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董利斌 《四川建筑》2011,31(3):31-33,37
从场所、场所精神的概念出发,结合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的建造背景,从校园环境、气候、基地环境和人的活动四个方面对场所进行解读,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交大图书馆)是如何对场所进行回应的。通过对场所的解读和回应,分析了交大图书馆如何成为场所精神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2.
李昂 《居业》2015,(18)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在旧城改造中,城市的更新不应是大规模的整体改造和大拆大建。文章以枫杨路街区更新改造为例,立足场所精神的营造,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实现街区的整体复兴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3.
卢峰 《南方建筑》2013,(3):57-59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纯的建筑形态扩展到特定的场所,从物质性的空间形态扩展到与特定场所相对应的人的活动,并由此带来了建筑地域性设计目标、策略与方法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象学而产生的场所精神理论强调了建筑设计对场所的关注,建筑材料对于场所精神的传达与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中国新乡土建筑为例,分析了建筑师在材料语言的表达上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地方材料、继承地方传统建造工艺及应用传统图案符号等对场所精神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场所精神的诠释--哈尔滨理工大学南校区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中新 《新建筑》2006,(2):35-37
哈尔滨理工大学南校区图书馆设计过程中,从校园环境、地形、气候、人的活动、文脉等方面对场所进行解读,并通过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材料与构造、造型与色彩等对场所进行回应。同时,运用了功能分区模块化理念和开放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当代高等校园中场所精神的营造,从高校文化、高校建筑、高校景观及高校中的空间尺度等方面为切入点,分别对其与场所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特定的场所精神。由于校园扩大规模的需求,对传统校园的更新也是今后传统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新建校区还是对传统校区的更新,必须要平衡诸多矛盾,一方面要通过对场所文脉与地域的回应来获得贯注其中的"记忆",另一方面也通过发展场所新的用途和活动赋予其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郁枫  张思琦 《当代建筑》2022,(6):136-138
场所精神是建筑所处地域环境的灵魂。建筑作为众多微观场所组成的聚合空间,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本文以中共中央党校大有书廊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实践探索如何从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挖掘场所精神,并采用因地制宜的材料利用与建造方式,使改造后的空间与原有场所精神形成再生与重塑。  相似文献   

8.
以峨眉山国际会议交流中心的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位于峨眉山这一特定山地环境中的建筑,如何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共存,形成既有浓郁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又具有场所归属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杜白 《四川建筑》2012,32(4):12-13,16
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2个公共活动空间为例,从场所的区位条件及布局形态、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使用效益分析和文脉特征四个方面对高等校园的场所精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以后类似的场所精神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政策的放宽等影响,近年来现代教堂的建设应运而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忽略教堂建筑的氛围营造和场所精神,不利于构建新型城市生活模式、创造有生命活力的建筑环境。该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在现代教堂中的应用。以张家港基督教堂为例,分别从教堂建筑为信徒营造的四种情感氛围,即希望感、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阐述现代教堂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方式,希望对未来的现代教堂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09,27(3):266-270
喀什高台民居生土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院落空间有序而精妙,色彩朴素而又不乏绚丽,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叉开放的淳朴祥和的人化自然。该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场所精神、空间形态、母体要素、视觉、触觉等体验分别加以阐释,给现代建筑与室内建筑师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为例,借鉴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方法,为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场所精神的内涵出发,针对现阶段高校校园建设所出现的问题,阐述高校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并以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设计为例,探讨基于建立定向感和认同感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研究将场所精神赋予校园整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艳红 《建筑知识》2014,(4):46-46,52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正在受到排挤和漠视,如何在现代主义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下保持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实现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是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并对代表性的批判性地域建筑进行解读.探讨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栾恬静  魏春雨 《中外建筑》2010,(12):110-112
在益阳十六中图书馆的设计中,通过对图书馆建筑场所精神的认知和解读,同时借鉴益阳地区周边案例,我们从建筑外环境、建筑形象及内部空间等不同层面上呼应传统,力图为使用者创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郑军  张贤都 《新建筑》2012,(5):136-139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遭损、场所精神丧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在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文脉引导下,通过"传承湿地地域文脉、重塑埠头场所特质"这两条主线,深度挖掘闲林地域文脉,将其打造成一个重现埠头文化、回归闲林特质的田园主题城市综合体,从规划设计层面探讨了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场所精神的寻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桂学文  毛凯 《建筑技艺》2021,27(1):10-25
博物馆建筑是承载和展示人文、自然遗产的场所,因其根植于特定的人类文明痕迹,而呈现出不同的精神特性.结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三个博物馆的设计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塑造场所精神的要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早期的中学校园空间规划已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较少进行校园更新的偏远地区尤为明显。文章以陕西安康石泉中学为例,从校园整体的规划布局和各功能分区的关系入手,综合交往空间营造、场地环境分析、地域文化及师生户外体验等层面,探索在场所精神视野下中学校园景观的更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