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二级悬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河是指河床明显高出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的河流(或河段),又称地上河,它具有水位常年高于背河侧地面、河势多变、防洪工程自行降低标准、堤防决口后灾害严重、一旦堤防决口可能造成改道等特点。二级悬河是指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河流(或河段),黄河下游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二级悬河。平原堆积性河流,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存在滩面横比降;悬河,具有平原堆积性河流的特点,且河床明显高于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二级悬河由悬河淤积而成,除具有堆积性河道、悬河的特点外,就断面形态而言,还应同时具有滩面横比降陡、滩唇高程远高于堤防临河侧附近滩面高程、河槽平均河底高程高于滩地平均河底高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俊英 《陕西水利》1999,(4):39-41
渭河下游的河道地形及水沙特点 渭河下游自咸阳至北洛河口(渭淤1)河道长204公里,按渭淤断面间距计算长约167km,沿途北岸有泾河、石川河,南岸有沣河、灞河及二华区间南山支流汇入,其中以泾、灞、沣河水量较大。渭河下游是典型的冲积性河流,自咸阳向下,河型由游荡件渐变为弯曲性,河槽宽0.3~1.5km,河床比降0.01%~0.06%;由于两岸堤防或岸坎的约束,横断面为典型的复式断面。由于多年来的泥沙淤积,使渭河下游下段及二华区间南山支流出口段河床一般都高出防护区地面2~5m,二华夹槽地  相似文献   

3.
沋河防汛在渭南城区防汛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洗河下游河道特别是入渭口段堤防设防标准太低,"03.8"渭河洪水过后.渭河滩面平均淤积达1.2m以上,最大临背差北岸达4.09m,渭河已成名符其实的"地上悬河",小水成灾、大水大灾已成为现实.因此提高洗河支堤防御标准,并与渭河大堤设防标准相一致,是保护渭南市区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渭河下游综合治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在潼关汇入黄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略有淤积,两岸水利条件较好,只有少部分土地有轻度盐碱。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之后,由于下游河道淤积,华县上下游河段河床高出地面2~3.5m,成为“悬河”,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黄河下游花园口至艾山河段二维水沙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黄河下游宽河段以艾山为卡口形成平原水库,当发生漫滩洪水时,水流进入滩区,泥沙大量落淤,而后清水退入主槽,既减轻主槽淤积甚至产生"淤滩刷槽"效果,又减少了艾山以下窄河段的洪峰流量和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滩区人类活动和来水来沙等因素影响,现状河道存在漫滩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以及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等问题,中小洪水期间河道淤积的泥沙90%以上分布在主槽和嫩滩,即使大洪水期间滩区构筑物影响减弱,仍有约50%淤积量分布在嫩滩;滩区防护堤方案缩窄了河道,客观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30%,但是加大了大洪水期间嫩滩淤积量;生态治理方案实施"高滩"淤筑和"二滩"再造,消除了"二级悬河"和滩槽横向倒比降,实现了洪水自然漫滩,减少下游河道淤积20%~50%,嫩滩淤积减少幅度更大,有利于遏制"二级悬河"形成。  相似文献   

6.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目前防洪工程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且随着渭河泥沙不断淤积,"悬河"态势继续加剧,防洪压力变得十分严峻,是陕西乃至全国的防汛重点河流。在针对渭河防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堤防、河道整治、防洪水库、分滞洪区、清淤疏浚等工程为主体的高标准渭河防洪工程体系,全面实现安澜渭河。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标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黄河下游滩区来水严重偏枯,人口高速膨胀,滩区居民对滩区进行了盲目、无序开发,造成滩区行洪障碍繁多,河槽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形势严峻,生产堤问题突出,人水矛盾严重。为此,必须清除滩区过洪障碍,保证大洪水能够安全、顺畅下泄;推行集中建镇政策,使滩区居民可以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二级悬河”治理,使黄河滩面横比降小于河道纵比降,达到“防滚河”的要求;科学改造现状生产堤,保护滩区作物免受小洪水淹没;以滩区综合治理指标规范滩区群众行为,使滩区群众与洪水和谐相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地处冲积平原之上,为地上“悬河”,除东平湖至济南等局部河段有山岭外,其余河段均由堤防约束洪水,历史上,一直是堤防加高和泥沙淤积“赛跑”,小浪底水库的拦沙运用,可使下游河床20年左右的时间不淤积抬升,应利用小浪底水库赢得的宝贵时机,大力开展放淤固堤建设,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余金龙  赵荣 《陕西水利》2001,(Z2):85-86
1.支流堤防现状 三门峡库区二华境内的南山支流有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构峪河、方山河、葱峪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等十一条河流.库区治理段南起老西潼公路,北至渭河干流防护大堤.目前在老西潼公路以北已形成由堤防约束的渠化河槽.支流堤防是在六、七十年代以群众运动方法修建的生产堤基础上经过多次加高培厚而成.因受渭河洪水例灌淤积影响,各支流下游河道不断淤高,比降变缓,已形成"地上河",最大临背差4.5m,与渭河堤防将该区二华夹槽区分割成多块封闭的洼地,构成该区域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水库建成投运后,导致黄河汇流区河床展宽坦化,水流散乱,流速减慢,输沙能力降低,库区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渭河入黄口处潼关高程抬升 5m后,使渭河在潼关、华阴、华县等下游段成为悬河。渭河下游段的北洛、石川、赤水、罗夫等支流在入渭口处亦形成悬河。因此,一旦出现较大洪水,便会发生黄河洪水倒灌渭河的严峻态势。特别当黄、渭河同时出现洪水时,黄河洪水顶托渭河洪水。这期间若北洛河或南山支流的赤水河、罗夫河等支流来水,便易出现下泄不畅,发生决口,形成小水大灾,使大片农田被淹,部分村庄进水,房屋倒塌,给库区人民…  相似文献   

