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丽生 《中国水利》2005,(13):18-20,25
一、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情况 1998年以来,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此基础上,按照<水法>的要求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部署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5年来,水利部先后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重点推动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河西走廊、东部沿海、南方水污染严重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了张掖、宁夏、内蒙古水权交易等一批典型,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苏省镇江市的水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多年来镇江市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节水宣传,建立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增加资金投入,节水技改和节水设施保障到位,强化用水节水管理,突出节水特色亮点,树立典型示范等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的成效和经验。以实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的目的。阐述了镇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开源节流、防污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全面保护、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励行节约等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几种方法途径,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人水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此文针对河北省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革水管理体制、防治水污染、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就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济源市实际,分析了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济源市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山县地处滹沱河上游,太行山西麓,境内水利工程众多。2006年7月,平山县被省水利厅确定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积极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水资源管理,有力推动了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戈锋 《中国水利》2005,(24):81-81
展望“十一五”,辽宁水利发展前景广阔。在防洪减灾方面,通过开展辽河流域防洪体系综合评价工作、河道沙基沙堤和险工险段治理工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及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全面完善辽河流域的防洪体系。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方面,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通过完成大伙房水库输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水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我国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工作,依法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解决鄂北地区干旱问题的一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其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同时通过对当地水资源、外引水及生态环境用水供需关系的统筹考虑,既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又推动当地节水型社会建设。本文介绍的鄂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下,突破了传统的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思路,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运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分析了农业和工业节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实施“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以建设节水高效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相结合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战略。通辽市在保证生态用水前提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权限指标为占水资源总量的61%,耗用极限量为33亿m3。在用水结构、经济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前提下,2001年通辽市水资源可承载937.5亿GDP的用水需求,2020年可承载1875亿~3750亿GDP的用水需求。通辽市水资源有条件支持通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继昌 《中国水利》2005,(13):189-192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内人口密集,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水污染严重,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在太湖流域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解决流域本地水资源量不足、水污染严重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抓住两头,管住中间,断面控制,用活杠杆,机制体制"是流域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郊区节水型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北京市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农村是全市的用水大户,抓好节水型农村建设,对北京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北京节水型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并从建立三级水务管理体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装表计量、明确初始水权,加快节水设施建设,建立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和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节水型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涌涌  李立 《中国水利》2005,(15):18-19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流域管理机构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基础,以明晰和分配初始水权为核心,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将流域控制性工程纳入流域统一管理,建立流域水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流域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守宏 《中国水利》2005,(13):28-28,27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出发,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实践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手段,建立与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投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水权转换制度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庆 《中国水利》2006,(3):50-51,49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从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节水体系;促进节水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发展与节水的双赢等几方面提出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在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2000年,水利部党组推出了水权和水市场的理论框架;2001年,正式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2003年,张掖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实践经验直接推动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发展,试点建设经验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节水型社会首要的是要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用价格杠杆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明晰水权,实施水权管理;要重视节水技术的创新;要针对不同用水户建立起有利于调动他们节水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通过宣传和采用经济手段来建立起水资源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戈锋 《中国水利》2007,(19):43-44
一、推进水权转换是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蒙古位于祖周的北部边疆,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着优势产业的发展。面对发展用水的瓶颈制约,我们进一步调查分析了内蒙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全自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2mm,特别是黄河流域,人口占全自治区的33%,耕地占27%,GDP占55%,而水资源量仅占12%。[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节水型社会建设后评价在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长沙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例,结合改进的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其效果进行后评价,评价结果为:试点建设基本实现了目标而且具有可持续性;得分为85.10分,达到了良好水平。对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后评价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而且经过3 a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和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也已基本建立,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工程技术基本完善。然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继续进行深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