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TiO2从锐钛型转变为金红石型的相变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V2O5、MoO3、醋酸及钾盐对TiO2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V2O5对转化的促进作用优于MoO3,并且转化率随V2O5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适当使用醋酸和钾盐,也可促进TiO2由锐钛型到金红石型的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3.
化学诱导法制备金红石型云母钛珠光颜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化学诱导法制备金红石型云母钛珠光颜料,通过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化学诱导剂对颜料表面膜层微观结构及金红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少量SnO2,Fe2O3等金属氧化物对云母进行预膜处理,可有效地抑制云母基片对表层TiO2晶型转化的不利影响,诱导和促进TiO2的低温相变,提高颜料的珠光光泽。以SnO2-ZnO-C助剂为复合金红石诱导促进剂,在较低的焙烧温度(850℃)和较短的焙烧时间(0.5h)内制得了完全金红石化的云母钛珠光颜料,并从结构入手对诱导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TiCl4低温水解法,添加TiO2溶胶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的晶型、形貌、晶粒尺寸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所得纳米TiO2粉体原始沉淀为金红石型,其粒径为10 nm左右的棒状粒子,经500℃煅烧2h,获得结晶完整、球形、粒径分布很窄的纳米TiO2粉体,其平均粒径为34 nm,粒径分布范围为20~50 nm.  相似文献   

5.
以粗TiC l4(98.0%)为主要原料,通过白矿物油除钒提纯处理后,采用气相氧化法制备出金红石型TiO2,并分析了粉体的相关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金红石型TiO2具有较高的晶型转化率(100.0%)、白度(102.08%)和消色力(123%),且粒度适宜(258 nm)、粒度分布较窄、近似球形、分散性好等优异性能。A lC l3蒸气在气相反应中起到了晶型转化剂的作用。当A lC l3加入量增加至2.6%以上时,TiO2的晶型转化率达到了最大值100.0%。  相似文献   

6.
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氯化法是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评述TiCl4氧化反应器中TiO2粒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应器结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反应物预热,反应物浓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粒子粒度及其分布,晶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种不同包核二氧化钛制备方法比较,进行了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胶体制备包核二氧化钛工艺过程的探索,结果表明:采用我国储量丰富的低价的矿石粉(如高岭土、硅石粉、云母粉、碳酸钙、硫酸钡等)作为包核二氧化钛的内核原料,以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胶体为包核主原料,工艺简单,成本低,环保治理简便,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产品品质优良,白度、遮盖力、吸油量等性能指标接近二氧化钛标准,能替代二氧化钛应用于涂料、造纸、橡胶和塑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四氯化钛强迫水解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廉价的四氯化钛为原料,探索出一条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简便工艺。通过对沉淀产物进行XRD、TEM、TGA和DTA等分析表征表明,四氯化钛的盐酸溶液在沸腾回流水解中直接生成金红石相质量分数高达97.2%的沉淀产物,经干燥或进一步在较低温度(约500℃)下煅烧即可得到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制得的粉体粒子呈椭圆形,粒径为10~30nm,且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该工艺具有原料成本低、能耗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杨彪 《贵州化工》1997,(1):23-25,35
提出的钛液反应水解法,改变了传统的外加晶种存在下具有工业意义的水解过程。该法无须外加晶种,选择了以酒石酸,聚丙烯酰胺为沉淀剂,絮凝剂,在常压下使钛液直接长温水解,液相共沉淀制备金红石型TiO2。还研究了反应条件,分析了产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2#生产线上进行高钛渣中掺入金红石试验。澳大利亚进口天然金红石粒度规整、含钛量高,利用其与高钛渣混合作为富钛料进行沸腾氯化生产试验。试验分为A、B、C、D 4种混合方案,每个方案运行72 h,其中A、B、C方案运行正常。在高钛渣中掺入金红石进行沸腾氯化反应生产四氯化钛,试验效果很好,产品质量高,降低了消耗,提高了产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洁  王勇  韩艳芳  齐涛 《化工学报》2012,63(6):1669-1677
针对我国钛资源特色,采用NaOH熔盐对钛渣进行分解制备二氧化钛是一种生产钛白的新工艺。以酸溶性钛渣(70%相似文献   

