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锦富 《城市规划》2015,39(7):19-24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许多城市对高铁效应的认识和应对存在问题和误区。本文以实证分析结论为基础,对我国国情下高铁效应进行解析,提出了设站城市在区域影响、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站点选址及其周边布局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铁与城乡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王春(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斤总规划师)欢迎大家来到多彩贵州,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江苏省规划院和贵州省住建厅一起举办这个论坛,体现了规划年会服务地方的要求。广州至贵阳的高铁去年底开通,标志着贵州进入了高铁时代。今年6月沪昆高铁长沙至贵阳段开通,今后几年将陆续开通贵阳至昆明、重庆、成都、南宁等地的高铁,贵阳作为西南陆路交通的枢纽作用将日益显现。过去贵州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不便,现在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已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限制西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城市规划应如何应对,从城市生态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思想观念转变等6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1,(5)
城市规划管理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政府给予该项工作执行情况较高重视,并通过法律规定使该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但是客观上讲,规划管理工作在推进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则不利于城市的全面发展进步。鉴于此,文章在阐述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以优化工作质量为目标,从理念融入、沟通交流、管理制度及创新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赫磊  宋彦  戴慎志 《城市规划》2012,36(7):15-22
在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发现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城市规划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考验.传统确定性思维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存在着研究范畴不对等、知识容量不对等和时间上交错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规划的理性.情景规划以其合理的描述、广泛的参与、持续的监测更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规划领域应对重大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的确定性方法主导下的城市规划与情景规划主导下的城市规划的异同:首先在认识论、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别;其次在城市规划编制实践中,存在单因素分析与多驱动力分析、单方案预测与多情景描述、主观判断与客观规律发掘、一站式规划与过程式规划、近期建设指导与策略影响评价五方面的区别.情景规划方法应用在城市规划中,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规划决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黄建中  马煜箫  刘晟 《规划师》2020,(6):33-35,3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风险也不断增加,造成的损失亦愈发严重,从城市规划视角思考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实践价值。文章结合现有研究和实践提出:在目标层面,规划应树立底线思维,以城市韧性为目标,并将目标细化至具体环节;在空间支撑方面,注重空间留白和设施配置优化;在机制创新方面,着重构建完整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组织区域和各部门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有着绝大多数人群步入了老年时代,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于涛方  王瑾 《规划师》2012,28(9):75-79,88
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87%,进入"老年型社会",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规划应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分析了国外人口老龄化迁移机制及规划应对经验,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格局及进程,提出老年人口需求与空间资源高效率配置需统筹兼顾、空间特征和机制需做进一步探讨,据此提出城市规划应对的"两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口"居住—医疗—交通"等行为和需求规律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面向老年人口需求满足与城市空间和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以京沪高铁沿线22个城市的站点及其周边地区为样本,探索高铁站点设置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首先从理论出发分析区域性交通设施对于周边城镇发展的作用,明确研究思路与框架,建立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假设,研究的实证部分运用2006—2012年京沪高铁设站城市和站点周边相关数据,开展聚类分析,建构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明确影响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基于对22个样本的实地踏勘和规划资料收集,分析站点选址、周边地区发展在规模、土地使用性质、与其他交通设施衔接等方面的规划、实施现状和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理解高铁站点对其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辨析规划和实施的问题,提出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力求推进站点周边地区集约、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项重要条例内容,其对于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提升环境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必须正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规划发展的保障作用和指导作用,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城市规划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进行积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沈清基 《城市规划》2004,28(2):52-5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背景下,论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国内在本领域的动态;阐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了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注意点和城市规划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对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证精神的城市规划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归纳实证哲学的意义、认知机理和范式;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对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分析中国城市的生成发展过程中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机理,认为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均是实证精神与人文精神共轭作用的过程;在中国城市规划范式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城市发展蓝图向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的转变、从经验与理念决策的规划向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的规划的转变、由城市研究、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实施的分离,向"三位一体"运行转变、规划者自身从设计者向公共利益代言人、从技术专家向社会中介人的转变;应以实证的精神来研究人类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分析解剖今天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去构建新的城市理论和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国内城市规划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点,指出只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就可以为以后中国城市发展打造出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4,(8)
联合国制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尺有两种,一种是60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于10%,另外一种是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则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调查,我国在201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此,近几年的人口老龄化课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对老龄化社会研究特征进行分析,解读了研究进展分析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呈现出了老龄化的趋势,同样在城市发展中也应该对老龄化问题予以充分的考虑,只有对这一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使得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5,(9)
随着城市规划外部环境的变化,城市规划研究机构的角色、价值观存在多种维度,不同维度可能有不同的认识,这种定位的不确定性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文章以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以公共产品、行业价值、社会组织、经济支撑及机构管理五个方面的逻辑为主线,多角度剖析当前城市规划研究机构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老年住区、养老设施、休闲活动空间、道路交通、绿地景观、规划编制技术及法规指标等方面,对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应对性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缘起入手,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领域和运作模式,在梳理国内外智慧城市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其专业价值,必须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应对和创新:编制理念转变、技术路线升级、城市形态改变、工作方法转变、规划成果创新、规划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