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ICSTD)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9. 68kgV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3. 1d、污泥固体停留时间为54. 8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79. 1%,排泥含水率达到90%,且上清液清澈,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污泥,考察了温度和污泥种类对出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进泥、分段运行的方式下,初沉污泥经高温和中温消化后比阻值都有小幅降低,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在高温条件下的比阻值增加较多,而在中温条件下比阻值降低;稳定运行阶段,在间歇进泥、间歇排水和排泥的条件下进行中温消化后,初沉污泥、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的比阻分别下降了(3.3%~6.9%)、(48.0%~60.9%)和(27.5%~60.0%),表明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ISTD)中试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泥的启动进行研究。试验进泥为二沉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8.1%~99.3%、pH值为6.75~7.2、挥发性脂肪酸(VFA)为30~144 mgHAc/L、碱度为172~277 mg/L(以CaCO3计,下同)、VS/TS值为0.355~0.434。启动试验采用逐步培养法、以投配率为10%的方式进行,污泥经加热后进入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经过约55 d的运行,ISTD反应器内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内反应室的VFA平均值为250 mgHAc/L,启动期间未出现酸化现象。稳定后,产气量为280~300 L/d、排泥含水率为92.0%~93.5%、VS/TS值为0.320~0.340、碱度为1 200~1 300 mg/L。  相似文献   

4.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温条件下,对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处理污泥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投配率为30%、进泥含水率为99.2%~99.8%、VS/TS为0.55~0.61时,排泥的含水率为93.5%~95.5%,VS/TS为0.33~0.40,产气量为18~24.5 L/d.经TISTD处理后,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大大降低;18.6%~32.6%的总氮进入到上清液中,64.6%~81.0%的总氮在排出的厌氧污泥中;23.5%~28.3%的总磷进入到上清液中,70.7%~75.1%的总磷在排出的厌氧污泥中.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唐家桥污水厂回流污泥泵站的污泥为试验泥样,考察了改良型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MISTD反应器)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务件下,MISTD反应器的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2%;在此投配率下,当进泥含水率为99.6%~99.8%、VS/TS值为0.45~0.65时,排泥含水率为92%~95%、VS/TS值为0.25~0.33,实际产气量为25~35 L/d,排泥比阻<1×1013 m/kg.MISTD反应器对污泥的浓缩和消化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浓缩池和消化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置式两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未经预处理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考察其消化效能及膜运行性能。反应器分两阶段运行,第Ⅰ阶段(第1~59天)保持不排泥运行,有机负荷为0.58 kgVS/(m3·d),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51.7%,单位产气量为0.143m3/kgVS。不排泥运行条件下,反应罐内污泥总固体(TS)迅速累积到131.1 g/L,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持续增加到27.0 mg/L。快速累积的污泥浓度及SMP使膜污染加剧,导致膜通量从1.74L/(m2·h)降到0.60 L/(m2·h)。为解决此问题,第Ⅱ阶段(第60~90天)开始排泥运行,此时有机负荷为0.50 kgVS/(m3·d),VS降解率为48.6%,单位产气量为0.139 m3/kgVS。通过排泥,罐内污泥TS降至(50±10) g/L,明显低于不排泥状态; SMP不再增加并保持动态平衡,而且此时的膜污染得到有效缓解,膜清洗间隔延长,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该污泥的理论产气量进行了估算,考察了投加接种污泥和未投加接种污泥条件下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情况,并分析了污泥消化前、后的泥质特点。结果表明:与未接种条件相比,污泥厌氧消化前采用投加接种污泥的方式可大大促进消化反应的进行,加快污泥的产气速率,使厌氧消化周期缩短近1/4,但对污泥的总产气量影响较小;在厌氧消化正常运行条件下,污泥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时所需反应时间约为16d,可将其作为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较为理想的消化周期;剩余污泥的消化性能差、产气率低、试验产气量占理论产气量的比例〈50%,在工程上单独的剩余污泥不宜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TISTD中试反应器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生产性反应器,并在常温下进行启动试验研究。反应器按照处理规模为2 m3/d、投配率为25%进行设计,有效容积为8 m3。反应器在处理污泥量为0.5 m3/d的条件下启动运行,历时97 d取得成功,进泥含水率为99.65%~99.81%、VS/TS值为0.60~0.80,启动成功后排泥的含水率为93.41%~94.55%、VS/TS值为0.45~0.50,对VSS的去除率约为35%,产气量为650 L/d,其中甲烷含量占49.33%,反应器内部的产甲烷菌以甲烷八叠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气量对消化污泥堆肥平均反应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消化脱水污泥堆肥小试,针对气量对消化污泥堆肥平均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气量对消化污泥堆肥平均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气量与消化污泥堆肥平均反应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可用于消化污泥堆肥工厂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上海市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现有格栅设施除渣效果较差、污泥含渣量较高,导致后续污泥处理设施磨损严重、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的问题,拟引进一套进口污泥除渣过滤机.