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庆轻轨佛大区间隧道及大坪车站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中介绍了重庆市轻轨佛图关至大坪区间隧道及大坪车站隧道施工中开挖及支护方案;地表沉降监测及控制;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的监测与控制以及爆破振动监测及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南京某地下步行通道采用非开挖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及城市主干道。为了保证隧道及主干道安全,施工前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预测施工可能引起的隧道及地表变形。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分别对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径向收敛和地表隆沉进行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及地表变形规律,明确顶管施工期间隧道及地表变形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隧道竖向位移主要表现为隆起,由通道内出土卸荷所引起,工作井基坑开挖对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顶管施工过程中,下覆隧道竖向位移先后经历了初始下沉、隆起增强和隆起稳定3个阶段,地表竖向位移先后经历了隆起增强、隆起减弱和沉降3个阶段;同一监测断面内,地表最大沉降位于通道中心轴线上方,距离通道越远沉降越小;采用微欠挖工艺有效控制了隧道最终隆起和地表最终沉降。  相似文献   

3.
浅埋大跨隧道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市政技术》2016,(2):85-88
目前大断面隧道的设计、施工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在一些软弱及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更大。以贵阳市黔春大道二桥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大断面隧道穿越破裂段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后对地表裂缝、地表沉降及隧道周边收敛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效果良好,相关经验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国军  徐冲 《山西建筑》2007,33(31):306-307
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例,介绍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措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受力及地表沉降的特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时,导洞多次开挖及临时支撑拆除会扰动土体,引起沉降量反复叠加,施工中可能出现地表沉降过大的问题,造成安全风险隐患。依托北京地铁16号线05合同段地铁工程施工,进行了方案优化,采用新型衬砌台车及主动换撑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隧道洞内位移收敛及地表沉降数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均满足安全要求。该项技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淼 《工程勘察》2009,(6):30-33
本文以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为对象,研究邻近地表建筑物的存在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具体工程为依托,以实际工程监测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得出:在有邻近地表建筑物存在时,地表沉降曲线形状与无建筑物存在时相似,均符合高斯曲线的形式;区别在于有建筑物存在时,地表沉降曲线的峰值要比无建筑物存在时小,曲线的反弯点离隧道轴线的距离要比无建筑物存在时远;说明了地表建筑物的存在以及建筑物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提高了盾构隧道穿越地基土层的刚度,对盾构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有控制作用。在盾构隧道施工及监测的过程中,可依据该特点合理布设有无地表建筑物存在情况下的监测测点,并对盾构隧道引起的建筑物及地标开裂现象做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在大跨、浅埋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密集的建筑物群,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多达90余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新建隧道结构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地表既有结构的安全,而后者显得更加重要。隧道施工面临着全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隧道结构整体沉降、地层大变形、建筑物差异沉降及裂缝控制等诸多难题。在对该工程特点和控制方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保证控制方案的可靠性,对拟拆迁的104#和105#楼房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施工过程的注浆抬升和变形监测结果,论述地层沉降、建筑物沉降及裂缝产生、发展随隧道开挖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优化洞内施工与地面注浆抬升建筑物相结合方案,控制围岩大变形和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工程措施。试验数据表明,将核心控制指标—建筑物差异沉降量控制在20 mm以内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地表注浆与洞内注浆相结合可实现对建筑物的抬升,并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并控制裂缝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机场路隧道后续穿越重点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土体扰动会影响土体强度并使土体产生变形,引起地表沉降。以江阴市澄江西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非开挖方法埋设水平测斜管形成沉降监测剖面来实时监测施工面上覆土体变形,进而对盾构隧道施工微扰动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水平测斜监测与施工监测地表沉降的数据符合性较好,可作为类似项目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甘芳隧道工程为实例,重点介绍和总结了甘芳隧道在各种围岩级别条件下洞身开挖的主要方法、技术、经验及组织。简要介绍了该隧道的爆破设计与施工以及钻爆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闫朝涛 《施工技术》2004,33(3):21-23
对南京玄武湖隧道、杭州解放路隧道的防水设计进行叙述 ,从设计、施工方面比较两座隧道防水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 ,对类似工程防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于预测围岩情况、指导隧道施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GPT技术的原理和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结合马留山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分析论证了GPT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应用的有效性,得出了马留山隧道左线ZK50+735~ZK50+935区段200m范围内的围岩属于中强风化砂岩,局部有渗水,稳定性和完整性稍差,属于IV级围岩,说明了GP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保证隧道施工顺利安全施工的重要地质预报手段,展示出该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申红杰 《山西建筑》2003,29(7):259-260
以恒山隧道施工工程为例 ,详细介绍了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经科学组织管理 ,该隧道施工达到工程要求 ,为今后的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钱江隧道为例,阐述了大直径盾构公路隧道立体化施工组织理念,并详细介绍了立体化施工内容,包括盾构施工、同步道路结构施工、烟道板施工、道路铺装层和防撞墙等多断面多工序同时进行。同时对立体化施工组织的适用性和重、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节理发育岩体隧道支护的动态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设计方法对隧道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利益分配与协调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岩土体的复杂多变特性,致使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仍处于尝试阶段、相关理论亦不成熟。基于理论分析与试点工程总结,针对节理发育地层,将隧道支护动态设计方法划分为预分析、支护参数的初步调整、节理特征的精细化描述、支护参数的优化分析4个步骤,并明确各阶段的实施要点。依托井冈山、桦树墕等隧道,开展试点工程,阐述动态设计方法的实施流程与要点,分析其应用成效。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设计方法提出的支护方案与实际围岩情况吻合,经济安全性更为合理,该方法已在江西井睦高速井冈山隧道、内蒙古榕乌高速桦树墕隧道、窑沟隧道及贵州独平高速的多条在建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获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杨勇 《重庆建筑》2005,(10):60-62
本文介绍了湿喷技术在重庆市渝合高速公路磨刀溪隧道中的应用,并根据磨刀溪隧道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湿喷工艺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李岳  郭艳华 《重庆建筑》2011,10(7):14-18
龙凤溪区间隧道是重庆轨道六号线二期工程中的一段线路,该隧道下穿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和临近匝道,并与两个重力式桥台距离较近。为了确保区间隧道施工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本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龙凤溪区间隧道的施工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预测隧道施工对高速公路和桥台变形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龙凤溪区间隧道施工仅引起1号匝道产生较大变形,需要加固,外环高速公路和临近桥台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正常运营。这一结论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孟秀元 《山西建筑》2012,(22):198-199
结合新奥法施工特点,在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周家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PROFILER 4000型全断面仪和SIR-3000型地质雷达(GPR)实施监控量测,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宝峰隧道全长7377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出口段在D2K17+615处下穿既有昆玉铁路,洞口离既有铁路50m,隧道顶部距离既有铁路路基27m。隧道施工难点为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期间不可影响既有线正常运营,施工难且风险大。本次浅埋隧道穿越既有铁路施工,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工法,超前加固,加强初期支护,严格控制沉降,达到了保证既有线路的安全和行车安全,顺利通过下穿既有线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