12.
以含钛铁精矿直接还原冶炼的含钛物料(深还原钛渣)为原料,对硫酸法制取颜料级钛白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深还原钛渣具有良好的酸解性能,酸解率可达97%;酸解后得到的钛液过滤性能好;但酸解钛液中氧化镁和氧化铝浓度过高,所以直接以该钛液为原料制得的钛白颜料性能差。采用深还原钛渣和钛精矿按一定比例混合酸解,可以避免钛液杂质含量过高对最终钛白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深还原钛渣较佳用量为不高于钛原料总质量的2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盐法对含钛高炉渣进行高效分解并提取含钛组分,利用含钛滤液为原料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对熔盐分解含钛高炉渣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研究了碱渣比、熔盐反应温度及熔盐反应时间对钛组分浸出率的影响和pH及水解温度对二氧化钛产品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炉钛渣在氢氧化钠熔盐中反应生成钛酸钠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确定了最佳的碱渣比为3:1,最佳熔盐反应温度为500℃,最佳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钛元素的浸出率为99.8%。得出较佳的水解pH范围为0.1~0.2,最佳水解温度为100℃。实验中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球形度好,粒度大小均匀且分散性好,颗粒直径为1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钛精矿与钛渣在性质上的不同,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综合论述了钛渣、钛精矿分别在后续制备硫酸法钛白粉中存在的成本、物料平衡、酸解工艺、水解工艺的优劣,钛渣相比钛精矿在综合成本上优势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钛渣利用的发展,可以从生产工艺和环保两方面双管齐下。结合酸解与水解工艺表明,采取钛渣与钛精矿混合酸解,合理控制其总钛液n(铁)/n(钛),同时优化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品质的钛白粉。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常压水解工艺制备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研究了水解钛液的组成和操作参数对二氧化钛消色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消色力(Tcs)和蓝相光谱值(Scx)随晶种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判灰延时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钛液F值的增加先稍有增加后明显降低,随钛液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钛液F值(游离硫酸加上与钛结合的硫酸之和与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比值)为1.90左右、铁钛比(铁元素与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比值)<0.5、二氧化钛质量浓度为190~200 g/L、晶种添加量(晶种中二氧化钛质量与对应批次水解浓钛液中二氧化钛质量的比值)为2.0%~2.2%、灰点为“基点+20 min”、熟化时间为0~30 min、稀释水在二沸后100 min加入的条件下进行水解,经过一次洗涤—漂白—二次洗涤—盐处理—煅烧,所得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消色力更好。  相似文献   

16.
硫酸铵熔融反应法从含钛高炉渣中回收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思佳  张悦  薛向欣  杨合 《化工学报》2012,63(3):991-995
以承钢含钛高炉渣、(NH4)2SO4和KHSO4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反应法使其中的钛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形式,达到回收钛的目的。考察了(NH4)2SO4加入量、KHSO4加入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回收率的影响较大。回收钛的最适条件为:含钛高炉渣与(NH4)2SO4的质量比为1∶6,反应温度为350℃,保温时间为27 min,在此条件下钛的回收率为91.7%,硫酸铵中氮的挥发损失率为81.5%。回收钛后所得残渣主要含有大量硫酸钙、二氧化硅和少量钙钛矿、钙铝黄长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展攀钢提钛尾渣的利用途径及降低钛白企业废水处理成本,进行了提钛尾渣处理钛白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处理钛白废水的提钛尾渣中氯质量分数应≤0.24%,即必须使用洗后提钛尾渣处理钛白废水。随着废水酸浓度的增加及洗后提钛尾渣配比的增加,提钛尾渣与废水中和后pH越来越低;洗后提钛尾渣可代替20%石灰石液体中和废水,中和后pH、滤液及中和渣的化学成分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含钛炉渣作为硫酸法钛白生产原料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含钛炉渣的物相组成以及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杂质成分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全铁(TFe)、钒和铬等的去向,并对制得的钛白初品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钛炉渣中的杂质元素二氧化硅、钒、铬和氧化钙主要进入酸解残渣,氧化镁、三氧化二铝、全铁等主要进入偏钛酸过滤洗涤得到的废液中,进入最终钛白产品的杂质含量很低,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水解过程是硫酸法钛白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步.结合攀枝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渣的情况以及中国钛白粉工业现状,以攀钢高炉渣酸解除杂后的钛液为原料,采用自生晶种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运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二氧化钛粒度分布,研究了含钛高炉渣酸解液水解控制参数F值(有效酸浓度与总二氧化钛浓度比)、底水量、铁与总钛浓度比对水解产品二氧化钛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值在2.8~3.36,水解产品二氧化钛的粒度约O.2 μm,且分布较窄;铁钛浓度比越小水解得到的二氧化钛的粒度分布越好,平均粒度适当;在本体系中,二氧化钛粒度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值、底水量、铁钛浓度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