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际油田是陆相地层 中常见的一种 油田类型,因油 田储量小、油藏 能量低、储层质 量差等不利因 素,使得开发这 类油田遇到许多 困难。近年来发现 辽北及内蒙中生代盆地(上侏罗统) 存在众多陆相低渗、特低渗边际油田 ,马家铺、廖 1 块和白 3- 白 4 块 3 个低渗、特 低渗油田就是典型代表。本文重 点讨论此类边际油田的储层特征,分 析储层低渗的原因,并总结低渗油 田的油藏动力学特征 ,在此 基础上指出了合理开发边际油田的 对策。  相似文献   

2.
边际油田是陆相地层中常见的一种油田类型,因油田储量小、油藏能量低、储层质量差等不利因素,使得开发这类油田遇到许多困难。近年来发现辽北及内蒙中生代盆地(上侏罗统)存在众多陆相低渗、特低渗边际油田,马家铺、廖1块和白3-白4块3个低渗、特低渗油田就是典型代表。本文重点讨论此类边际油田的储层特征,分析储层低渗的原因,并总结低渗油田的油藏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合理开发边际油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头台油田为例研究了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的多样性。储层研究表明,头台油田储层微缝发育,微缝的渗透率是基质的83倍,微缝孔隙度却只有基质孔隙度1/12,所以岩块中基质是主要的储油空间,微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指出开发该类油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义刚 《中国海上油气》2024,(1):117-124+186
海上低渗油田的高效开采已成为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从2006年开展低渗储层压裂先导试验开始,渤海油田经过十余年的攻关与实践逐步总结出适应于渤海低渗储层特征的开采策略,并针对常规低渗储层、低渗/特低渗储层和复杂岩性低渗储层特征形成压裂开采技术体系,包括常规低渗储层整体压裂技术、防砂卡精细分层压裂技术,低渗/特低渗储层复杂裂缝改造技术、分层暂堵压裂技术,复杂岩性低渗储层缝控压裂技术、水力喷射压裂及防砂技术、裂缝蚀孔酸压技术。“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将重点攻关特低渗储层注气开采、大规模低成本压裂和裂缝监测等核心技术,持续推动渤海低渗储量实现规模化高效开采,为中国海上低渗油田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试井工艺的改进,克服了安塞特低渗油藏早期压力测试的局限性,能够全面、准确获得压力测试资料。通过对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压力资料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主要用途,旨在进一步提高试井资料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对象是特低渗透油田,简述其油藏特征,以及注水开发方式,并指出讨论该类开发技术的意义。进一步列举现有可用于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技术工艺,如超前注水、分层注水、加密井网等。并以某油田为例,梳理其注水开发期间主要面临的矛盾,以及实践优化举措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庆低渗和特低渗油田开发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区侏罗系延安组和三选系延长组油层分属低渗透和特低透油层,迄今已发现30个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由于采用了适合本区储层特点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低渗特低渗油田得到了较为有效地开发,开创了商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新局面。本文从油田地质背景、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诸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庆油田区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的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松辽盆地十屋油田下白垩统营城组特低渗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岩石物理实验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该地区特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孔、渗、饱储层参数模型,并通过对测井、试油、压汞等资料分析,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以满足油田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的需要,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存在较大的渗流阻力,注采井间压力损耗大,同时启动压力的存在进一步造成了部分低渗透层动用较差甚至未能动用,这种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有很大影响,增大了特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的难度。考虑启动压力存在的影响,确定了典型特低渗油藏江苏油田H17断块的启动压力梯度,并推导出注采井间有效驱动半径公式,研究了该断块不同井距和不同注呆压差下渗透率与有效驱动半径的关系,对实现特低渗油藏注采井间的有效动用和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属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熟度均较低,岩石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特征。深层系储层裂缝较发育,储层中的天然裂缝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采用定向取心先进技术确定了地下裂缝的走向。针对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的特点,通过开发早期油藏地质研究、裂缝识别及分布评价,提出相了应的开发技术,采用压裂增产、高压增注等措施,以保证特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低渗储层具有与中高渗储层不同的储层特征,使其在开发过程中常规注水普遍存在油藏原始启动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波及效率差、低产现象严重等问题。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对不稳定注水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的结论能为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图2参8  相似文献   

12.
