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学明  张丽霞 《食品科学》2006,27(6):139-143
本文以酵母葡聚糖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在碱催化条件下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葡聚糖。以取代度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交联羧甲基葡聚糖(CCMG)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氯乙酸用量3.0g,NaOH浓度50%;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5左右。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聚糖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聚糖对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达到18.643μg/mgCCMG,高于酵母葡聚糖的吸附量2.296μg/mg。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高的玉米胚芽及玉米毛油为原料,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及脱除率为实验验证指标,研究碱液处理玉米胚芽原料后ZEN的的脱除效果,利用物理吸附剂蒙脱石脱除玉米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实验结果表明:用pH9~10的碱液处理玉米油原料玉米胚芽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01.6μg/kg降到79.6μg/kg,采用蒙脱石吸附添加量在0.6%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13.4μg/kg降到47.5μg/kg并且对有效降低了玉米油的酸价,不影响玉米油的过氧化值和风味。两种工艺都能有效脱除赤霉烯酮,其中蒙脱石吸咐工艺相对简单,在工业化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1%甲酸水-乙腈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净化,以水溶液(含0.1%甲酸)和甲醇(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在1~1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检出限为0.5~1.0μg/kg,在5、20、8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2%~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3.2%~6.4%。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适用于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麦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种大麦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测定.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IC15)约为0.01 μg/kg,灵敏度(IC5)约为0.08μg/kg,大麦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3.3%~96.7%之间,最低检出限为4μg/kg.此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处理过程较为简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肌肉(猪肉、牛肉)及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试样酶解后,肌肉样品经乙醚提取,牛奶样品经乙腈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在0.01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1.0μg/kg,猪肉、牛肉、牛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2.8%88.4%、72.6%92.4%、82.3%102.3%之间,RSD均小于10.0%。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猪肉、牛肉、牛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痕量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邵瑞婷  张丽华  史娜  姜洁 《食品科学》2017,38(16):274-279
建立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实验方法。样品经80%乙腈溶液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用2 mL乙腈洗脱,氮吹至近干,0.5 mL 50%乙腈溶液复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在ACQUITY UPLC HSS T3反相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质谱采集模式为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6种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2,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3.0%~119.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杂质干扰小等特点,可以用于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它首先从感染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GB 5009.20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的优化,采用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层析净化、吹干、定容得待测试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最佳条件下,玉米赤霉烯酮在0.0~500.0u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536),对酱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分析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加入三倍方法测定低限135μg/kg标液20平行试验RSD值为4.9%,加标回收率在86.0%~105.1%,方法检出限为51μg/kg。试验215μg/kg和500μg/kg两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重现性好,定量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借鉴了GB/T 19540-2004中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通过Oasis HLB净化柱对提取液净化,以agilent extent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水:V乙腈=55:45)为流动相进行荧光检测(λex=235 nm,λem=460 nm).玉米赤霉烯酮的质量浓度在12~2 400μ/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对添加高、中、低3个浓度玉米赤霉烯酮的玉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36%、93.839%、86.240%,变异系数在1%~10%之间,最低检测限为10μ/kg.此方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是可行的,且可给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玉米油中玉米赤酶烯酮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经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采用Waters ACQITY BEH(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1%氨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以内标法定量。结果玉米赤酶烯酮在2~1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20、8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0.2%~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1.66%~3.50%。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0μg/kg。结论本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玉米油中玉米赤酶烯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对3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进行了测定,以评价试剂盒的性能。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方程y=-2.2x+0.66,相关系数r为0.9974,IC50为0.29 μg/kg,线性范围为0.05~4.05 μg/kg,灵敏度为0.05 μg/kg,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5%。该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适合用于检测各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饲料及其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酶联免疫一步法。在制备玉米赤酶烯酮半抗原、免疫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运用方阵法确定包被抗原、抗体的浓度,筛选稳定的ELISA检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抗体的特异性。建立了检测饲料及其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猪饲料、牛饲料、玉米渣和麦麸的检测限分别为96.2、92.7、80.5和86.7μg/kg。在饲料及原料中定量添加玉米赤霉烯酮,酶联免疫的回收率为79.4%~104.9%,开发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与德国拜发试剂盒对实际样本进行检测,两种试剂盒对样本阴阳性判定一致。本研究为饲料及其原料中玉米赤酶烯酮的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真菌毒素中的一种,国标要求其在小麦和小麦粉中的限量为60μg/kg。监测近3年泰州市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发现,泰州市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均值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卫生状况良好。对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种真菌毒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方程为y=0.019x-9.007,相关系数R~2为0.936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碱法提取酵母β-1,3-D-葡聚糖,着重研究了提取的酶解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600IU/g,酶解时间3h,pH8,温度60℃。沉淀物用2%氢氧化钠在75℃恒温处理6h,即可得到成品葡聚糖,经紫外光谱法和纸层析法进行糖分分析,成品为高纯度的酵母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14.