通过试验考察处理能力为80 m3/h的进口污泥除渣过滤机的除渣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污泥除渣过滤机在采用32目标准筛的基础上具有很好的除渣效果,其对污泥的渣块去除率最高可达65%以上;污泥除渣过滤机最佳工艺参数如下:进泥流速为55 ~ 70 m3/h,进泥浓度为0.6%~2.0%,进泥含渣量>3.0%,污泥的VS/TS值>60%.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的好氧消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某工程剩余污泥的好氧消化设计,实际的运行情况表明,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站)的污泥采用好氧消化处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发污水厂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技术显得尤为必要。在中温条件下,采用污泥/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污泥,考察了对污泥的厌氧消化和浓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投配率为10%的条件下,排泥的VS/TS值由0.58~0.78下降到0.33~0.42,对有机物的去除率45%。在进泥含水率为98.6%~99.9%、容积负荷为0.65~1.31 kg-COD/(m3.d)时,反应器的浓缩效果良好,稳定后的排泥含水率在9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正常运行,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如何处置的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介绍一种节能高效的新工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接种市政消化污泥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的培养仅需46 d,进水COD负荷和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12 kgCOD/(m3.d)和91%。经历49 d的提高负荷期后,EGSB反应器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当进水COD浓度为3 700 mg/L、HRT为3.4 h时,进水COD负荷可达42.51 kgCOD/(m3.d),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5.7%,出水COD浓度<160 mg/L。成熟颗粒污泥的沉速为30.64~84.73m/h,污泥密度为62.06 g/L,MLSS为45.29 g/L。随着有机负荷的快速提高,颗粒污泥的粒径明显增大,平均粒径由形成初期的0.9 mm增大到成熟期的1.2 mm,且颗粒更加均匀,中间粒径(0.45~0.9 mm)的质量分数达到了69.6%。与消化污泥相比,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反应器不同高度处的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是不同的,底部的活性最高。成熟期的颗粒污泥更加规则、密实,强度也更高。颗粒污泥的微生物菌群丰富,细胞间排列紧密,物质传递迅速,颗粒表面凹凸不平,比表面积很大,泥水接触和传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曹晶  潘胜 《中国市政工程》2012,(3):42-45,51,106
研究了剩余污泥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脱水性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污泥的比阻(SRF)相比于剩余污泥有一定的减小,消化污泥的过滤速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不明显。聚丙烯酰胺(PAM)、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絮凝剂调理试验显示,消化污泥的最佳投药量相对于剩余污泥均有所增加,说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分析了2种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污泥颗粒特性的变化,表明消化过程导致EPS的降解并向液体中释放。随着EPS含量的减少,由EPS架桥形成的较大絮体解体成为较小的污泥颗粒,污泥中小颗粒的比例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了莫氏曲线的应用对象,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系统运行评价体系的建议,探讨了厌氧消化工艺对不同污泥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污泥产气中H:S浓度的变化规律,指出了制定泥质标准分析方法的必要性,以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技术对冲厕海水经生化处理后所产生的含盐污泥进行处理,在海水比例为24%~36%的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对污泥的消化和浓缩效果较好,消化后污泥的TS、VS含量分别在4.8%、2.2%左右,TSS、VSS含量分别在56.3、25.5 g/L左右,系统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稳定,去除率在33.5%左右。当海水比例为36%时,污泥最佳投配率为10%。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两相厌氧UA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消化剩余活性污泥的同时处理油墨废水,重点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特点、调试过程和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当污泥与油墨废水以5:1(体积比)的比例进入反应器时,出水的色度去除率达到98%,出水水质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新扩改一级标准,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剩余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汽车工业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对象,在30℃条件下,研讨了不同浓度剩余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效能,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且通过测定消化污泥的TTC——脱氢酶活性等参数,对试验结果给予了较为满意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