国内油藏分类标准将渗透率介于1×10-3μm2和10×10-3μm2的油藏划分为特低渗透油藏,而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这类油藏的见水时间及开发效果仍存在差异,除渗透率级别外,储层裂缝发育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63个区块地质特征,以裂缝参数为首要分类指标,基质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孔喉比、可动流体饱和度和黏度为主要分类指标,结合开发难易程度将特低渗透油藏分为4类,确定了各类油藏主要参数的分类界限,为进一步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规律特征及开发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和未动用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占很大的比例,迫切需要对特低渗透多孔介质中非线性渗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特低渗透油田储集层岩心特征和流体渗流特征,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的非线性渗流模型,依此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所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榆树林特低渗透油田树322区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拟线性渗流只发生在井口附近的局部小区域内,而在地层内部相当大的区域内是非线性渗流,非线性渗流占据了地层渗流的主导地位。因此,考虑非线性渗流比以往只考虑线性渗流以及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更适合特低渗透油田。图6参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安塞油田北区西块先期注水效果的分析,认识到先期注水能促进特低渗透油藏油井的高产稳产、若配合不稳定的注采方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裂缝式注水通道的形成,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透储层由于孔隙通道细小,黏土含量高,导致注水困难,难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从而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注入磁化水对特低渗透油田可以起到增注的效果.水体经过磁处理后能够被磁化,并且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磁化后,实验用水的pH值明显增大,在实验务件下,磁化水的记忆效应可持续24 h.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温度升高,岩心的增幅系数降低;相同温度时,磁场强度增大,岩心的增幅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平井组合方式及其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提高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长庆特低渗储层吸水性能好的特点,认为采用直井注水,水平段走向垂直于储层最大主应力方位的水平井采油的井网组合开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特低渗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泾油田长8油层具低孔特低渗特征.在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性圈闭形成条件、成藏动力、储层流体充注临界物性、圈闭形成和油气充注时间以及高产富集控制因素等方面对镇泾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②储层沉积微相是岩性油藏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③"三元成藏"(流体充注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成藏窗口)构成镇泾长8岩性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④油藏的富集高产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控制,并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晓源  任茂 《钻采工艺》2006,29(5):43-45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特点,通过压裂工艺技术与油藏工程的结合,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开发井网,并依据井网及储层特点,对水力裂缝、裂缝导流能力、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压裂方式、加砂程序进行优选,实现了水力裂缝系统与开发井网的优化匹配。经过八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应用整体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田总体开发效益,为坪北特低渗油田的正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东风港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对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沙四段上段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块岩心,利用恒速压汞仪器,分别获得了其喉道半径、孔隙半径、孔喉半径比和毛管压力的分布特征;在70 ℃条件下,采用非稳态法分别对4块岩心进行水驱油相渗试验,获得了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试验得出,喉道半径分布范围越宽峰值越大,孔隙半径分布差别不明显,孔隙半径比因渗透率不同而不同,特低渗透岩心排驱压力大,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比较小,储层开采难度相对较大;该储层平均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高,随着渗透率的升高,两相共渗区跨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驱油效率和渗透率高低相关性差;正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应的多是孔喉半径比较大、连通性较差的储层,而直线型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应的则是孔喉半径比相对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好的储层。因此,厘清微观孔隙结构对于合理制定开发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正在向年产原油4000×10^4t的持续稳产目标进军,新建产能、开发外围边际油田是工作的重点、热点。为经济、高效开发建设特低渗透油田,在大庆外围齐家北油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开发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将在大庆油田实现持续稳产、建设百年油田过程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