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阀口的密封性能是表征开关型水压电磁阀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分别以不锈钢与黄铜、聚四氟乙烯及丁腈橡胶配对构成密封面,测试了密封宽度和粗糙度对密封面密封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保证密封所需的最小接触比压力.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橡胶密封副的接触比压力较低,适合电磁阀阀口密封.  相似文献   

2.
液压锥阀的气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液压锥阀阀口的气穴现象,主要对液压锥阀中产生气穴的状况、气穴与阀口形状的关系,以及锥阀中气穴产生的界限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结合实际生产, 在理论上分析了锥阀的一些特性, 提出了在设计锥阀时所注意的一些要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变形、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压缩机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据此对影响密封性能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密封槽槽口倒角半径、密封槽深、密封槽宽等典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对最大接触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较大,而密封槽槽口处倒角半径对剪切应力影响不大,密封槽深、密封沟槽宽度对密封面最大接触压力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UC3906作为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专用芯片,其内部集成了实现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最佳充电所需的3种充电逻辑控制和检测功能,并具有环境温度自适应、充放电程度自适应以及限流、欠压保护功能.其采用的温度补偿技术可使各种充电转换电压随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电压温度系数的变化而变化,使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达到最佳充电状态.解析了基于UC3906专用芯片设计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原理及应用,并设计出一种简单实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的12V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供研究参考及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6.
液压锥阀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元件,锥阀内的流场特性直接影响阀的性能.按照实际使用中的插装型锥阀的参数,建立了锥阀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CFD软件对流体在锥阀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可视化分析.在对锥阀内部流场的仿真过程中,使用了自适应网格技术,有助于提高解的精度.所得结果为阀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Marc在接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采用Marc软件进行高精度接触问题分析,首先对该软件及其非线性分析功能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对圆柱滚子接触这个经典问题的求解,将Marc软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赫兹理论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Marc软件高密度网格自适应划分技术,能大大提高计算精度,同时也发现计算精度与计算模式有一定关系。当采用8级网格划分时可使误差降至5%以下,表明两吻合的很好,这为Marc软件在轴承分析、橡胶密封等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锥形阀的流体力的补偿问题,一些带有各种补偿结构的锥形阀广泛地应用在液压装置中、本文通过改变所设计的锥形阀的顶角、补偿结构的突缘外径、突缘与阀座间的距离、下流阀室内的开扩角等有关参数的大小的实验中、清楚地探明了在外向流及内向流情况下,上述有关参数对锥形阀的流量特性、锥形阀的轴向特性、气穴产生的界限及其噪声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开发高性能的锥阀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可取的锥形阀的形状,并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锥阀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生产,在理论上分析了锥阀的一些特性,提出了在设计锥阀时所注意的一些要素。  相似文献   

10.
钢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橡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一定的理论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钢丝增强橡胆轮胎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轮胎变形的几何非线性,轮胎与地面和轮胎与轮辋的大变形非线性接触,轮胎材料的非均匀性,橡胶材料的不可压缩性和物理非线性及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模型非常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温工作环境下Ti/Al/Ni/Au(15 nm/220 nm/40 nm/50 nm)四层复合金属层与n-GaN(N_d= 3.7×10~(17)cm~(-3),N_d=3.0×10~(18)cm~(-3))的欧姆接触特性,试验结果标明,当测量温度低于300℃时,存储时间为0~24h,其接触电阻率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的温度可靠性;分别经过300、500℃各24h高温存储后,其欧姆接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退化,且不可恢复.接触电阻率均随测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掺杂浓度越高,其接触电阻率随测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重掺杂样品的n-GaN/Ti/Al/Ni/Au欧姆接触具有更高的高温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齿轮动力传动过程中轮齿啮合状态的数值仿真方法-加载轮齿接触分析。通过分析齿轮传动的一般过程及其加载啮合条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各类点接触齿轮、线接触齿轮的轮齿啮合状态分析的通用模式。由此可以求出齿轮动力传动过程中任一时刻参与啮合的轮齿数、齿面接触区的位置形状及接触压力分布、齿轮传动误差、轮齿载荷分配等。  相似文献   

