育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面积430.7km2,户籍人口178.4万。海淀区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地属太行山余脉,林木浓郁,东部和南部则是现代化城区。境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游泳资源丰富。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都建在其中。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一处(颐和园)。区内高等院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心区和发展区大部在海淀境内。  相似文献   

18.
"虚实相生"既是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重要原则。作为一组对立统一的范畴,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是增强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的关键,也是凸显当代空间设计品位的重要手段。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处理好设计中的"虚"与"实"有助于设计师创造出更具艺术效果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多元外部空间设计的历程回顾出发,以笔者此前的课程设计项目——西安市土门商圈核心组团城市设计方案为例,结合方案区位条件、现状问题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和方案分析,探讨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多元外部空间设计策略和开放空间组织手法,对城市设计的外部空间设计思路以及组织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方法 ,将建筑与树视为相关的有机构成系统 ,提出“树屋共构空间”的概念 .并以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环境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对树屋共构空间模式进行研究 ,为树屋共构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