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MS-222麻醉的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所需的较佳温度范围,测定了不同保活温度(0、2、4、6℃)下,保活前(对照)、保活中(5 h)和保活后3种状态下斑点叉尾鮰的血液生化及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质构和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MS-222麻醉斑点叉尾鮰在(2~6)℃下可以保活5 h,在清水中恢复24 h后存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未处理值(P0.05),恢复24 h后,基本都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但0、2℃保活组仍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值(P0.05);肌酐和尿素氮在保活5 h后都显著升高,恢复24后很难回到初始水平,无水保活对肾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4℃保活组尿素氮增量最大,达7.22 mmol/L;0、2℃下,鱼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保活5 h后下降,而在4、6℃下有所上升,24 h后基本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保活温度越低,对鱼肉质构影响越大,在6℃下,质构变化较小。因此,研究表明,6℃下保活,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影响较小,且在无水保活中产生的应激反应在恢复24 h后基本消除,而较低温度下0、2℃,会对斑点叉尾鮰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该研究结果为无水保活在淡水鱼活鱼运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活鱼运输过程中要提高存活率,保障鱼类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影响鱼类有水保活运输的主要因素,并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物理法、麻醉法、保活剂保活法等鱼类保活运输方法进行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有水保活运输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丁香酚麻醉辅助加州鲈无水活运技术,探究保活过程中较佳的丁香酚质量浓度、麻醉及保活温度,并分析在较佳保活条件下保活不同时间后加州鲈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无水保活的鱼样血清中皮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平会一直升高,鳃Na+/K+-ATP活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水平随保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这些血液指标经过复苏暂养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即无水保活对加州鲈器官的损伤基本可自行修复;通过测定不同保活时间的肌肉品质,发现随保活时间的延长结合水会转化成不易流动水,造成肉质疏松、品质变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药浴的方式丁香酚会富集到加州鲈体内,肌肉中的丁香酚经过2 d暂养后会代谢到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05 mg/kg)以下。结论:丁香酚麻醉无水保活有助于短时间运输,无水运输后鱼的肌肉品质有所降低,但经过短时暂养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建议无水运输后的鲈鱼经2 d暂养后上市。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鲜活水产品销售的重视,以及市场对其供不应求的加剧,必将对保活运输技术提出严峻的挑战.然而,低温保活运输是一种低成本、高存活率、长时间、高品质,且优于其它相关技术的绿色保活方法.简要综述了低温保活运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活原理、低温对水产品生理的影响、及在保活运输上的应用,分析了水产品低温保活运输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鲜活虾蟹在水产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鲜活虾蟹的需求,虾蟹类水产品的保活运输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活体运输过程中温度、氧气、水质等因素对虾蟹的影响,列举了评估虾蟹活力和健康的行为指标和生理指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低温、增氧、净水、化学麻醉等虾蟹类水产品保活运输的方法,并展望了虾蟹类水产品保活运输的研究及发展方向,以期为虾蟹类水产品保活运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琪  梅俊  谢晶 《中国食品学报》2022,22(7):203-213
以海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低温保活运输对其血液生化和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首先分别测定温度、盐度、密度和暂养时间对海鲈鱼运输存活率的影响;其次,将海鲈鱼以3 ℃/h的降温速率降温至保活运输温度12,16 ℃和20 ℃,以室温下不运输的海鲈鱼为对照组,分别在模拟运输第12,24,36,48,60,72 h和运输结束恢复12 h后测定水质、血液生化和肌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12 ℃、盐度16‰、鱼水比1 ∶ 10~1 ∶ 8、暂养时间36 h条件下,保活运输后海鲈鱼的存活率最高。在整个保活运输过程中,水质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糖和应激蛋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运输结束恢复12 h后, 12 ℃组海鲈鱼应激蛋白、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恢复至对照组状态。肌肉中总蛋白和乳酸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 肌糖原、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保活运输前、后海鲈鱼肌肉pH值、持水力和弹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海鲈鱼长途运输的最佳保活温度为12 ℃。该研究结果为海鲈鱼及其它海水鱼类的保活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无水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颡鱼在生态冰温区的无水保活运输技术、相关的影响因子及鱼体肌肉和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生态冰温区为-1~4℃,黄颡鱼暂养2d后,在低温(2℃)纯氧状态下可保活24h,且可在常温水中(20℃)完全复苏;在保活过程中,肌肉中糖原含量、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血液中肌酐、血糖、乳酸含量显著上升,白蛋白显著下降,尿酸显著上升;保活前后,除肌酐、血糖、乳酸外其他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鱼类保活运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255-260
文中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净水法、增氧法、降温法和麻醉法等鱼类保活运输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鱼体体质、暂养、水质和外力胁迫等因素对鱼类保活运输质量的影响,从行为和生理方面阐述了运输过程鱼类产生的应激反应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文章最后分析了鱼类保活运输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无水保活时间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无水保活的最佳工艺,及不同无水保活时间下的存活率。分析了保活前、保活(5、7、9、11 h)和复苏24 h后3种状态中血液生化和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无水保活鮰鱼的最佳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为500~550 mg/L,保活温度为4~8℃和麻醉液温度6℃;休眠的鮰鱼在6℃培养箱保活5、7、9、11和13 h,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9%、45%和20%;低温保活过程中水分和持水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肌肉中p H、蛋白质以及粗脂肪低于对照组,而肌糖原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尿素氮(BUN)、肌酐(Cr)、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逐渐增高,其中GOT和BUN的活性与保活时间是最相关的。当保活时间达到9 h时,GOT从18.48μmol/L增加到25.09μmol/L:BUN从13.18 mmol/L增加到16.44 mmol/L。在复苏组中,保活9 h的鮰鱼血清中生化指标Cr、BUN和GOT的活性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而保活11h的鮰鱼复苏后Cr、BUN和GO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分别高出对照组52.41%、25.48%和48.24%。