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腐蚀失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等手段研究了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Cl2对锌的腐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沉积NaCl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为Zn5(OH)8Cl2·H2O、Zn4CO3(OH)6·H2O和Zn(OH)2,而在沉积MgCl2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只有Zn5(OH)8Cl2·H2O。在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主要是Mg2+与氧还原反应产生的OH-结合使阴极区的pH值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现多孔MgO晶体的可控制备。【方法】以菱镁矿为镁源,采用水化碳化-低温水溶液法,热解Mg(HCO3)2溶液合成平均直径为1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的多孔棒状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通过焙烧法制备多孔MgO晶体,分别探讨焙烧温度、时间对前驱体4MgCO3·Mg(OH)2·4H2O分解率、 MgO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探究4MgCO3·Mg(OH)2·4H2O热分解机制。【结果】在焙烧温度为700℃、时间为3.0 h时,制得平均直径为2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比表面积为76.12 m2/g的介孔棒状MgO晶体;在4MgCO3·Mg(OH)2·4H2O分解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结晶水失去,—OH的分离和C—...  相似文献   

3.
锡酸锌(Zn2SnO4)具有良好的传导率、较高的电子迁移率、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的特性,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典型光催化剂之一。介绍了Zn2SnO4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系统总结了具代表性的改性策略,包括离子掺杂、构建异质结、单质负载和形貌调控等;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产氢、CO2转化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Zn2SnO4基光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高效Zn2SnO4基光催化剂的构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Co(NO3)2·6H2O为钴源, NH4F和尿素作为添加剂, 通过水热法在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的表面生长了Co3O4纳米线, 制备了Co3O4@ACF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针状的Co3O4纳米线阵列均匀地垂直生长在活性炭纤维表面, 形成了丰富的介孔结构。通过改变Co(NO3)2·6H2O的用量, 可以获得不同负载量的Co3O4@ACF复合材料。当Co3O4负载量为47wt%时, Co3O4@ACF复合材料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达566.9 F/g, 几乎是纯Co3O4的2倍; 在15 A/g的电流密度下, 其比电容仍可达到393.3 F/g, 表现了较好的倍率特性; 经过5000次循环充放电后, 其比电容仍可保持84.2%, 展现了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海桐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树叶为生物模板,利用树叶特有的形貌结构,通过预处理、浸渍、干燥和焙烧手段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Al2O3,采用XRD、SEM、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 C16 H18ClN3S·3H2O)作为模拟污染物,探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海桐树叶骨架布满Al2O3,完美还原树叶内部和表面气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28.3 m2/g,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29.4%,光催化反应速率为0.0202min-1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Fe(NO3)3·9H2O为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用热解前驱体法制备出直径为40~60 nm的球状纳米氧化铁。使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Fe3+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铁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球状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条件并分析了球状纳米氧化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Fe(NO3)3·9H2O溶液温度的提高纳米氧化铁的结晶度随之提高、粒径增大。Fe(NO3)3·9H2O的浓度对纳米氧化铁样品的粒度和形貌的影响不大。球状氧化铁纳米的形成机理是:铁源在水热条件下水解和结晶生成棕黄色絮状沉淀FeOOH,FeOOH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和再结晶生成了球状纳米氧化铁。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镉(CdCl2·2.5H2O)、氯化铟(InCl3·4H2O)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在FTO导电基底上制备CdIn2S4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手段对所得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表征。借助瞬态表面光电压(TSPV)技术探究CdIn2S4薄膜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及复合过程。结果表明:制备的CdIn2S4薄膜结晶良好、表面均匀平整且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响应。构建了以CdIn2S4和P3HT为吸收层、TiO2为电子传输层的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FTO/TiO2/CdIn2S4  相似文献   

8.
以CaCl2·6H2O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EG)为载体,采用多孔基质吸附法制备CaCl2·6H2O/EG复合相变材料。通过试验研究材料的性能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EG对CaCl2·6H2O负载率可达90%,CaCl2·6H2O/EG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29.78℃和128.43 J/g。EG的微孔隙表面对CaCl2·6H2O的约束作用,可提高热循环过程中CaCl2·6H2O结构的稳定,维持其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基本稳定。小室试验表明,采用CaCl2·6H2O/EG材料隔墙的试验小室可有效降低小室的最高温度,大大延缓小室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减缓小室温度波动。因此,CaCl2·6H2O/EG复合相变材料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近  袁妍妍  王久和  李涛  张琳 《功能材料》2022,53(3):3092-3099+3123
以乙酸铜(Cu(CH3COO)2·H2O)、乙酸锌(Zn(CH3COO)2·H2O)、氯化亚锡(SnCl2·2H2O)、硫脲(CH4N2S)为原料,按一定配比制得前驱体溶液,以三乙醇胺(C6H15NO3)、乙醇胺(C2H7NO)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旋涂制备铜锌锡硫(Cu2ZnSnS4)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手段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成分组成和光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烧结温度、旋涂转速、稳定剂加入等工艺参数对铜锌锡硫(CZTS)薄膜的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2 mol/L,旋涂速度...  相似文献   

