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河道砂岩型储层气水关系复杂,叠后气水识别困难,然而叠前弹性参数在河道型储层气水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目的层河道砂岩储层纵横波速度比具有较高的含气敏感性。因此,首先通过叠后纵波阻抗刻画河道外形特征,结合连井对比,划分河道砂组沉积微相。然后采用叠前扩展弹性参数反演得到储层弹性参数,在河道相控模式下用泥质含量预测河道岩性,在砂岩相内预测储层孔隙度,并根据储层含水饱和度关系定量划分河道砂岩纵横波速度比。最后,建立岩相-物相-流体相的相控储层气水预测标准,对储层进行气水综合识别。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河道砂岩型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大庆长垣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时期,过渡带作为增储潜力区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过渡带构造幅度大、储层薄、沉积环境复杂等原因,常规的储层解释手段难以满足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微电极和微球电阻率曲线幅度差重构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油田过渡带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流程。以大庆油田X开发区过渡带为例,通过量纲化、绝对差值以及幅度差均一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研究区测井曲线重构的过程,并通过4个关键反演环节,完成研究区幅度差重构反演的工作。经钻井证实,基于幅度差地震重构反演的预测钻井符合率较高,辅以开发区钻井及地震属性等资料,完成研究区SⅡ油层主力沉积单元沉积微相的实现。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河道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油田下一步过渡带河道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含油层系之一,卡拉沙依组砂层薄(3~8m)、横向变化快,表现为"一砂一藏、一井多藏"特征,且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响应特征被淹没,圈闭边界刻画困难。在垂向分辨率远不能满足预测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拓频及相移处理,应用地震沉积学思路充分挖掘平面属性的横向分辨率,融合多种不同属性来降低预测的多解性。同时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圈闭类型细分为构造—岩性型、河道岩性型、不整合面遮挡地层型,通过针对性开展不同类型圈闭的技术攻关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方法流程,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精细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扶余油层河道预测一直被高度重视,由于扶余油层断裂复杂、岩相相变快等因素影响,常规地震属性预测河道难以达到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薄弱的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流程。以大庆油田X试验区扶余油层为例,首先对沉积单元的常规地震属性进行量纲化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的各地震属性关联主因子,关联度越大,说明响应河道的属性概率就越高。在此基础上,对优选关联因子较大的属性数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一阶累加序列,用以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训练样本,从而完成支持向量机河道预测模型的构建。经钻井证实,基于灰色关联支持向量机预测的钻井符合率较高,并结合地震反演预测河道砂边界的优势,辅以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从而完成X试验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的实现。同时,后钻井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河道的可靠性,成功获得工业油流井。综合研究表明,此方法用于河道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较好的河道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薄互层泥云岩储层和裂缝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比构造导向相干、倾角、最大构造曲率以及本征值等叠后地震属性对裂缝发育程度的敏感性差异.通过加入与裂缝形成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参数优化反演模型,采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厘定不同地震属性在交汇融合过程中的权重比,定量预测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泥云岩储层裂缝发育强度和平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与FMI识别成果对比证实,多属性交汇融合预测结果吻合率达82%.  相似文献   

7.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8.
顺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有利区,为了提高油气勘探成效,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在该区开展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探索性研究。首先,利用工区钻井、测井、测试、岩芯等资料开展测井曲线质量分析及标准化工作,提高测井曲线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开展多井储层弹性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认为密度参数对该区储层识别较为敏感;最后,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剖面与已钻井储层信息的对比分析,确定叠前密度反演与钻井吻合度最高,提高了储层在纵向上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以BHH盆地ZHA地区为例,探讨了在缺乏钻井资料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结果表明,在做好地震资料"保真"处理的前提下,才能使提取的叠前、叠后地震属性更真实、可信;并综合利用叠后属性中的振幅、弧长、道积分等属性可以很清楚地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利用频率、吸收系数及叠前AVO现象、泊松比变化等属性可以更好地预测油气异常,为钻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B气田主力储层为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埋藏深、横向变化快,薄储层、薄夹层发育,常规反演技术无法清晰识别河道和准确分辨薄层,开发井实施面临风险,为此采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来开展储层精细刻画研究。通过对岩相概率和变差函数的精细化分析求取了可靠的地质统计参数,降低了反演的不确定性。反演结果准确预测出了砂体内部7~8 m厚的薄夹层分布,刻画出了4期河道砂体的沉积变迁过程,据此指导了主力层多口水平分支井的实施并获得70.4%~92.3%的高砂岩钻遇率,从而证实了该技术对中深层薄层预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