对污染鸡饲料及原料的有毒物质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饲料及不同种类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处理,优化了样品提取和净化条件,获得了较好的色谱条件,能满足检测分析的需要。同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118批饲料和83批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为0.005mg/kg,回收率为87.2%~91.0%,精密度为1.2%~2.1%,能快速、准确地分析鸡饲料及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玉米赤霉烯酮在原料中的总的检出率为8.4%,在原料干酒糟、蛋白粉、高粱、玉米中有检出,超出允许限量的原料占总数的10%。鸡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总的检出率为30.51%,超标率为5.08%。原料和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高含量分别为976.24、2042.44μg/kg,分别达到标准允许限量的2倍和4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磁珠净化饲料原料及其产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实现玉米赤霉烯酮的自动富集、清洗和洗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分析测试。本文对饲料样品稀释液进行了优化。根据3倍信噪比的峰响应值,本方法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4.5 μg/kg,定量限为15.0 μg/kg,在10~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3。玉米赤霉烯酮在鸡饲料和猪饲料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2.6%~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1.0%~8.8%。对同一饲料基质进行连续4天同一浓度的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7.0%~98.9%,日间精密度在5.7%~5.9%。使用本方法与免疫亲和柱法进行比较,检测了19种饲料样品,t检验显示本方法与免疫亲和柱法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磁珠自动净化法可同时净化24个样品,无需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效率,满足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50 ml乙腈-水(体积比90:10)萃取小麦试样,提取液稀释过滤后经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特异性抗体的Zearala Test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甲醇1.5 ml洗脱,洗脱液用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60∶40)混合溶液,流速为1.0 ml/min,采用荧光检测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质量浓度在10.0~500.0 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5.0 μg/L.应用此方法分析小麦加标样品,试样的平均回收率为83.7%~86.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符合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或BSA偶联,分别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效果,免疫3只BALB/c小鼠,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最高达1∶32 000,以此多抗建立的玉米赤霉烯酮间接竞争标准曲线IC50为39.8ng/mL,IC10为0.71ng/mL,多抗与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β-zearalenol、zear-alanone、α-zearalanol、β-zearalanol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80%,3.07%,0.96%,0.09%。说明试验成功制备了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8.
成功研制开发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并在粮食谷物饲料等样品中对其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该产品的最低检出限LOD为3.65μg/kg,最低定量限LOQ为8.51μg/kg,线性范围为10.00~1 000.00μg/kg,线性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94.00%~118.33%,3次重复的变异系数在13.11%以内。与其他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可以满足欧盟和我国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标准的技术要求,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粮食谷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竞争性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60%的甲醇溶液提取, 提取液经过离心后, 取25 ?L提取液, 加入475 ?L稀释缓冲液混合后即为试样液, 取50 ?L试样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进行检测。在450 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结果 本方法在3 h内完成了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测定。在加标浓度为100、200和500 ?g/kg的加标水平下, 玉米赤霉烯酮酶在饲料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22.1%, 变异系数为1.4%~3.0%。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 适用于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酸法、碱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β-1,3-D-葡聚糖。用纸层析法和紫外光谱法进行多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酸法提取的β-1,3-D-葡聚糖产品中除含有葡聚糖外,还含有甘露聚糖和蛋白质;而用碱法提取时,产品为高纯度的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