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邢台市构成复杂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从不同视角对邢台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式的分类和特征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适用于邢台市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评价体系方法,将现状空间要素分为三个层次五大类二十小类,借助YAAHP软件建立模型,确定权重,并应用语义差异法制定评分标准,进行了各个村庄评价指标的研究,达到了量化分析邢台市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状的效果,并探讨了影响公共空间现状差异性的因素,以期为后续公共空间的评价研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秀  冯维波 《室内设计》2015,(4):103-109
在 研究《中国传统村落评价认定 指标体系》和实地调研西南山地村落的基 础上,针对山地传统村落保护评价的模糊 性,对现行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建立 了山地传统村落保护评价指标因子集,利 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 价指标权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 合,确保了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 观性,最终确立了山地传统村落保护评价指 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许枫  童宇辉 《浙江建筑》2024,(1):96-100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对于展现当地建筑艺术和村镇格局,反映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具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在此,通过对嘉兴传统村落的建筑实体、生态系统、文化遗产等整体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提取,为各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江西省金溪县靖思村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传统建筑、村落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个评价要素出发,探究靖思村的价值内涵,分析靖思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建设,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明确,部分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优化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并通过指标初选和优化,以及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重要度问卷调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如何平衡其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价值评价,寻找其核心价值所在,可以为针对性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并无通用的传统村落评价标准,因此文章以义乌市传统村落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下,突出特色评价因子,加强了逻辑合理性的论证,以期构建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价值标准,为义乌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如何平衡其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价值评价,寻找其核心价值所在,可以为针对性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并无通用的传统村落评价标准,因此文章以义乌市传统村落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下,突出特色评价因子,加强了逻辑合理性的论证,以期构建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价值标准,为义乌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居住满意度是评价与提升社 区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后疫情时代 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与社区环境之间适配性不 足的问题,研究梳理了后疫情时代相关文献研 究与空间规划实践,从中提取新的影响因素作为 “疫情补丁”,在整合原有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 的基础上,重构具有“精度”与“尺度”的后疫 情时代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后疫情时代的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可以从“社 区—组团—单元—家宅”四个空间层级进行重 构和落实,并提出空间维度支撑、社会要素调节 与整体动态更新的优化策略。本研究结果为人 民满意的城市社区的空间韧性提升和规划建设 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3,(12):144-147
该文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融合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主观评价体系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主观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模型;评价因素更符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宗旨。研究推进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定量化发展,促进了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在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义坤  刘培珍 《建筑经济》2015,36(4):113-116
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视角,进行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的构建机理研究。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描述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的六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的六维空间结构模型,阐述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的运行实施,以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依据,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后,作为该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村镇的保护利用受到中国学界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目前已有许多中国传统村镇完成了改造实践,但学界对其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的研究却相对匮乏。通过引入城市形态分析领域前沿的空间句法理论技术,结合AHP-模糊综合法等分析方法从定量化的角度构建传统村镇使用后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对传统村镇的改造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发现:(1)以广州市沙湾古镇这一典型的传统村镇作为研究案例,提出的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具有适用性和可推广性;(2)2010~2020年间沙湾古镇的高整合度网络形成“十字”格局,路网可达性和交通承载力在改造后均有一定程度提升;(3)沙湾古镇公共空间在文化性建设方面位于“良好”层级,功能性评价与经济社会效应位于“中等”层级。最后,从优化古镇空间布局、提升使用者满意度,以及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构造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保护更新框架,以期为重塑乡村形象、延续地域文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绿色住宅评价的科学性,推进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完善,在比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DGNB 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以及英国可持续住宅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住宅建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使用质量、资源节约和经济质量3 个层面构建绿色住宅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用三维空间评价模型对绿色住宅等级进行划分。该评估方法为我国绿色住宅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文化谱系的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农业因素在村落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其他因素的铺垫而存在。本文从粮食产量这一关键指标入手,分析农业因素如何对村落规模与布局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将全国农业地理条件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并分别举例讨论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村落。  相似文献   

19.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30(6):175-178
该文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方法,把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分成客观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与主观量化指标体系两个分支;基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探寻影响海滨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构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崇武古城滨海旅游景区为例开展研究,以期为海滨旅游景区的优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