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确定折射层的速度、偏移距的范围,然后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求取折射波静校正量,再对地震道数据进行校正,有效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苏码头构造三维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变得更连续、更清晰,从而提高了叠加剖面的质量,改善了成像效果,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图6参5  相似文献   

2.
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红  李强 《石油物探》2007,46(2):107-111,125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很大。由于动校正速度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而常规速度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动校正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成像效果。分偏移距动校方法是在不同偏移距上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但由于是在不同偏移距组上分别独立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因此不能将不同偏移距组的同一反射同相轴校正到同一to层位上。这样就需要进行繁琐的后续处理,而且还会降低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即固定to在不同的分偏移距段进行速度扫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平滑处理解决。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动校正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在地震偏移成像广义空间分辨率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辨力理论实现反动校正拉伸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水平叠加和实现最佳分辨率地震成像。文章以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分辨率随炮检距增大而降低为理论依据,说明动校正拉伸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广义分辨率公式导出了非零炮检距各地震道相对于零炮检距地震道的拉伸因子。利用这个拉伸因子可将动校正后的拉伸波形校正为等价的零炮检距地震道的子波,与常规的水平叠加相比,拉伸校正后CMP道集的叠加剖面分辨率明显提高。文章从偏移成像分辨率理论出发提出了根据反射波的地质参数选取偏移孔径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试算证明了实现高分辨率最佳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阶速度分析与动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常规速度分析一般忽略计算公式中的四次项,因此,对于较大偏移距的资料就存在校正时差的问题,其速度分析误差影响了资料的叠加质量。文章讨论了四阶速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将常规速度分析和四阶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远偏移距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问题。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6.
各向同性速度场会影响宽方位地震资料道集的动校正效果,进而影响剩余静校正效果、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效果以及叠加效果等。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时,动校正速度是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的。采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求取的多方位速度场可以有效地改善动校正后道集质量,消除各向同性速度场对OVT域地震资料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动校正后道集平整度和低序级断层成像精度。该方法在南阳凹陷CY-DZ探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叠前保幅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四川盆地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根据野外地震数据特点,分析了造成振幅畸变的影响因素,并结合OMEGA地震处理系统,从应用角度重点研究开发了几项关键性振幅保真叠前成像处理技术:采用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方法迭代修改近地表模型,缩小计算的旅行时与地震初至拾取值的差异,获得较为准确的近地表模型,解决了地表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静校正问题;采用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高速层直接出露地表带来的残余高频静校正问题;采用分频、时变的非线性异常噪声衰减技术去除炮集数据中存在的振幅异常和频率异常的噪声,去噪同时不改变有效信号的相对振幅关系;采用规则化技术消除偏移距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叠前时间成像假象,得到振幅保真的共成像点道集和角道集。经过叠前保幅成像技术处理后,研究区域的叠前共成像道集的振幅相对关系保持良好,信噪比、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由此计算的角度道集中目的层附近的振幅呈现明显的AVO变化特征,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反演和精细解释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茅金根 ,梁秀文 ,杨午阳 ,冯有奎 .等偏移距自动初至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6 9~ 4 72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首先在等偏移距道集内对相邻道的初至波采用高精度相关构建一个关于炮、检时差的超大矩阵方程 ,然后采用优化统计迭代算法求解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 ,并用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精确的炮、检静校正量 ,最后用误差校正函数消除炮、检静校正误差。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方法自动、省时、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杨新菊  徐峰 《海洋石油》2004,24(3):40-44
文章提出了一种实现零偏移距化 (MZO)的新算法。其方法原理简明 ,类同于倾斜时差校正(DMO)。新算法巧妙的应用波场外推的技术及波动方程偏移的有限差分方法。新算法是在共偏移道集上实现的。对于三维地震资料需应用同方位角共偏移距道集。由于此方法采用了快速算法 ,比同类的DMO方法快一倍 ,其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叠前多偏移距抛物线信号加强的方法,在应用本方法前,只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粗略的动校正,克服叠加信号加强法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确动校正的缺陷,避免了传统的叠后信号加强法产生的假象,对两条测线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试处理的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消除山区地震资料中的剩余静态时差,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初至波在动校前自动计算剩余静校正量(或静校正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动校前的共炮点(CSP)道集上进行,也可在CDP道集上完成。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计算速度快,且不受动校误差的影响。对平原地区浅层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AVO分析时,由于速度误差的影响,CDP道集的反射波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仍有扭曲现象,即存在着剩余时差,对AVO分析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文采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统计方法,分层位开时窗,分别统计各层各道的剩余静校正量,然后再作纵向内插,进行变时、空静校正处理,消除了这种剩余时差。算例表明,经剩余时差校正处理后的CDP道集,可提高AVO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相位替换法剩余时差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获得到好的叠加剖面和提取正确的AVO信息都要求消除道集上的各种时差,校平同相轴。将现实中使用的各种时差校正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时都存在着局限性,在经各种时差校正后的数据上仍有剩余时差存在。本文给出一种以相位替换为基础的时差校正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信号的到达时完全包含在信号的相位谱中,通过改变相位谱可达到改变信号到达时的目的。理论上,该方法可以消除任何时差,但由于参考道选取上的困难,实际上仅能用于消除剩余时差,作为静校正、动校正及倾角时差校正的补充。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例子的分析,本文讨论了该方法的一些要点,说明该方法对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提取正确AVO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 CDP 道集经动校正后,多次波仍存在剩余时差δt,它随炮检距呈抛物线规律变化。由δt 的变化即可求出多次波剩余波数△k 的分布规律。据此,可设计一个理想的叠加复剩余波数响应,以菲涅尔(Fejer)多项式来逼近,求出各叠加道的加权系数,用于动校正后的 CDP 道集道的加权叠加。在 t-x 平面选择δt,即可改变叠加复剩余波数响应,从而改变各道的加权系数,实现最佳压制多次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 ,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 ,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 ,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存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噪声敏感,准确计算规整路径困难;算法采用逐点搬家法,直接对地震道作剩余时差校正容易引起地震波形畸变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和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采用SBL对地震道集进行稀疏表示,再利用DTW对稀疏表示结果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处理后重构地震记录。结果表明,SBL具有良好的噪声鲁棒性,较少的局部最小值,以及全局最优解同时也是最稀疏解,稀疏分解后得到地下地层单位冲击响应,消除了子波影响,再进行时差校正就能避免波形畸变,同时实现了高保真剩余时差校正和随机噪声压制。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时窗旅行时分解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林  高磊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3):407-410,500,326,327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求取准确的速度非常困难,速度误差带来的剩余正常时差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将剩余正常时差转换为速度误差的函数,采用多时窗分别对旅行时进行分解,可以获取不同时窗内的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和速度误差值。在获得速度误差后,分别用到相对应的时窗数据中,完成剩余动校正,再将剩余静校正量用于此数据,完成多时窗旅行时分解剩余静校正处理。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解决复杂区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