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6,(10):49-5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天津市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构建"交通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下区际产业对接适应性框架,深入剖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天津市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影响,甄别天津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空间布局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从发挥博弈先动优势、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构筑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布局等方面提出产业对接优化路径,为天津市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十一五"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2004年启动编制,2010年上报国务院,到今年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开始转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正式启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使河北近京区域发展成首都圈卫星城,承接部分首都功能,并发展成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产业链空间优化格局;政策、福利一体化,促进要素流转与共同市场形成。在这期间,政府的作用在于扶持市场力量,扶植市场化机制,消除行政壁垒与破除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产业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经济传递机制直接作用于承接地,产生多种经济效应。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对索罗余值分解的基础上,探讨产业转移驱动承接地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可以通过资本累积机制、生产率提升机制及就业创造机制产生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就业效应,在这些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界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建筑产业化的内涵,从资源禀赋与角色定位、精细分工与功能互补、产业转移与区域城市联动效应、产业集群与共生效应、资源共享与规模经济效应、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的生态系统六方面探讨两者互动机理,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与发展方向、要点、措施三个维度探讨两者互动路径,以期实现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刘跃 《城市住宅》2022,29(3):39-41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协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现阶段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增强三地创新产业链融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三地交通统筹,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现存问题,分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背景和现存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目前成为了学界的焦点,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在"双核+双子"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了"双核+七子"的发展格局,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就致力于构建"环首都经济圈",随着区域要素的变化,"经济圈"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京津的职能向周边疏解,另一方面是京津周边城市要有足够强的承接能力。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做好八方面的文章: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强化节点城市建设;增大小城镇密度;构建"大北京城市圈";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小城市承接能力;进行产业耦合;培养京津冀一体化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起,国家开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关键在于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1]提出,沿京沪、京广、京九、京承、京张、京秦等方向铁路通道,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如果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枢,那么北京向外放射的区域发展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1):64-65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京大众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93-9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重大国家战略。然而,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同步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其协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只有包容性地推进京津冀三者中最弱的一方——河北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将部分京津产业转移到河北,消除三地在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说,应通过政策扶持,一方面强化中央和京津两地对转移到河北产业的融资支持;一方面大力发展河北物流产业,增强其对京津两地产业的吸引力;一方面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实现京津冀包容性增长,达到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这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武鄂黄黄城镇密集区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重点核心发展区域,其产业结构对整个城市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武鄂黄黄城镇密集区产业结构现状作出分析,测算四个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和三次产业区位商。然后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得出相关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战略,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从而达到地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霞  杜卓群 《建筑经济》2020,41(1):116-120
基于2009~2018年京津冀新增建筑产业用地出让数据和2008~2017年京津冀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建筑产业时空布局趋势,从产业高度-地价耦合度、建筑产业碳排放量,以及其碳排放强度角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降碳减排方面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环太湖地区统筹共建的视角,通过在产业发展,城乡空间建设、旅游活动组织等内容上的战略整合,提出构建环湖产业圈城市圈与旅游圈的可行性.阐述三圈中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与策略,构建优化后的区域协调结构.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太湖的相互关系及基本建设发展内容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产业转移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构的催化剂,一方面为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演替创造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在低碳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区域之间如何实现低碳发展的均衡性,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 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 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 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 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 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 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 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 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 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 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 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 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 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 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 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 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 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 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城市化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资源产业型城市与边境口岸型城市的发展、城市开发区(新区)的建设、产业整合区的空间发育、城市经济体的形成以及交通经济带的发育等方面。并且,城市化响应形态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效应,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并进行区域比较,得出城市化形态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空间形态的总体经济效应弱于全国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建兵 《山西建筑》2014,(26):258-259
在综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础上,说明了天津滨海新区在区域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探索对于土地储备及一级整理开发新模式,指出滨海新区要配合整体规划,做好土地储备的规模控制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是欠发达区域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水平低,与重庆"都市区"差距大,探究中心城市对其的带动作用,对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其发展,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县中心城市"两个层次,分析该区域城市的辐射范围,发现"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弱。建议把积极调整区县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作为"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成武县位于鲁南城市带菏泽组群,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目前区域产业转移、快速城镇化战略机遇下,实现快速、精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城市谋求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探寻合理的城市定位是指导城市发展方向路径的首要策略。文章从分析成武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基于资源本底和现状发展的特征问题,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基于发展动力探寻城市定位。探索符合欠发达地区转型期快速发展需求下的城市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将担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使命。如何强化跨界地区的协同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议题。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视角,以国内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程度最高的广(州)佛(山)为研究地区,从宏观政策制度建构和微观合作项目实施切入,对广东省、广佛两市及所辖的区、镇街等不同层级政府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广佛两市构筑的"城市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是推动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区及镇街政府的合作渠道虽已搭建,但成效有限;市民缺乏参与的渠道;上级政府的有效介入有助于公益民生项目的协调实施。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关于区域治理的学术讨论,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