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残雪《黄泥街》这部作品的解读,探讨了这部作品中人物不甘沉沦的闪光的人性和强韧的生命力。人性在黑暗中闪光,谱写了一首首地狱里的温柔动听的歌曲。人性在地狱中温柔地发现“自我”,并进行“自我欺骗”这种“自欺”就是作品正要给读者展示的人性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赫斯顿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由于身处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主导的社会,女主人公被剥夺了发言权,其自我认同感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本文拟以珍妮的三次婚姻为线索,通过研究珍妮对语言的运用和她与自己声音的关系分析她如何逐渐摆脱了种种阻碍其实现自我的力量,并最终发现和了解自我,从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珍妮对声音的探求过程与赫斯顿对语言的运用是并列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毕可拉自我迷失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蓝的眼睛>是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这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在以不同方式探寻自我,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种族主义影响了黑人的心理健康,这使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也带有白人文化的印记,佩科拉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就体现在她对蓝眼睛的渴望.本文从白人的眼神、黑人社区对她的孤立、家庭的漠视三个方面探讨毕可拉从自我否定、自我厌恶最终走向自我丧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荣格分析心理学"自我"、"意识"、"无意识"、"力比多"等理论,时小说<飘>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战前战后心理进行了分析:战前的她在自我和天性处于无意识状态时,人格机制是安全和完整的,所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内战爆发及战后重建的艰难岁月里,其心理上是双重性的:在表面上她适应现实,在深入层面上却渴望回归自我和从前,这成为她奋力拼搏的强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黑暗前的夏天》是一部反映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小说。凯特在婚姻中像一个被关在牢笼的囚徒,失去了自我。她像机器一样被设定为母亲、妻子角色。母亲角色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异化的体验,使凯特的自我被异化。凯特的职业也是家庭角色的延伸,依然是附属的服务型的工作。凯特探寻自我的途径,一是对婚姻说不;二是摆脱他者的眼光。凯特寻找自我的过程非常艰难,她的回家更显现出女性处境的悲剧意味,但是,凯特已在精神上寻找回了全新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多以女性为关注对象,作品中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自我感缺失的痛苦。《女祭司》中的女主人公琼因受到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将男性社会所定义的理想女性形象内化成"理想"的自我,她的生活就如照镜子一般,在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镜子中既看到可爱的"理想我"的影子,也看到现实中难以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的"现实我"影像。"理想我"的虚幻性和它与"现实我"的距离导致了琼自我的异化,让她因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我而挣扎于多重的自我之中。  相似文献   

7.
萧伯纳戏剧《卖花女》中的伊莉莎通过接受语言学教授的语言试验,从出身贫寒的街头卖花女转变为仪容优雅的小姐,仿佛出身于豪门贵族。这种转变给伊莉莎的人生带来了许多困惑,使她一度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促使她思考自我认定的问题。伊莉莎的转变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内心深处的觉醒。分析了伊莉莎自我认识的心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中,珍妮特·温特森采用了非传统的多线叙事。在现实叙事中,温特森展现了外部环境对主人公珍妮特自我的影响以及二者间产生的冲突。在非现实叙事中,通过多个幻想故事,珍妮特实现了自我与外部环境的整合。这种自我书写既是温特森对自身创伤的治愈,也是其作为"她者"的一次文学实验。  相似文献   

9.
先锋作家残雪的作品充满了非理性、非逻辑的梦呓和谵语,以及许多恐怖、恶心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阴冷的艺术氛围,给读者筑造了一座难以穿越的迷宫.而精神分析批评认为,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残雪作品中表现的"他人即是地狱"、"荒诞"、"孤独"、"焦虑"、"恐惧"等主题,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童年经验的影响有关,其创作心理及写作风格的形成,暗藏着存在主义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凭着对人性的直觉和有思想的头脑,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的真实性首先源于作者理性的女性视角取舍。奥斯丁的女性自我不仅来自于她对女性主体自身的关注,还来源于她对男性的想象、理解和期待,即对于男性参与到作品中的理解与关注。在奥斯丁的男性世界里,女性和男性共同存在于两者的关系中。奥斯丁的女性自我意识实现与其对男性的知性理解判断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1.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对徐灿《拙政园诗馀》中弃妇词作以赏析和研究,感受其词沉郁幽咽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2.
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女作家奖。她的作品文笔细腻,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美国中西部草原辽阔壮观的景色,尽情讴歌了来自东欧的移民,特别是移民妇女的辛勤劳动和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本文从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入手,分析了安东妮亚的圣经神话原型,进而揭示出凯瑟对拓荒人民的赞美和对西部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亲历生活体验,从女性视角看社会的女剧作家白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近十部剧作,剧作折射出一股强烈地力争摆脱女性屈辱地位,渴望获得真爱的女性独立意识,在戏剧领域成功地实现了对男性中心意识形态的文化突围。她的力作在当时无异给人间灵魂以沉重的一击,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清醒剂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戏剧文坛上,白薇生存环境恶劣,生活经历坎坷.她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创作了近十部剧作,剧作中透着一股强烈地力争摆脱女性屈辱地位、渴望获得真爱的女性独立意识,在戏剧领域成功地实现了对男性中心意识形态的文化突围.她的剧作对于当时社会乃至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帖清醒剂.  相似文献   

15.
汪藕裳年谱     
汪藕裳,清代著名弹词女作家,著有《子虚记》、《群英传》等作品。现存各种文学工具书对其生平事迹均无记述。现根据汪氏家谱、方志及汪氏后人口述史料,首次以年谱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整理出她的家世、生平、交游及作品的产生、传播及评介等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虽然进行了大量针对桥梁生命周期的专项研究,但关于桥梁全寿命设计体系、各设计过程及相应方法的研究依然匮乏。现阐明了全寿命设计方法的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将桥梁的设计和需求拓展到结构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建立了公路混凝土梁式桥全寿命设计方法的总体框架。同时以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作为背景工程,从桥梁时变可靠性和周期成本优化两个方面入手,将所研究的全寿命设计框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应用于实际混凝土梁式桥项目中,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舒婷的诗热情奔放,坚持正义,也注重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纯真爱情的探索,"真挚、纯情、温暖"贯穿了她整个诗歌文本。舒婷的诗歌从内容上看,有一个从歌咏爱情到寻找永生的转变,不是非常庞杂,大致可归为几个范畴:理想与现实、情感与人生、自我与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仔细研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一向被学术界称为“隐士”和悲观主义诗人的狄金森,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激情。对自然万物的吟唱,流露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赞颂;对社会时事的铺叙,显示出她对生命运动的关注和神往;对死亡视死如归的坦述,表达了她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感悟和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几何法作六杆带直移付的机构构形设计,然后运用计算机作参数调整,能求获一系列满足主要指标及附属指标的答案。文中付有CAD用软件,及运用示例。作为作者创立的反推法应用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0.
《繁星》《春水》别具一格,集中体现了冰心小诗的风格,深蕴着冰心的浓郁爱心、天真童趣。意象是冰心诗歌风格的突出呈现,也是冰心情感的载体。她用温柔的心和轻淡的笔调精心选择切合自己人格情趣的意象,诉说她心中的爱、烦恼和苦闷,营造出情韵悠长而又含蓄隽永的爱的世界。其意象特质纤柔、淡雅、温婉,笔墨清淡,文字轻柔,透露出淡雅柔和的风格特质。意象的生成是冰心对语符组合与润饰的修辞过程,对其意象的审美也就是对其语符组合与润饰技巧审读的领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