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伺服控制系统的DM9000A以太网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实现DSP+FPGA伺服控制系统的100M以太网接入.介绍了DM9000A的功能原理,给出了该器件与TMS320F2812 DSP的硬件连接方法、软件初始化及数据收发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S3C2416的嵌入式USB2.0/以太网转换器设计方案,采用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成功实现USB2.0到以太网的高速、高效率的数据交换。论文阐述了USB接口和网络接口电路基础上,重点对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USB Gadget驱动框架和DM9000a的驱动程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络接口已成为许多电子设备和仪器的必备接口。用最少的硬件开销,完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以太网口设计是电子设备设计的一般要求。文章介绍了以8位单片机C8051F340为核心控制单元,通过以太网芯片DM9000AEP构成一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文章介绍了网口的硬件电路设计,DM9000AEP初始化,数据的封装,发送和接收控制的流程,TCP网络协议结构说明,并对网口的发送与接收做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TCP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3Com公司率先推出了端到端千兆以太网产品,包括:SuperStack II Switch 9000SX可堆叠式千兆以太网交换机;SuperStack II Switch千兆以太网模块,用于SuperStack II Switch 3000型交换机,使其能将已有的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用户与千兆以太网主干连接;CorBuilder 5000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CoreBuilker 5000(原Oncore)交换机,它可使任何一种局域网技术,包括ATM和交换式FDDI,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CAN总线到以太网网关。该网关采用S3C6410作为核心处理器,通过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0A与以太网相连,CAN总线数据收发采用MCP2515控制器,其通过SPI总线与核心处理器通信极大地简化了电路的设计。该网关可以快速简单组网,能够实时采集、传递和处理数据,适用于多种工作场合,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千兆正当时     
GartnerDataquest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Intel公司主板上的千兆以太网局域网功能(LOM)将成为主要品牌的桌面机、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2007年,千兆以太网端口被用于桌面的比例将由2002年的3%增长到16%。Dell'OroGroup预测数据也表明,安装在网络交换机上的铜线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数量将在2006年达到3亿个,在2007年将有超过5亿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以太网与CAN总线的通信功能,构建一个基于嵌入式平台的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连系统。系统硬件平台以STM32F407IG为核心,包括由DM9000A构成的以太网接口模块、CAN接口模块、以及串口模块;使用了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作为系统软件平台,并且在KeilMDK软件上实现正常的数据收发功能。实验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千兆燎原     
根据GartnerDataquest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Intel公司主板上的千兆以太网局域网功能(LOM)将成为主要品牌的桌面机、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2007年,千兆以太网端口被用于桌面的比例将由2002年的3%增长到16%。而Dell'OroGroup预测数据也表明,安装在网络交换机上的铜线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数量将在2005年达到2亿个,在2007年将有超过5亿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3Com的CoreBuilder 9000交换机可谓是下一代企业级交换机的试金石。它带有能与ATM,千兆以太网和当今最先进的ASIC技术相结合的体系结构。CoreBuilder 9000交换机为什么要同时适应ATM和千兆以太网呢?因为这些技术将在下一代网络中大量使用,无论是LAN、MAN还是WAN。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或机构网络容量大幅度提高。可以在校园网中看到,ATM作为主干网,而千兆以太网则扮演服务器的角色。还可以在广域网中看到,千兆以太网会聚了带有ATM的工作组。将这两种技术组成在一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的数据帧收发过程的基础上,运用SOPC技术,设计了用DM9000A作为调制解调器与主机间数据接口的调制解调器实现方案,并详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该方案具有实现简单,调制方式易调整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较DSL技术,该方案可提高双绞线传输的有效距离。  相似文献   

11.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与驱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经常需要扩展网口,以方便同外部通讯。介绍一种新款网络接口芯片DM9000A,它具有封装小、低功耗、AUTO—Mdix等特点。论述该芯片与ARM处理器AT91RM9200之间的硬件接口设计,同时实现了在Linux系统中网络驱动开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MSP430和DM9000的以太网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效率,设计了以MSP430FG4618为核心的控制单元,驱动以太网接口芯片DM9000EP的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通过单片机完成网卡芯片的初始化、数据的封装、接收和发送控制等,而网卡芯片则负责以太网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测试结果表明了UDP数据传输过程,经自行裁剪的UDP/IP协议栈,提高了UDP传输效率。该接口具有硬件接口简单、外围器件少、价格低廉、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同时也能满足测试、采集等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ARM微控制器S3C2440、AD模块TLC2543和以太网控制器DM9000设计的以太网接口硬件平台,软件方面主要涉及以太网控制芯片、AD模块的驱动程序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利用ARM和以太网控制芯片实现的接入方案具有硬件接口简单、可扩展性强、高传输率等特点,实现了网络数据传输和现场仪器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M和Linux的DM9000网络接口设计及驱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M9000 是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以太网芯片.本文在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采用ARM920T系列芯片S3C2440和网络接口芯片DM9000接口电路,在Linux操作系统下分析并给出了网络设备驱动功能层抽象设计模板,最终实现了对DM9000网卡接口的驱动,为网络设备驱动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的通信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PXA310核心处理器及10M/100M自适应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的LAN接口硬件方案,满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数据可靠性传输的以太网通信结构;然后研究了在Linux平台下网络驱动程序的体系架构以及数据包的发送接收过程,并实现了基于设计的硬件平台汇聚节点以太网的驱动程序开发和具体的移植过程,实现嵌入式系统和设计的以太网硬件平台通讯功能;经实际应用表明设计汇聚节点的LAN接口能快速稳定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DM9000以太网控制器芯片对Xscale pxa 270开发板硬件平台的网络接口进行了设计,对DM9000在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具体办法进行了描述。实现了嵌入式Linux系统下dm9000的移植。测试结果表明网口运行正常,达到了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以ARM微处理器LPC2106为核心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设计方法.对系统软硬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硬件部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网络控制器DM9000AE的性能和工作原理.系统软件设计介绍了IwIP TCP/IP协议的移植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软硬件基础上完成了一种轻型的,性价比高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SDP9000型数字化变电站为例阐述了一种新型合并单元的硬件设计,并对其以太网通信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设计采用DSP和FPGA相结合的方式,开发相应设备;采用百兆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使得装置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便于检修及系统升级,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航天飞控系统对国产1553B总线数据传输测试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M5100百兆以太网控制的1553B总线数据传输系统.为弥补国产芯片的不足,通信板卡多采用信号完整性设计和冗余设计,以太网主控卡采用TCP/IP通信协议,通过自定义背板总线实现BC与RT的数据传输.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其配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