11.
1临潼—华县河段概况渭河临潼—华县河段属下游河段,流经关中平原,河道宽浅,两岸有河堤,蜿蜒曲折,主流摆动,水流泥沙含量大,河床冲淤变化复杂,在较长时期河床冲淤平衡,河道相对稳定。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该河段处于库区内,淤积迅速发展,潼关河床逐年抬升,渭河下游筑堤防洪,悬河由此而生,现阶段部分河段临背差已达2m至4m,局部河段超过5m。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治理,当遇到较大上滩洪水时,滩地顺堤行洪流速降低,堤根水位下降、水深减小,洪峰期滩区分流比减小,滩区断面形态得到一定改善,滩地横比降大幅减小,"二级悬河"形势发生明显改善,堤防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河濮阳河段二级悬河状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勇  边鹏  张遂芹 《人民黄河》2002,24(12):14-15
河南黄河濮阳河段经多年建设,堤防、河道、滩区安全等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但因黄河泥沙淤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状况仍在加剧,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对黄河濮阳河段的二级悬河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形成二级悬河的原因,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适时进行调水凋沙、淤滩、淤筑堤河等治理二级悬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引洪放淤治理"二级悬河"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筠  张圣敏  李永强 《人民黄河》2006,28(6):16-16,19
为减轻"二级悬河"对下游防洪带来的威胁,根据黄河下游的实际地形和来水来沙情况,指出以自流方式引洪放淤治理"二级悬河"的可行性表现在:①有适合引洪放淤的地形条件;②有大面积的受"二级悬河"威胁的滩区需要治理;③有合适的水沙条件;④滩区存在巨大的沉沙空间.因此,根据滩区的实际地形,充分利用黄河洪水泥沙的特点采取引洪放淤治理"二级悬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渭河下游的淤积现状及河床演变趋势,并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淤积断面间的冲於变化情况两方面论证了渭河下游的淤积上延范围,两者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特征及其淤积上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渭河下游的淤积现状及河床演变趋势,并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淤积断面间的冲於变化情况两方面论证了渭河下游的淤积上延范围,两者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曾庆华 《泥沙研究》2001,5(3):10-15
本文回顾了三门峡水库兴建和运用中的经验教训,回顾了周总理的翔和决策,研究和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给潼关以上库区带来的严重影响,文中指出:三门峡水利枢纽虽经两次改建,潼关以上黄渭洛河汇流区的淤积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潼关河床高程1996年达328.6m,比建库前抬高5.2m,潼关河床的过水断面现在只有建库前的1/3左右。由于潼关的“卡口”和侵蚀基面的抬升,使渭河、北洛河、小北干流发生严重淤积,并且淤积还在向上游延伸,渭河下游建库以来至1995年共淤积泥沙12.7亿m^3,渭河下游已由地下河变成了地上悬河。本文建议进一步改建三门峡水枢纽,增大泄洪能力,降低潼关高程,解决潼关以上库区继续淤积和洪涝灾害问题,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库区渭河下游及其入渭支流河道,高悬于关中平原之上,束范于两岸堤防之间。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临背差达2.0~4.0米,地上“悬河”的形势日益加剧,这是渭河下游洪水威胁历来十分严重的根本原因。只有将疏浚河道和利用河道泥沙清淤淤背加固堤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河道泥沙变害为利,才是三门峡库区各入渭支流解决水患的良策之一,本文以长涧河为例,分析清淤淤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河,以泥沙之最著称于世,自清咸丰5年改道以来,河道逐年淤积抬高,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悬河”。近几年,连续的干河断流使河道萎缩,河槽淤积严重,主槽两侧滩唇迅速淤积隆高,一条悬河中的悬河——“二级悬河”已经形成,且继续发展。1996年8月,黄河发生中常洪水,但给滩区酿成的灾害就因“二级悬河”的存在而加重。因此,探讨“二级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有效地采取防范和治理措施,将有利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控制阈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和原型资料分析,结合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控制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悬势程度可以用滩唇高程与临堤滩面平均高程之差来表征;在一定时期内,允许的二级悬河应以发生顺堤流速不大于堤防抗冲临界流速为控制条件,堤防临界抗冲流速约为0.8 m/s;二级悬河控制阈值与滩宽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