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2.
3.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含有10%~100%(质量分数)羟基铁粉的稀土铈掺杂钛酸钡/羰基铁复合粉体吸波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AN)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与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共混均匀,且颗粒未出现团聚状态;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较低;当羟基铁粉的质量分数为65%时,铈掺杂钛酸钡/羰基铁复合粉体吸收材料的回波损耗峰值最小,在低频范围内的吸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5.
高硅铝合金的切削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硅铝合金概况铝合金由于具有比重小、强度高等特性,在工业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铸造铝合金中,硅铝合金很重要。工业上很重要的硅铝合金可分为三类:1.亚共晶硅铝合金其中含有9~12%的睦。2.共晶硅铝合金含11~13%的硅。3.过共晶硅铝合金硅含量在12%以上,主要是在15~30%范围。共晶成分铸造硅铝合金,由于具有一系列优点,加比重小、线收缩不显著,流动性、抗裂性、耐腐蚀性好等,特别是通过加纳(或钠盐)处理使共晶体变质后,机械性能大有改善,所以在工业上巳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在使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耐… 相似文献
6.
7.
磁控共溅射制备锆-硅-氮复合薄膜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锆-硅-氮复合薄膜;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微力学探针等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薄膜中硅、锆原子比对复合薄膜的显微组织、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ZrN(111)、(220)晶面衍射峰逐渐消失,呈现ZrN(200)择优取向;同时其性能逐渐提高,当硅、锆原子比为0.030时可获得最大硬度和最大弹性模量,分别为37.8GPa和363GPa;进一步增加硅含量,复合薄膜向非晶态转化,而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迅速降低,抗氧化温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双层结构碳黑/ABS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单、双层结构碳黑/ABS复合吸波材料,并对其在8~12GHz频段内的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两种结构以及不同组合双层结构的吸波效能。结果表明:双层碳黑/ABS的吸波性比单层结构有明显改善。双层结构设计参数对吸波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吸收层参数一定时,用5%碳黑/ABS作为变换层吸波效果略好;当变换层参数一定时,吸收层中碳黑含量30%,或者吸收层厚度增至6mm,双层结构的吸波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较佳的双层结构组合为:3mm厚含5%碳黑的变换层加6mm厚含30%碳黑的吸收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提高铝-锌-镁-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在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5%的钇,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和固溶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添加微量钇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微量钇(0.15%)能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固溶态组织,使合金固溶时效后的抗拉强度提高4.7%,屈服强度提高5.5%;但由于添加钇导致了合金经均匀化处理后残留的共晶化合物增多,致使合金的伸长率下降了4.9%。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机械合金化-退火法制备了钌质量分数为50%的纳米铝钌合金粉,研究了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粉的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合金粉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粉的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微观应变先增大后减小;球磨50 h后铝原子全部固溶于钌中,形成Ru(A1)固溶体;退火处理使Ru(A1)固溶体转变成铝钌金属间化合物,微观应变降低;550℃退火主要生成A12Ru和A15Ru2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相,700℃退火主要生成A12Ru、A113Ru4和少量A15Ru2金属间化合物相;退火时间对合金粉的物相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螺杆机械搅拌法制浆技术与半固态流变压铸成形工艺相结合,直接在压铸机的压射室中成功地制备出优质半固态镁合金坯料,极大地节约了模具的开发费用。坯料的初生α-Mg相细小、圆整,且晶粒平均尺寸为40~6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坯料微观组织中未见明显的溶质扩散层,在细小的网状共晶相中析出了大量的晶粒尺寸为5~10μm的二次α-Mg相;半固态流变压铸成形工艺在提高铸件致密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铸件的硬度,与液态压铸成形试样相比,其密度提高了0.33%,硬度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