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多因子叠加法,以草原丝绸之路(元上都至元中都段)文化线路为研究对象,对绿道的遗产保护、生态保护和游憩可达性进行适宜性分析,通过加权叠加得出绿道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绿道选线。该研究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基于垂直生态过程的绿道适宜性分析方法,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应用于文化线路保护中,并将遗产保护与绿道规划建设结合,对区域尺度的绿道选线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媛  夏兵  李辉  池慧敏 《规划师》2011,(9):39-43
当前,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在生境破碎化的现实条件下,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通过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在宏观尺度上以保护性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采用进...  相似文献   

3.
绿道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道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实践。从国内绿道选线研究进展和中尺度地区绿道选线规划的挑战入手,构建中尺度地区的绿道选线规划技术路径。并以上海市奉贤区基于多目标的绿道选线规划为例,采用适宜性评价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绿道选线方法,综合考虑政策导向的地区发展需求对绿道选线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绿道选线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绿道网络能够改善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构建市域生态格局,提高区域内空间环境的宜居性。通过分析大西安景观生态格局现状,提出了10条科学合理的绿道网络选线规划设想及建设策略,以达到建设大西安地区生态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技术分析是绿道精细化选线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据城市绿道特点,构建“两类三层次”的城市绿道精细化选线技术体系。“两类”是指将城市绿道分为资源游憩类和慢行交通类两种主要的选线模式,前者是以目标为导向,重点实现城区重要游憩资源高效串接,后者是以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并满足居民实际慢行(以骑行为代表)诉求。“三层次”是指利用资源类和行为轨迹类等多源数据,结合ArcGIS网络模型、百度地图智能选线API、空间句法模型等技术,形成“节点聚合提取、线路连接构建、网络评价优化”3个层次的选线步骤。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道选线为例,判断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当前,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在生境破碎化的现实条件下,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通过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在宏观尺度上以保护性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采用进攻性策略,促进了珠三角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功能恢复,有助于建立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荣 《规划师》2011,(9):44-48
绿道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廊道的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引领绿色交通出行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重视生态资源的搜集与科学分析的前期准备,制定生态系统优良的规划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以生态保育为前提确定绿道网的选线布局,将绿道在空间上分为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绿道网规划设计经验总结,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选线有效的调动绿道的潜在活力,提升项目保护生态、促进旅游、完善交通、展示文化、和谐人居等综合功能,同时提出基于各类需求进行绿道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进行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温州市域绿道规划为案例,在选线过程中,通过分析生态格局等要素,得出了绿道规划的方案,并对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逐渐成为我国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绿道选线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缺乏系统方法和量化依据。该研究以适宜性评价法为基础,综合目标决策、层次分析等方法作为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研究的主要方法。借助GIS平台和叠置分析得出绿道选线土地适宜性分级,据此选取绿道线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优化得出绿道选线。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休闲绿道属于多目标的公共开放型空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以绿化生态为主题的特别休闲场所。在城市中,休闲绿道一般要依托交通线、水体、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历史文化主题等等形式展开设计与应用,为城市居民提供线性空间。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城市休闲绿道的规划设计基本功能和选线原则,并结合实际解读了城市休闲绿道规划设计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表明绿道能有效营造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生态空间,对推动大都市区高品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绿道选线布局和建设策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引力模型和成本距离模型建立多元要素综合叠加分析的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方法,并从公众需求和政策导向两方面对绿道选线适宜性进行校核,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布局,同时从分级、分类和分期三方面引导绿道建设,探索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推动大都市区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山麓型绿道的探索具有发展迫切性、理论空白性、实践盲目性的特点。研究以探讨山麓型绿道选线方法为目标,梳理了山麓型绿道的概念、类型与功能,并以秦岭北麓西安段绿道总体规划为例,在借鉴适宜性分析法、AHP法及综合评分法等基本选线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山麓区环境的特殊性,明确提出“3—4—4—5”的规划理念,以及“景观资源提取一现状道路提取一图面路径比较一现场调研调整一最佳路径布设”的“五步骤选线法”。  相似文献   

