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的总体布局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对差距在逐年扩大,相对差距在缩小,从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空间分布状态,集聚核心区始终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低度集聚区定格在安徽。中度集聚区在缩小,高度集聚区在朝西部转移。文章最后指出产生这种时空演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交通问题、人口差异及人口流动、政策问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污染物排放在区域间或社会群体间的公平分布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经济、生态、环境的异质性,构建包含三要素的“环境公平系数”指标及环境公平评价方法,并运用GIS可视化揭示和探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污染排放相对于经济产出与生态容量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环境公平整体呈上、下、中游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上游对中、下游具备相对的正外部性;上、下游环境公平程度整体呈上涨趋势,中游呈下降趋势;上海、云南、重庆、浙江、贵州、四川等6个省市是“相对的贡献者”;湖北、江苏、湖南、江西、安徽等5个省市是“相对的污染者”。提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完善污染监督机制等措施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学模型利用,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在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上,重庆辐射范围重点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弱于西安、兰州以及乌鲁木齐;在城市间经济联系场强分布上,大城市对距离较近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但受距离衰减的影响,对跨省域城市的场强相对较弱;受行政区划限制及距离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是由多个高首位度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串联而成,但组团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业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物流业效率较低,上中下游地区物流业发展不均衡,下游地区物流业效率较高,中上游地区物流业效率滞后,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效率值存在逐年增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体上,技术效率变动是影响总效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的对策建议,包括推动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活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经济带经济活力评价体系,确定了影响经济带经济活力的10个指标,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内容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活力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选取显著性较强的公共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计算不同的公共因子得分及总得分,综合反映各省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各个指标和各个产业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沿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经济活力逐渐降低,在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市中,地区企业单位数对各省市经济活力影响最大,企业注册资金可以更大程度的刺激经济带的经济活力,各省市常住人口数对地区经济活力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力,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更能刺激该地区的经济活力,第二产业对经济活力的影响也较大。该研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是当前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待验证。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小地理空间范围内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的地区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且长三角和滇中城市群目前处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阶段,地区差距处于缩小阶段;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地区差距仍然在扩大的阶段。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碳生产率,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对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进而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出从上游到中游、下游逐次递增的格局.(2)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3)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a收敛,即农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均存在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落后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快于发达地区,各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最终收敛到自己的稳态水平;空间效应加快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耕地面积对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则有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结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张家口市空气质量这一具体环境要素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张家口市经济增长与环境空气质量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了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培育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区域政策,提高区域生产率及竞争力;建立和完善7方面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2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确立了10项经济指标,并依据2018年相关指标的截面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2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中长江下游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而中游和上游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数据为依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9省2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增长量最大;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中一半以上区域的相对增长率、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均在1以上,表明长江经济带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分配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湖北省和贵州省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质量。三十年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然而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升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节力和创新转型力3个维度评价城市经济韧性;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中国238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下游城市经济韧性的战略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机制。鉴于此,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应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优势,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高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9,(2):97-102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7—2016年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然后引入脱钩努力指数评价相关部门碳减排所做努力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效应则具有负向影响,碳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佳,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和调节人口规模来减少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精确辨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污水排放量关键影响因素,从而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有效的治污策略,文章在分析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影响区域污水排放量的相关因素,收集了2013年~2017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各区域的污水排放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
以长江经济带为分析对象,从多元耦合协调度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该区域内11个省市的碳排放-经济-环境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探究,并使用莫兰指数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子系统均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并趋于平衡,整体耦合协调度类型由中度耦合协调转变为高度耦合协调;从各省市层面来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状地域分布特征;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主要表现为下游江浙沪的高-高聚集与上游的低-低聚集。为促进该区域的高水平协调发展,未来可以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