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连旭  刘德明 《城市建筑》2010,(6):125-126
文章借鉴传播学的"有效文本"概念,建立"有效地域文本"体系,为大跨体育建筑批判的地域性研究提供交叉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建立了大跨体育建筑跨文化传播的关联性模式,总结出大跨体育建筑的跨文化传播体现出两个方向传播的关联性,即"横向语间语境关联"和"纵向语内传受关联";其次,拓展出大跨体育建有效地域文本的拓扑族群模型及三种分类,得出结论:"有效地域文本"体系是大跨体育建筑地域性探索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提出,实质上来讲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一种针对全球化压迫,传统文化与地区特色逐渐丧失的思考.它提出地域建筑探索过程是与全球化现代化融合的过程,同时批判性地域主义本身的批判性体现出对地域的探索应当是不断发展的.文章在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国内对地域性建筑探索的基础上,对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性的理解,探讨了其在当下对于地域建筑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皓  黄佳伟  徐伟  彭然 《华中建筑》2021,39(8):19-26
近百年来武汉地区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可视为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思潮影响下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早期的图书馆受西方影响,采用近代新功能和新技术,同时沿袭古典建筑形式;新时期的图书馆建筑应用现代手法,也积极探索着对传统和地域性的新表达.该文对武汉地区图书馆建筑类型演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受到批判地域主义影响,各地建筑师开始探索本土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法。在国内现代住宅扩张和地域性住宅流行的双重背景下,结合建筑类型学思想,着重探讨发展地域性住宅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以类型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性住宅对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同时对地域性住宅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矛盾作出反思,提出解决其问题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勇  杨水堃  刘晋华 《华中建筑》2007,25(12):14-16
通过分析洛阳师范学院体育馆的设计,深入研究与探索高等院校体育建筑的特点和地域特色,力求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地域性、文化内涵以及个性鲜明的院校体育建筑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对城镇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探索,旨在解析地域文化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指导未来城镇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以汶川地区为案例,对其城镇空间结构演变与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灾后重建区城镇空间发展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砖瓦》2021,(6)
内蒙古建筑传统文化在草原上生成、演变,敖包作为蒙古族游牧生活下最早出现的固定建筑,使得草原游牧民族的动态社区有了明确的坐标与联系。可以说敖包这一独特的建筑类型是内蒙古传统建筑的起点,其蕴含的地域性精神影响着当地传统建筑形制、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建筑文明成果。在现代建筑缺失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面下,挖掘传统建筑的文化精髓,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与方法,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得以传承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梳理敖包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及人文背景,归纳总结其建筑语言及精神意义,探讨其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下透露的地域性精神启示,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8.
体育建筑的特质决定了它将作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的承载者存在,地域性作为体育建筑的重要属性亟需高度关注.文中通过作者的体育项目实践经历,甄选南北方地区颇具代表性的项目,通过强烈的设计反差凸显地区地域性差异,阐述地理风貌的摹写、地域气候的回应、扣紧城市的肌理三项体育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940-1970年代,中国第二代建筑师黄宝瑜师从刘敦桢,以复兴中国建筑为目标,基于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融合中西,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下,于台湾地区首开中国建筑史学教育,进行了《中国建筑史》等史学书写及系列理论、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发展了中国营造学社思想,呈现了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对复兴中国建筑路径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民国以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和建筑史学发展历史脉络,对黄宝瑜及其中国建筑史学书写和理论探索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完善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后续传播与发展的研究,探索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补充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史学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体育建筑的设计实践为背景,分析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性的关联。在地域主义的基础之上,从生态、人文、形态等多个视角研究体育建筑的地域性实践,梳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中的表达手段、理念和方式。最后归纳总结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中的选材手法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荣明芹 《山西建筑》2009,35(3):53-55
简述了新地域主义的概念,分析了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的建筑思想,并结合案例进一步提出如何在旅游酒店设计中合理运用新地域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创造出具有精神取向和文化品味的酒店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筑地域性研究与自组织理论的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健松  李坚 《建筑师》2010,(3):5-11
建筑地域性与自组织理论相契合,表现为对时间与空间相干性的共同关注。此外,共同的学术起源,相似的兴起背景进一步拉近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在自组织理论的启发下审视建筑的地域性,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建筑地域性的概念与特征,并对其生成机制作出阐释,对历史地段保护、旧城更新、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课题也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蔡丽芬 《山西建筑》2009,35(29):20-21
指出地域性是民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强调地域性与民族风格也就是通达设计的世界性,就如何营造酒店的地域性作了分析与阐述,提出越有民族特色,越有地域性的酒店,就越有世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山西建筑》2009,35(3):47-48
以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的地域特色。通过调查研究,构建具有地域性的色彩格局,得出广安城市主色调并给出色彩控制的指导建议,从而塑造和谐的城市色彩布局与秩序。  相似文献   

15.
方程  汤放华  仝娟 《中外建筑》2012,(3):99-100
本文通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内涵的解读,从现代化技术的选择性应用和场所精神的营造两方面分析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在街区规划中的应用,并以国内多个实例,研究了批判性地域主义视野下城市特色街区规划在技术方式,材料应用,综合环境以及设计手法上等方面的创新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婷婷 《世界建筑》2010,(12):122-127
本文通过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案例的定性比较,对批判地域主义进行理论层面的反思,认为社会背景的变化是批判地域主义理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反性地域实践的理论可能性,并进行理论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宾 《山西建筑》2008,34(8):53-54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批判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理论的阅读研究,总结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批判地面对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苏依  王传东 《城市建筑》2014,(8):306-306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批判的地域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在时间维度上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从萌芽到探索再到正名的过程,并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与其他地域主义的共性与区别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范燕群 《山西建筑》2006,32(18):11-12
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与地域主义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地域性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