14.
郑斌 《福建建筑》2014,(12):1-3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绿道网规划,积极推动单车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绿道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山地绿道不同于城市绿道,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规划中应着重于地形、空间、坡度、材质及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考虑。鼓山绿道网规划以风景区资源为背景,着重处理选线、景观节点、生态材质及与绿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规划突出福州城中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色,展示闽都特色的山水文化。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产业绿道是在现有乡村绿道或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的线性空间规划设计,而乡村产业绿道规划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规划选线.为探究乡村产业绿道规划选线的内在机制,在研究有关乡村产业绿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产业绿道选线的基本特征,在GIS技术辅助绿道选线的思路下,选取产业资源层、服务需求层...  相似文献   

16.
绿道是一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通过绿道可连接起主要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及城镇资源;永嘉县绿道是集旅游、休闲及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绿色通道,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和休闲游憩的特色空间,是永嘉县贯彻落实“三县三城”的重要举措.永嘉县绿道网专项规划以构建县域生态网络、优化楠溪江休闲旅游、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目的,充分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山川、水系、植被、村庄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保护和修复绿道及周边的原生态功能,保护和改善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自然景观,充分挖掘永嘉的地方特色与人文内涵,分片分区地进行游憩功能的策划、线型空间的组织、配套设施的完善、示范绿道的建设等,从而有效促进永嘉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生态县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绿道是为了保护生物栖息的生物廊道,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娱乐而建的风景廊道,促进宜居城乡的区域绿地系统的建设。绿化环境提升景观观赏性的优质慢性道,集慢性交通、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改善人居环境和统筹城乡资源、完善设施配套等多元功能。该文研究范围是襄阳市绿道网,通过分析绿道的相关概念,绿道网规划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以及绿道网构建提供经验借鉴,给国内绿道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襄阳绿道网实践案例,如现状分析、设计目标、绿道网选线、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耀元  林墨飞 《中国园林》2024,40(3):101-107
为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巩固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尝 试将边疆乡村生态旅游与绿道概念结合,构建边疆乡村生态旅 游绿道体系,而绿道的规划选线是乡村生态旅游绿道建设的关 键。为探究边疆乡村生态旅游绿道选线的内在机制,在研究有 关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文献和场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坤河达 斡尔族满族乡生态旅游绿道的构建模式,并在Yaahp、GIS软 件的辅助下,选取生态旅游适宜性、景观游憩适宜性和绿道资 源适宜性作为选线要素,进而确定选线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德尔菲法(Delphi)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 乡村生态旅游绿道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平台计算 选线方案,对绿道选线进行修正和优化。研究发现:1)最适宜 新建的生态旅游景观节点是异域风情观赏点;2)绿道适宜在已 有道路两旁建设;3)边疆乡村生态旅游绿道选线应遵循最小路 径成本、线路闭合性和体系化原则。  相似文献   

19.
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是全省绿道网规划的骨架和基础。以安徽省域生态资源的特征与土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为基础,构建省域绿道网规划的方法与路径,提出绿道综合性的保护与规划策略,规划形成"两纵、三横、两链"的省域绿道主线、5片区绿道支线组团的安徽省域绿道总体规划格局;并探讨了绿道网规划的特色与策略,以期为区域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作为城市绿地的两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双修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两种典型情景。以太原市为例,基于GIS“吸引- 阻力”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两种目标导向下的绿地生态网络,通过情景比较与分析,试图回答“中心城区尺度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如何同时兼顾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的问题。研究通过具体比较分析两种情景下源地识别、阻力构建、绿廊选线与网络格局的差异与联系,综合两种情景形成“社会- 生态”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并从复合源地选取、复合阻力构建、复合绿廊选线初步提出情景综合下的基于生态安全与社会服务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功能耦合技术框架,旨在协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稀缺性城市绿地空间资源在不同利用目的之间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