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人不承认,喝酒是男女有别的。不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有女人的喝法,像干邑的广告:“喝 Club,那是男人的事”。实际上,男人喝酒与女人喝酒从路数上就有天壤之别。 男人喝酒,性情毕现 选择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谈得来,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就常听父母念叨谢添,“文革”浩劫结束,许多优秀影片开禁,终于自己也“亲眼”看到了《洪湖赤卫队》《林家铺子》等影片中的谢老。在第一次和谢老攀谈中,第一句问话,“听说您很能喝酒”。没有铺垫,没有过门儿,听到的回答是干脆利落的一句尾音有些上扬的话:“我不喝酒”。于是我又冒了回傻气,“我以前听说您喝酒,而且喝得不少。”“是呀”,谢老的语调让人听了很舒服,又觉得有意味,让人有喝了上好醇酒、余韵不绝的感觉。“以前喝,现在早就不喝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酒》2001,(2)
假如世界上没有粮食,人类何以绵延至今?假如世界上没有酒,人生何以能够如此愉悦?高山流水,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给予人的福惠,粮食与酒也是自然给予人的福惠,酒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男人·女人与酒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男人·女人与酒的关系,曾记得有句话说,“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没错,男人喝酒怕什么,只要喝好,喝高兴就行。那么女人呢?其实“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这几句话包含着一点哲理。以前喝酒本是男人阳刚之气的象征,过去的良家女人  相似文献   

4.
钱伟 《饮食科学》2013,(11):12-12
周先生是某单位关键岗位的中层干部,他一直为痛风病苦恼:“医生说不能喝酒,可是我每天应酬那么多,一上桌就得喝,避免不了的。刚开始我反复解释说我有痛风病,不能喝酒,可人家都说,谁没病啊,喝两杯就好了!弄得我现在听见饭局就逃跑。”  相似文献   

5.
傅建伟 《中国酒》2007,(7):62-64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就连许多称谓习惯用语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烙印。最简单的就说喝酒的喝,很多地方会说“喝”,但绍兴人偏把“喝”说成是“咪”,细细想来,还真有其道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上海男人爱喝酒的不少,能喝酒的却不多,而会喝酒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在上海,把会喝酒的人一概称之为“老酒鬼”(“酒”读jū)。一般老酒鬼都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酒量,从不喝醉,但他们对酒有瘾。每天晚上,老酒鬼都要根据自己的酒量喝上二两或半斤白酒,这也是老酒鬼每天必做的“功课”。不醉不疯,宠辱皆忘,喝完起身一抹嘴,翩翩醉乡行,这正是老酒鬼酒后的真实写照。多喝一分则醉,少喝一分又进不了这个状态。古人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但对于老酒鬼来说,大隐隐于酒,才是赤子真言。老酒鬼的下酒菜很是有一番讲究,但大多都忌讳大鱼…  相似文献   

7.
法国人是世界上最讲究享受的民族,他们在生活中最向往的,就是“看不到尽头的花,喝不完的香槟酒和唱不尽的浪漫曲。”法国人喝酒的习惯与其他欧洲人不同,德国人和西班牙人喝酒重量不成质,只要能喝得酪酊大醉,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法国人讲究的是喝美酒,尤其是极品香槟酒,因此法国自古以来就有“香槟酒王国”之称。  相似文献   

8.
正没人不承认,喝酒是男女有别的。不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有女人喝法,像干邑的广告:"喝Club,那是男人的事"。实际上,男人喝酒与女人喝酒从路数上就有天壤之别。男人喝酒,性情毕现选择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谈得来,具有服务精神,爱取悦他人,也容易获得别人好感。选择威士忌加冰的是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同时总是以实用为本位,性格开朗,不会装腔作势,与人交往时好恶分明,即使对手是异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一杯不喝     
一杯不喝某君哮酒如命,某日在一家酒店两杯两杯地喝酒。服务员沉得不可思议,便问:“先生,你为什么不要大杯,而用小杯两杯地喝?”某君醉眼惺松地说:“我已经戒酒了,一杯不喝”(贾真)一杯不喝@贾真...  相似文献   

10.
童洋 《中国食品》2001,(5):2-22
酒,在中国,千百年来,兴衰不一。但总体来说,中国百姓对酒的感受是利大于弊,现代人对酒的消费及观念较为理智和成熟。具体表现为喝白酒的人少了,且度数低了;喝啤酒的人越来越普遍;喝葡萄酒的人多了,且消费群体呈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喝黄酒的人更注重的是保健和养生。 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从喝酒的频率来看,“天天喝”的仅占6.2%,“经常喝”的占 18. 8%,有45. 3%的人是“偶尔喝”,“不喝”的占3.3%。“天天喝” 的人集中 分布在36 岁以上的 中老年。明 确表明不 喝的主要 是 19— 25 岁的青年人。从职业…  相似文献   