10.
郭鹏  彭林志  张为海  刘雷  熊娟 《无机材料学报》2015,30(11):1172-1176
采用水热合成和低温煅烧两步法工艺制备了不同浓度(0~1.5mol%)镨掺杂锡酸镁,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仪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 研究了Pr掺杂量对锡酸镁微观形貌的影响, 并讨论了其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Mg2SnO4: Pr3+为立方反尖晶石结构的立方纳米颗粒; 与未掺杂的Mg2SnO4相比, Pr掺杂浓度的增加使颗粒尺寸变大, 并使颗粒边角锐化。不同浓度Mg2SnO4: Pr3+的发射光谱表明Mg2SnO4: Pr3+样品中存在530、570 nm两处发射峰, 前者与Mg2SnO4基质中的氧空位有关, 后者由Pr元素3P0-3H5能级的跃迁造成。随着Pr掺杂浓度增加, 锡酸镁颗粒尺寸变大、发光中心增多, 使得Pr掺杂锡酸镁纳米颗粒在570 nm处的发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一步合成尺寸约为5 μm的Zn2GeO4微米球。实验研究了微波水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酸锌与氧化锗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合成Zn2GeO4微米球的影响。采用FE-SEM、TEM、XRD和UV-Vis对合成的微米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当乙酸锌:氧化锗为6:2, 微波辐射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10 min, 尿素用量3.604 g, 制备的Zn2GeO4微米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实验测试Zn2GeO4微米球比表面积为13 m2/g, 在紫外光辐射下, 在甲醇体系中的光解水产氢速率可达到3.76 mmol/(h·g)。该方法缩短反应时间, 增强了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Ce2(CO)3,ZrOCl2.8 H2O和H2C2O4.2 H2O为原料,第一次成功地采用了机械力活化固相化学法制备纳米Ce0.75Zr0.25O2粉体。以XRD、TEM分析及XPS等测试手段对Ce0.75Zr0.25O2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单一立方相的球形粉体,平均粒径小于20nm,比表面积为85.4m2/g。通过TG-DTA分析,对合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对Ce0.75Zr0.25O2氧化物固溶体在三效催化剂中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蒸气二氧化碳(H2 O(gas)-CO2)共活化的物理活化方法制备聚苯胺基活性碳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活性碳的规模化生产,相比于化学活化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活化产物无活化剂残留、 清洗简单且工艺过程环保.以聚苯胺为原料,探究了H2 O(gas)的量和CO2分压对活化产物的影响.采用氮气吸/脱附、 扫描电镜(SEM)、 透...  相似文献   

14.
以LiOH·H2O、NH4VO3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以柠檬酸(C6H8O7·H2O)为络合剂,用凝胶溶胶法按xLiV3O8·yLiMn2O4(x∶y=1∶0,4∶1,8∶l,12∶1,16∶1)合成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Mn4+-LiV3O8,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等手段研究了锌在青海盐湖大气环境(富盐干旱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青海盐湖大气环境中锌的腐蚀规律遵循经验公式m=Atn。锌的向地面比向天面腐蚀严重,向天面暴晒48个月出现锈层脱落现象。两个表面的腐蚀产物均由Zn5(OH)8Cl2·H2O,Zn5(CO)3(OH)6和Zn4SO4(OH)6·3H2O组成,锈层均富含SiO2。电化学结果表明,随着暴晒时间的延长向地面的极化电阻Rp逐渐增大,而向天面的Rp逐渐增加,而暴晒48个月时减小。锈层有抑制基体腐蚀的作用,对两个表面锈层的保护性随暴晒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向天面暴晒48个月时保护性减弱。  相似文献   

16.
以NiCl2·6H2O, CoCl2·6H2O和草酸为原料, 利用氨水为配位剂和溶液pH调节剂, 通过配位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了棒状多孔NiCo2O4粉末,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比表面积仪对前驱体和NiCo2O4粉末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溶液pH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乙醇在棒状多孔NiCo2O4粉末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前驱体的形貌与溶液的pH有关, 热分解得到的NiCo2O4粉末继承了前驱体形貌, 呈多孔棒状, 比表面积为89 m2/g, 平均孔径为12.56 nm。该粉末对乙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氧化峰电流与乙醇浓度、扫速的平方根均呈直线关系, 表明棒状多孔NiCo2O4粉末对乙醇的催化反应机理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SnCl4·5H2O和尿素为原料, 嵌段聚醚F127(EO106-PO70-EO106)为模板剂,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介孔SnO2材料。XRD、TEM和BET等分析结果表明, 模板剂F127添加量对介孔SnO2的孔结构有重要影响。F127添加量增加, SnO2比表面积增大, 孔容增大, 孔径分布变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介孔的存在不仅能为锂离子脱嵌提供通道, 而且可以缓冲SnO2的体积膨胀, 从而提高介孔SnO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当F127添加量为6.0 g时, 所制备SnO2具有124 m2/g的比表面积, 平均孔径为4.94 nm, 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在6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30次循环后, 其可逆容量仍保持在434 mAh/g;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部分高活性Li2O的可逆还原提供了附加的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18.
以Ni(NO32·6H2O为催化剂前躯体,原位催化裂解酚醛树脂制备了碳洋葱、竹节碳和碳纳米管等低维碳纳米结构;用粉体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低维碳纳米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i(NO32·6H2O与苯酚物质量比小于0.01时,Ni催化剂易分散,碳纳米管易生成,管径均一、分布稠密;当Ni(NO32·6H2O与苯酚物质量比大于0.04时,Ni催化剂易团聚,碳纳米管管径分布较宽,分布稀疏;当Ni(NO32·6H2O与苯酚物质量比为0.10时,Ni催化剂团聚现象严重,难以生成碳纳米管;提出了碳洋葱、竹节碳和碳纳米管不同碳纳米结构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 制备出了类鱼骨结构的CoFe2O4纳米纤维, 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Fe2O4纳米纤维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CoFe2O4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由光滑发展为粗糙多孔, 煅烧温度超过800 ℃时, 纳米纤维呈现类鱼骨结构; 随着煅烧温度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减小, 900 ℃煅烧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 nm。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 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900 ℃煅烧条件下纤维的Ms达87.13 A·m2/kg。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煅烧温度下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差异明显, 800 ℃下煅烧的纤维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CoFe2O4纳米纤维通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 煅烧产生的孔洞和类鱼骨形貌有利于电磁波在孔道表面多次反射从而增加反射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