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8)
近年来,我国屡次出现过因韩国明星粉丝群体狂热行为引发的反韩星爆吧事件,规模与影响力都蔚为可观。这种网络群体冲突表面上似乎是由于反韩民族主义情绪所致,但实际上背后隐含着相当一部分网民对我国韩明粉丝群体的歧视心理。而这种心理的形成与粉丝群体的女性化特征,对偶像近乎宗教化的崇拜情感及网民标榜道德优越感的需要紧密相关,目前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
近年来,"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在众多娱乐事件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而百度贴吧作为国内最大的粉丝交流平台,将其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文本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使用文化变迁和迷群理论,结合贴吧十年间的粉丝大事件,来阐释贴吧粉丝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分析其变化的深刻的内外部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健康的网络粉丝文化传播给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趋显著,它影响政府决策、司法公正、社会文化风气及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深度转型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深度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根源、高度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动因及网络群体心理规制下的受众心理渊源,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动力机制,需要深入分析,以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近10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粉丝"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以百度贴吧中韩剧《继承者们》的粉丝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贴吧中,粉丝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如何发挥粉丝的影响和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约翰·费斯克的粉丝生产力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本文以新媒体技术和泛娱乐化浪潮下粉丝社群内的文化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原素材创作衍生文本及零盗猎原创两种文本生产形式,以及粉丝基于文本展开的阐释和互动行为。由此说明粉丝群体在大众文化景观中的地位和其庞大的"粉丝效应",进而呈现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画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在互联网发展到web 3.0的背景下,新浪微博作为我国第一大社交平台,同时也是拥有庞大粉丝基数并可以转化为消费群体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通过概述粉丝的概念及回顾粉丝经济的发展,总结粉丝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结合微博的特征探讨在一般的微博营销方式下可能产生的品牌运营风险。最后提出基于"粉丝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发展策略,希望能对微博营销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帮助企业规避"粉丝经济"下的风险,为企业制定微博营销策略提供些许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在微博刚刚诞生的时候,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但是在一些以微博平台为主的网络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两个"意见领袖"发生冲突的时候,在微博上的两派"粉丝"受众旗帜鲜明地对立了起来,并且在唇枪舌战中变得非常不理性,表现为语言侮辱,人身攻击等行为。本文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分析"韩方之争"这一网络事件,探讨在微博平台上的群体冲突行为,并分析这种行为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本文以偶像剧《爱情公寓》为案例,对其粉丝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偶像剧粉丝的行为模式及特点。研究发现在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络的驱动下,传播方式的革新对偶像剧粉丝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和改变。具体来说,偶像剧粉丝不那么疯狂,参与度有所降低、积极性有所减退,粉丝之间也不需要组成粉丝团以求得"归属感"和"依赖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公共平台的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渐呈增多趋势。而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之间的演化路径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沿着群体话语的异质化向群体话语的同质化发展的,而现实群体性事件则是从群体同质化发展成为群体异质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始,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事件舆论监督作用开始凸显。网络是把双刃剑,有推动我国民主、监督,提升政府形象的作用,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低俗文化在网络上泛滥。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问题,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8)
贴吧粉丝群体由管理团队、执行团队和粉丝吧友构成。信息传播结构为四级传播,传播内容包括规范性内容、工作性内容、决策性内容和记录性内容。贴吧粉丝群体的管理运行体现出平等性、交互性、规范性、开放性、商业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本文从"罗志祥吧"入手,由点及面,分析百度贴吧粉丝群体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粉丝群体意见交流更加方便、迅速,但其决策也往往呈现出不理智、极端化的倾向。这些非理性的群体行为不仅污染了网络风气,还威胁到现实的社会公共秩序。本文针对粉丝群体乱象,主要从群体压力、信息茧房的存在以及粉丝意见领袖的非理性引导三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同时也从粉丝教育、平台管理、法律规制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3)
"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谐音,在中国俗称追星族,即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体。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现在大概是因为超女们的出现追星族有了另外一种称号,那就是粉丝,"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粉丝"本文从粉丝行为入手,分析他们的行为对特定商品供求的影响,以明星现象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粉丝现象的网络外部性与粉丝市场存在的巨大的可以挖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本文通过对"3·1昆明暴恐事件"的分析,对其引发的网民"群体极化"、部分媒体"失语"、政府在微博上公信力降低等舆情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网络语境下动漫粉丝群体媒介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信息辨别能力缺失、安全素养缺失等方面。群体特性和内部独有的话语体系为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带来一定困难,需要从群体内部培养意见领袖和提升整体素质入手,配合提高媒介接触质量、改善使用环境和构建监管制度进行巩固,并利用群体特性进行体验式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0)
狭义的网络暴力是舆论极端化的一种体现,是现实世界的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根植于网络媒体,起源于网民对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的极大不满,发生于网络空间如社交网站、论坛等平台,事件在网络媒介中情绪化、非理化、极端化的传播,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最终产生"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9)
"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
近年来,在诸如"躲猫猫"、李刚门、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始发与推进中,网民意见借助网络平台逐渐聚集、碰撞、重塑,并通过群体的力量使网络空间的声音散播到整个社会之后,媒介议程逐渐发酵并提升成为社会公共议程。在网络意见井喷式爆发与传统媒体放大聚焦的过程中,事件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解决与回应,最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共事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由此可见,网络动员中网络意见得到了集合与表达,并且统领与贯穿事件始终,与政府的行为与政策发生互动,以微观的视角呈现了在媒介环境内社会大众与政府之间的动力机制与架构框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1)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网络传播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已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以"南周事件"中网民的心理活动及规律为例,试为当下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的有序运行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