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是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的基础。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地球化学参数是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的能反映单井的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的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的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秦皇岛32-6油田存在低电阻油层以及储层砂体较薄等特征,给测井解释油、水层带来一些困难.为此,笔者采用热解、全烃气相色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油、水层预测.油层和水层具有各自的地球化学特征,如油层中油砂的热解油气产量高、轻芳烃含量高等.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秦皇岛32-6油藏油水层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准,预测了秦皇岛32-6-4井油、水层.  相似文献   

3.
4.
中国重质油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重质稠油具有陆相成因特点,它的物理化学特性是粘度高、含硫低和微量元素含量低;族组成中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气相气谱特征表现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丰度高,甾萜化合物中二环倍半萜,三环二萜烷、重排甾烷和(亻马)蜡烷等抗生物降解能力强。重质稠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盆地后期抬升活动、生物降解、地层水洗和氧化作用等因素控制。按其成因可将重质稠油藏分为风化剥蚀、边缘氧化、次生运移和底水稠变等四种类型。在空间上重质稠油藏有一定分布规律,它与常规油藏有一定共生关系,在纵向上重质稠油藏分布在上部构造层或上覆较年青地层中,埋藏深度在2000m以内,在平面上绝大多数分布在盆地和凹陷边缘。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断层的渗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断层的渗漏性判定是油藏地球化学近年的新进展之一。根据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和生物标志物特征,柯克亚油藏存在着5种原油类型,即第一类基态原油、第二类运移分馏残余油、第三类蒸发-反凝析形成的凝析油和轻质油、第四类气洗残余原油及第五类发生晶析作用的原油。其中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构造的顶部,说明原油沿小断层和构造顶部发生了渗漏,造成古今油水界面明显不同。原油分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也证实,在构造的顶部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重质组分和不易运移的组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石油地球化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油藏地球化学。90年代以来,石油地球化学进行了一场模型巨大的战略转移,即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重点由原来的探地球化学迅速转向为油藏地球化学和开发地球化学。由于油藏地球化学给油气勘探和开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短短10年间,普遍受到国际石油财团的重视和支持并且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梁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的电阻率指数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或者说油气层的电阻率小于本油区正常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值,这类油气层在我国很多油田均有发现。因引起低阻油气层的因素很多,如储层岩石中的导电矿物质量分数、储层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程度等,给测井解释带来很多困难。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白垩系油层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如饱和烃色谱、沥青"A"质量分数、储层荧光及储层物性来识别油气层,它避开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用于低阻油气层及薄油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玛北油田油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玛北油田6个油样和5个油砂分析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烃源岩热演化史,指出了玛北油田乌尔禾组油藏以及百口泉组油藏形成时油气进入方向,并推了油藏的成藏期。  相似文献   

9.
三元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元抽提物系指岩样在氯仿抽提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元溶剂(苯、甲醇、丙酮)抽提,所得这部分的可溶有机质称为三元抽提物(MAB)。本文主要对该抽提物和重质组份进行讨论,从而获得对原始有机质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压裂液对地层地球化学损害、损害的机理以及预防损害的方法。对一口井压裂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应用滚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借助光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追踪油田实际生产动态,开展惠州26-1油田的生产历史拟合,不断加深了对油田地质条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种生产作业措施,并向油田作业者提出了多项合理的生产作业建议,给油田生产动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进了惠州油田群的增储挖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确定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基于我国6大油区150个区砂岩油藏的资料,建立了确定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预测新发现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藏物质平衡原理,提出一种计算不封闭油藏单元边界流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通过油藏亏空体积曲线就可以计算油藏单元边界流体交换大小,并可以分析单元间流体交换过程,对于评价油藏单元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简便,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椭圆形边界油藏稳定渗流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椭圆形边界油藏渗流问题是油气田开发尤其是各向异性油藏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该问题可看作中心带有点源的椭圆形区域的位势流动问题,它与两平行直线边界之间的源(汇)流动问题十分相似,而后的理论解是已知的,中通过相似流动替换方法,给出了椭圆形区域流动问题的解析解,并对该解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元回归方法确定稠油油藏吞吐阶段的采收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收集整理了我国39个已开发热采稠油区块的基础资料,从影响采收率的单因素分析入手,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确定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油藏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椭圆形边界油藏稳定渗流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椭圆形边界油藏渗流问题是油气田开发尤其是各向异性油藏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该问题可看作中心带有点源的椭圆形区域的位势流动问题 ,它与两平行直线边界之间的源 (汇 )流动问题十分相似 ,而后者的理论解是已知的。文中通过相似流动替换方法 ,给出了椭圆形区域流动问题的解析解 ,并对该解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为了验证CO2混相驱在此类油藏的适用性,掌握其提高采收率的程度,以大庆榆树林油田为依托,进行了原油的细管试验与微观试验、天然岩心的驱油试验以及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CO2与榆树林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试验与数值模拟测试了不同驱替方式在天然岩心上的采收率,二者非常吻合。试验表明:CO2混相驱可以应用于榆树林油田;天然岩心试验无水混相驱可以提高采收率19个百分点以上,水气交替可以提高采收率10~19个百分点;注入1个气体的合适段塞可以减少水对混相的影响,更大程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表明CO2混相驱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八面河稠油断块油藏采收率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八面河油田稠油断块油藏特点,提出了交替注水注稠油、利用海水回注、改变完井射孔和防砂技术提高油层温度、合理调整生产压差等五项提高水驱采收率、增产稳产措施,这对于同类型稠油油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CO_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驱能起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