结论:二氧化碳休眠保活鮰鱼的最佳保活时间为9h,保活时间延长,代谢缓慢,毒素无法排出体外,会对肾脏、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碳无水保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鱼类保活及运输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鱼类保活运输中的主要因素(温度、水质、监控措施和鱼的自身体质等),详细阐述了活鱼运输的几种方法(尤其是模拟冬眠运输法),列举了几种常用麻醉剂的使用及优缺点。同时提出鱼类保活运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保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其特殊的口感和风味,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使得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冷冻是水产品保藏的手段之一,冷冻贮藏方式对水产品运输和保藏具有重要意义,但产品在冷冻过程中容易受到冰晶带来的机械损伤,造成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降低营养价值,所以水产品在冷冻时,需采用先进的冷冻技术或保鲜剂细化冰晶,使冰晶分布均匀,降低损伤,维持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从而达到在大批量流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因此,该文通过对新型冷冻技术与传统冷冻技术对比、影响冷冻水产品品质的因素和冷冻水产品品质保持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这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冷冻水产品冷冻保鲜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水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自古以来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其鲜嫩可口、美味多汁。水产品的鲜活程度与其营养风味有着密切联系,而长途保活运输过程中,鱼类密度大、运输环境差,容易引起鱼体应激反应,导致其品质下降,因而如何高效地长途运输鲜活水产品成为了制约水产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渔用麻醉剂,因其成本低、使用简单、见效快,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鲜活水产品的保活运输中。本文综述了渔用麻醉剂的常用类型、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水产品麻醉剂的规范使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流运输技术高速发展,呈现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趋势。通过物流运输可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鱼类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实现渔业资源优化配置。肌肉是鱼体主要食用部分,其品质直接影响产品加工适应性和经济价值。本文将鱼类产品分为鲜活、冰鲜和冷冻三大类,首先概述鱼类物流运输的方式、网络图和特点;其次,从营养价值、组织结构、风味特点、感官品质及物理性质五方面对鱼肌肉品质进行评价,并总结测定方法;最后,论述物流运输过程中温度、时间、包装等主要因素对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娜  谢晶 《食品与机械》2017,33(11):204-207,220
水产品蛋白质价值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导致腐败变质。文章在分析现代水产品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鲜度评价指标,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技术的不同组合角度详细综述了应用于水产品保鲜中的不同组合保鲜方式,总结并提出在未来水产品保鲜技术发展中复合生物保鲜剂与物理、化学保鲜技术的结合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虾保活运输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涵  茅林春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9):306-310,324
鲜活水产品在水产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保活运输是鲜活水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具体介绍了目前虾类有水保活运输和无水保活运输的方法,针对有水、无水保活运输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结合最新专利成果就目前虾类保活运输的技术装备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虾类保活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含有壳聚糖的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天然无毒可降解,且可有效降低水产品贮藏过程中的脂质氧化和水分损失,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在水产品保鲜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壳聚糖的保鲜机制,然后从壳聚糖分别与其他生物保鲜剂复合使用、壳聚糖粒径的优化以及与其他保鲜方式的结合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含有壳聚糖的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效果和应用分析,并提出多个栅栏因子的优化和结合可有效维持水产品的鲜度和品质,以期为冷链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水产品的品质控制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产品营养价值优良,是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品质优劣状况与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紧密关联.但在实际贮藏环节,水产品极易因温度波动、微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而腐败变质,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经济损失.从蛋白质、油脂、微生物角度出发,本文首先总结了水产品贮藏期间品质特性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理化、感官...  相似文献   

18.
应激反应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反应,它会直接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和理化状态,并可能对动物的肌肉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运输是鱼类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也是引发鱼体应激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结合已有文献中应激对鱼类生理特性、肌肉品质以及代谢的影响,同时对应激状态下运输如何影响肌肉品质代谢途径进行讨论,并列举目前缓解鱼类应激和提高鱼类抗应激能力的相关措施,此外,初步介绍了转录组学在鱼类应激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并阐释了鱼类应激基础研究和应激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生鲜肉营养丰富,但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微生物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腐败变质,因此保鲜方式极其重要。冰温保藏较传统冷藏技术可更加有效地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也不会因冻结而造成产品品质下降,因此近年来在生鲜肉的保藏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对冰温保藏技术在生鲜肉的应用还缺乏全面的综述,因此,本文以冰温保藏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原理以及在禽肉、畜肉、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冰温保藏技术在生鲜肉保藏中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冰温保藏技术与真空、气调和生物保鲜剂相结合的保藏方式在生鲜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冰温保藏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生鲜肉中提供一些思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冰温保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冷链流通过程中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较好地维持水产品的鲜度和营养价值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的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低温保鲜仍是最常用的保鲜技术。本文介绍了影响冷链储运过程中水产品品质的因素,对冷藏、冷海水、冰温、微冻、冻藏等低温保鲜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它们在冷链流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未来低温保鲜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