13.
半环面牵引式无级变速器接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半环面无级变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压力的计算公式,以赫兹接触理论为指导,给出了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以某公司的样机为实例,讨论了接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轴向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与接触点的位置有关,接触位置越靠近锥盘轴线,则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越大,接触椭圆的长轴越大,接触椭圆的短轴越小;接触应力随环面半径和环腔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半锥角的增大而减小;接触应力对环腔半径的改变敏感度高,对环面半径和半锥角的改变敏感度低;将锥盘与滚轮设计为线接触,可大幅降低接触应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LPCVD)在表面有热氧化二氧化硅的(100)硅衬底上生长80nm厚多晶硅纳米膜,并对其界面进行表征.制作出单层Al金属的欧姆接触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对样片的电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退火使欧姆接触的电阻率降低,接触电阻率可达到2.41×10-3Ω.cm2.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转静子系统发生轴向碰摩时碰摩点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多盘转静子系统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盘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振动位移,应用弯曲变形理论确定了圆盘在两个方向上的转动角位移,基于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了圆盘的合成角位移,推导并给出了碰摩点分布及其轴向碰摩力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所推导的碰摩点轴向位移和轴向力公式,即可建立轴向碰摩时的振动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n-GaN的低接触电阻的欧姆接触,采用Cr/Au/Ni/Au金属化系统与n—GaN形成欧姆接触,并对其不同温度下的接触电阻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室温下Cr/Au/Ni/Au的接触电阻率为0.32mΩ·m2。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电阻率略有增加,在300℃时接触电阻率为0.65mΩ·cm2,因此此欧姆接触适合在高温下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电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ECR,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是评价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表带触指是环保气体GIS设备中重要的电连接部件,其ECR不仅影响回路总电阻,通流过大导体振动、安装不当等因素还会导致电接触不良,引发触指局部过热,引起绝缘放电等故障,直接关系到环保气体GIS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为研究触指ECR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本文采用MATLAB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捕捉接触区域灰度图像,获得了触指接触区域的名义接触面积Aa和分形维数D,运用分形理论模型,数值计算了表带触指电连接结构的ECR,并通过ECR试验测量,验证了应用分形理论模型解析计算表带触指电连接结构ECR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了表带触指电接触过程中的弹性变形、第一弹塑性变形、第二弹塑性变形和塑性形变形四个阶段,对比分析了不同分形维数对触指电接触实际接触面积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分形理论模型可用于GIS设备用表带触指的接触电阻理论计算,且得到触指电接触表面分形维数越大,触点变形越先进入弹塑性阶段,也越易进入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触指表面形貌越复杂,达到相同承载能力所需实际接触面积越小。研究成果有助于环保气体GIS电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为环保气体GIS设备触指电连接结构的多物理场计算和电接触性能的状态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精密测量中接触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接触电阻的产生及其对电测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讨论了接触压力、探针几何形状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三维接触压力分布的近似切平面拟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有限离散压力样本值的内在联系,分块构造接触压力分布拟合函数的新方法──近似幻平面拟合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压力样本值的利用率,并能以形式简单的拟合函数较好地反映出拟合单元上接触压力分布沿网格划分方向的变化趋势,获得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鼓形齿轮联轴器设计、加工及传动方面诸问题的基础上,按共轭曲面原理建立了鼓形齿轮联轴器传动理论,推导了鼓形处齿接触线及齿面方程,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工作倾角下齿面接触状态的变化及规律,进一步使用笔者设计发明的按共轭原理滚动鼓形齿轮装置(专利申请号87101897)切制了按不同工作倾角设计的鼓形外齿并进行了接触试验,从而揭示了鼓形齿轮联轴器传动的实质,为优化设计、加工鼓形齿轮联轴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