11.
向宁 《新食品》2008,(15):48-49
2008年,由一句“喝酒喝品质,不喝纸盒子”的广告语引发的争议正在蔓延,其背后是裸装白酒开始觉醒,排兵布阵要革白酒过度包装的命。其发招者就是张弓超值酒。  相似文献   

12.
汪歌 《新食品》2012,(15):1-1
7月19日起,国务院相关部委开始陆续公布“三公消费”,再一次引发社会舆论对公款消费高端白酒的关注。限制高端白酒公款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和舆论要求,针对的是公权的滥用而非白酒的消费。相反,限制公款消费高端白酒从另一个方面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是个好东西啊!官员喝高端白酒本身没有错,错在用公款不受限制地喝酒。官员喝酒该不该自己付费,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官员会不会自己掏钱来买酒喝?我以为,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  相似文献   

13.
大红绿地吃     
叶梓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10-110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日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趣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咕咕”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与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4.
人生似茶     
我不爱喝酒,却爱喝茶,喝茶对我而言是件大事。所谓大,不是隆重的意思,仅指时间长,天天喝,不可一日无此君。我喝过温和的红茶,也喝过中性的乌龙茶,而最爱喝的是清幽幽、凉丝丝的青茶。我喝茶单重一个“喝”字。说白了,就是“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中国酒》2001,(5)
有人说,清酒酿造了日本人的含蓄,葡萄酒酿造了法国人的浪漫,而伏特加酿造了俄罗斯人的豪放与悲愁。这话有些夸张,但也有真实的一面。酒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诚乃“一日不可无此君”。但他们大都不欣赏“浅斟低唱”的境界,追求的是一醉方休。在俄罗斯男人中,几乎没有不喝酒的,且酒量一般都不小,女人中能喝爱喝的也为数不少。啤酒只被当做饮料,人们常常喝一口白酒再喝一口啤酒冲淡。有时喝酒没有什么好菜,一些俄罗斯人就喝一口酒,用鼻子闻  相似文献   

16.
Elaine 《美食》2015,(Z1):122-123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免不了要喝酒。酒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历史,喝酒不光是一种应酬必备的手段,更是对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是喝酒太多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肝脏的损伤更大。喝多喝少?怎么喝不醉?都说喝酒伤肝,只要把肝保护好,合理适度的喝酒就"肽"轻松啦!"肽能使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肝病得到明显好转。"——克雷尔·辛斯教授(加拿大)  相似文献   

17.
为鱼干杯     
中国人聚在一起吃饭,向来热闹非凡。这种热闹,大多时候是因为要喝酒——想尽办法让客人多喝酒,要喝好,甚至要喝高、喝翻、喝倒几个,才肯作罢。比如,一桌子人,光为吃一条鱼,就能灌下去两瓶子白酒。 鱼端上来了,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但围桌而坐的  相似文献   

18.
被成语击倒     
前些日子朋友聚会,我问:“什么是侠义男人?”有人拿起酒瓶大口喝起来,在许多人眼里,能大口喝酒就是侠义男人.我对于喝酒却不是那么喜欢,工作以后虽然偶尔也会逢场作戏喝点酒,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就怕喝醉酒也会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丑态.  相似文献   

19.
香积厨 照窥基大师的说法。米酒不能饮用。果酒可以.说明素酒就是果酒。顺便说一下。我在五台山喝的郡瓶“佛国素酒”.是李子酿造的.足证素酒果然是果酒。不过《水浒传》里僧人裴如海请潘巧云父女喝的素酒。却是米酒。在我们豫东平原则另有一种说法。素酒指的是只喝酒不吃菜。即喝寡酒。又指不加冰不加饮料不勾兑其他酒。就像广州人常说的“斋饮”或者“斋酒”一样,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有位"吃播"博主王先生在吃了大量食物后猝死,引起广泛关注。随着主播市场的不断发展,"吃播"的花样层出不穷,有的博主为博人眼球而吃不常见的奇葩食物,或者一次性吃下大量美食,甚至不惜催吐来维持吃不胖的人设。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达医晓护特邀智库专家罗斌提醒,这些行为不仅对肠胃有严重危害,对其他器官的损伤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