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炭黑分别填充丁苯和丁腈橡胶,研究两种不同橡胶基体对炭黑的分散性能及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对比发现,丁苯橡胶基体中炭黑分散性能随炭黑含量增多而变差,而在丁腈橡胶中炭黑的分散性能呈相反趋势,随炭黑含量增多而变好。丁腈导电橡胶的导电性能以及电磁屏蔽性能要好于相同炭黑含量的丁苯导电橡胶。  相似文献   

2.
以107室温硫化硅橡胶作为橡胶基体,石墨和石墨烯纳米薄片为导电填料,用常温加压固化的方法制备出导电硅橡胶。研究了石墨含量及拉力对导电硅橡胶电阻的影响以及填充石墨烯对导电硅橡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石墨,且石墨质量分数为41.2%时,拉敏性能最佳;在导电填料总含量为质量分数35.5%~41.2%时,添加0.04 g石墨烯能有效改善其导电性能,但拉力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炭黑填充物基PTC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PTC效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具体阐述了消除NTC效应的主要方法,并对炭黑填充物基PTC导电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以此推动PTC导电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导电橡胶硫化工艺会影响其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导电橡胶的性能,系统研究了后段无压力约束硫化工艺对导电橡胶导电性能、交联密度、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段无压力约束硫化工艺可明显增加导电橡胶交联密度,从而减缓硅橡胶基体的老化,由此提高其导电和电磁屏蔽的稳定性,使其电磁屏蔽效能在750 kHz~3 GHz频段内较长时间保持在100 dB以上;尽管该工艺会使导电橡胶的硬度明显增加,柔性降低,但其仍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旧式粘结式电池的研究现状,碾压式电极成型生产工艺,乙炔墨和石墨最佳导电物质聚四氟乙烯粘结剂及它们的含量,添加剂钴、镁、铈、锰的影响以及电池的性能指标都作了详细地报道,以旧式粘结式电池为对比,阐明了新式粘结式电池在导电基体,主要是塑料烧结式,纤维和泡沫镍基体,粘结剂种类,如聚乙烯,羟脯氨酰基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刮浆生产工艺以及主要性能指标取得的重大成果。本文还提出了新式粘结式电池活性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粘结剂,以水性石墨烯浆料、导电炭黑为导电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水性导电油墨。分析了其导电机理,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性导电油墨导电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石墨烯和导电炭黑单独作为导电剂时,随着石墨烯含量或者导电炭黑含量的增加,体积电阻率减小;当石墨烯含量或者导电炭黑含量大于一定值后,体积电阻率有所回升。当石墨烯与导电炭黑的混合物作为导电剂时,制备的水性导电油墨比其单独作为导电剂的导电性更为优异。同时,水性导电油墨的体积电阻率随着丙烯酸树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导电衬垫在电磁屏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了屏蔽体抑制电磁干扰失败的原因,指出了导电衬垫在抑制电磁干扰中的使用场合与作用。介绍了金属螺旋管、导电橡胶、金属丝网、指形簧片和导电布等五种常用导电衬垫的材料组成、性能和适用范围,并就其选择和安装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材料、芯片结构和环境因素等对异向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互联可靠性的影响。文献表明,ACF基体树脂的吸湿膨胀系数、粘结强度及玻璃转化温度严重影响组装产品的互联可靠性,而导电粒子的导电性、芯片的结构和焊盘的表面处理方式等对可靠性也有较大影响。文献中的可靠性试验表明,在上面提到的因素中,湿气是影响器件中ACF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炭黑电热材料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聚丙烯 炭黑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用SEM探讨在复合材料中炭黑的形态结构、性能和填充率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炭黑种类填充聚合物的渗流临界值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PP CB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渗流效应、正温度系数效应。1 炭黑的形态结构对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对于炭黑填充型复合材料来说 ,加入炭黑的目的就是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因而炭黑的结构和性质对导电性的贡献是制备这种功能材料最重要的问题[1] 。各种研究已经表明 ,炭黑要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必须在聚合物的基体中形成一种由炭黑粒子 (或聚集体…  相似文献   

10.
导电衬垫在电磁屏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屏蔽体抑制电磁干扰失败的原因,指出导电衬垫在抑制电磁干扰中的使用与作用。介绍金属螺旋管、导电橡胶、金属丝网、指形簧片和导电布等五种常用导电衬垫的材料组成、性能和适用范围,探讨其选择和安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像小波系数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研究了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小波系数的均值、方差和能量,不同分辨率级相同方向上小小的关系,以及同一分辨率级不同方向的小波系数对图像主观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数据压缩中的量化方法提供了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系数,它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大,应对其进行量化;2.高频系数代表图像的细节信息,分辨率级越高的高频系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越小,量化可以越粗;3.对同一方向不同分辨  相似文献   

12.
表面贴装工艺(SMT),其趋势和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大林 《电子器件》1999,22(2):104-109
表面贴装工艺(SMT)是一种当今制造生产先进水平微小型电子产品的工艺技术,本文首先介绍SMT,然后着重阐述表面贴装的种类及工艺流程,所需设备,SMT中的技术问题,最后就SMT的趋势和它的未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多元多色HgCdTe红外探测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利用不同波段的微型滤光片和不同响应波段的多元HgCdTe红外探测器,叙述了通过精密镶嵌技术组合而成的四波段215~225μm、84~89μm、103~113μm和115~125μm88元多元多色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和特性,以及多元多色探测器的组合工艺,并给出了各个通道的响应光谱特性和探测器的工作性能。研制成功的88元多色红外探测器每个通道的平均探测率和响应率分别为:D2.15~2.25=1.2×1012cmHz1/2/W和R2.15~2.25=5.0×106V/W,D8.4~8.9=7.0×1010cmHz1/2/W和R8.4~8.9=1.6×104V/W,D10.3~11.3=4.0×1010cmHz1/2/W和R10.3~11.3=4.3×103V/W,D11.5~12.5=3.0×1010cmHz1/2/W和R11.5~12.5=3.3×103V/W,文中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掺铒光纤放大器特性分析及长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之一。文中从EDFA的基本理论出发,对EDFA的各种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并研究了EDFA的长度优化设计,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飞行器尾焰红外辐射的一种工程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中就尾焰在4.3μm谱带对红外辐射有贡献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研究,将分子辐射理论中的宽带模型与辐射输运方程和流场模型三者结合起来,是研究飞行器尾焰红外辐射特性的有效办法,它在红外寻的、红外防护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洋作战环境动态红外图像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文中介绍了海洋作战环境动态红外图像仿真的实现。从分析舰船热环境出发,建立了舰船的温度模型,利用OWTRAN模型计算场景中点的红外辐射,将计算结果量化,形灰值。最后,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生成动态红外图像。  相似文献   

17.
亚成像系统中的实时图像分割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亚成像系统中 的目标识别方式,利用图像分割识别方式对玫瑰扫描图形进行处理,分析了利用自适应阈值进行实时图像分割的方法,并对外场实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单站单波段测距测速模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中提出一种能使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ERSTS)在单站单波段条件下实现被动动态测距测速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融合了红外探测器对目标2辐射的呼应信息,利用机哉惯性导航系统(INS)提供了本机状态参数,建立了动态获取目标辐射的响应信息,利用机载惯性导航系统(INS)提供的本机状态参数,建立了动态获取目标距离和速度信息的解算模型-SSIR-VRM模型。大量的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其测量精度基本能满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的选区电子通道花样技术研究了用ELID磨削技术制作的两种单晶硅片磨削样品的表面变质层的厚度及其结构。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依次为9.5nm和22.5nm两种〈111〉单晶硅片样品的变质层厚度分别为2.8μm和4.8μm。  相似文献   

20.
图像方向性的条纹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中,提出了用条纹概念来分析图像,并成功地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图像的方向性检测。文章首先从直观的条纹图像三维对比中,归纳出图像条纹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然后构造了区别于传统的方向滤波方法的三角分形基迭代函数系统的图像方向提取模型,最后定义了图像的方向统计表征量。实验证明了条纹分析方法的高效性和实时性要求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