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氯丙醇类化合物是国际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包括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以及双氯取代的1,3-二氯-2-丙醇(1,3-DCP)和2,3-二氯-1-丙醇(2,3-DCP)。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氯丙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GC)法、气质联用(GC/MS)法、气相色谱双串联质谱(GC/MS/MS)联用法以及其它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氯丙醇污染及其毒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氯丙醇类化合物,尤其是3-MPCD对酱油污染成为国际上关注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对该类物质有一全面了解,该文对食品中氯丙醇类化合物的种类、特性、来源、毒性、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及各国限量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氯丙醇酯——油脂食品中新的潜在危害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氯丙醇酯是油脂食品中新近发现的一个潜在危害因子,日本Econa烹调油因高含量3-氯丙醇酯而被迫停止销售的事实表明氯丙醇酯问题已开始对油脂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业界对氯丙醇酯类物质的研究现状,对氯丙醇酯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和初步的分类,分析了氯丙醇酯可能产生的潜在毒性,介绍了油脂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来源、形成途径和控制措施。最后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介入,主动应对挑战,开展对氯丙醇酯安全问题的研究,以指导油脂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推动我国油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酵调味料中氯丙醇的危害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发酵调味料中氯丙醇的产生,特性,毒性,检测方法和清除工艺进行了论述,对于企业生产发酵调味料如酱油时有效控制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用油在精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氯丙醇酯类物质,对食用油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检测方法研究,提高检测水平尤为重要。对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组成、来源及危害进行了综述,对目前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定法和直接测定法)进行了介绍,其中详细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前处理过程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保证食用油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氯丙醇酯类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被发现普遍存在于精炼植物油、含油脂性食品及动物乳汁及母乳中,其中精炼植物油尤其是精炼棕榈油中的污染水平较高。婴配食品中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精炼植物油及动物脂肪,对于以婴配食品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婴儿来说,此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较高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目前婴配食品中氯丙醇酯类污染物的研究数据有限,且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不足,造成监管及生产环节关注有限。本文以婴配食品为关注点,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婴配食品中的氯丙醇酯污染状况及暴露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并简要介绍了婴配食品中常用的氯丙醇酯检测方法,以帮助监管机构、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全面了解行业氯丙醇酯污染现状并及时做出改善。  相似文献   

7.
脂肪酸氯丙醇酯是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污染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在脂酶作用下可水解释放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氯丙醇类物质,食用油中氯丙醇酯污染已成为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建立准确、可靠、高灵敏的检测食用油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不破坏氯丙醇酯结构直接检测,间接法将氯丙醇酯转化为游离氯丙醇,以测得的氯丙醇含量反推计算出样品中氯丙醇酯的含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氯丙醇酯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仪器条件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展望了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检测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氯丙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武胜  吴永宁 《食品科学》2007,28(3):353-357
本文综述了食品中氯丙醇检测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固相微萃取法(SPME)、液-液萃取法在食品样品氯丙醇提取、净化上的应用;对目前用于氯丙醇衍生化的试剂七氟丁酰类(HFBI、HFBA)、硼酸类(丁基硼酸、苯基硼酸)、丙酮或庚酮、三氟乙酸酐(TFAA)、N,O-双三甲基-三氟乙酰胺(BSTFA)的适用性作了评述,重点地介绍了HFBI的应用;从氯丙醇及其衍生物分析的内标选择、色谱柱、分离条件、检测等方面对作了简要评价;最后介绍了3-MCPD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了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还都可以再水解或酶解而进一步生成有毒物质——氯丙醇。氯丙醇对肝、肾、神经、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均有毒性作用,而且还可以致癌。为了降低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危害,人们开始对氯丙醇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结构、存在、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氯丙醇酯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3-氯丙二醇酯的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清除氯丙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将原料中残存的油脂去除掉,目前采用了尽可能低的油脂含量的原料;改良水解工艺;水解后增加对产品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主要综述了与食品包装材料密切相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性质、来源和毒性,分析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向食品原料及食品中迁移的危害,提出了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建议,为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包装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纸质卷烟包装材料是卷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卷烟机上的适用性直接关系到卷烟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及物料成本。本文分析了卷烟纸、接装纸、内衬纸、商标纸和框架纸5类主要纸质卷烟包装材料在卷烟产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纸质卷烟包装材料的上机适用性研究进行了总结,为卷烟企业和卷烟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改善材料的上机适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是引起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食品包装材料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针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加工助剂、油墨和树脂自身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迁移物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为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会导致人和动物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异常。由于其安全性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电化学分析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及污染的来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来降低包装材料可能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检测PAE湿强剂中氯丙醇的含量,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PAE湿强剂中1,3-二氯-2-丙醇(1,3-DCP)与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同时探究了PAE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与纸张水提取液中氯丙醇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4批次某款湿强剂进行检测,发现随着湿强剂制造工艺的改进,1,3-DCP与3-MCPD的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调整湿强剂和助留剂的添加量,抄造不同批次的纸张,同时测定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纸张的抗张强度。结果显示,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强剂添加量成正比;在助留剂实际添加量超过厂家推荐添加量的情况下,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助留剂添加量无明显关系,但会导致纸张湿、干抗张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one of a series of 4 that report on a task of the NanoRelease Food Additive project of the Intl. Life Science Inst. Center for Risk Scienc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identify, evaluate, and develop methods that are needed to confidently detect, characterize, and quantify intentionally produced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ENMs) released from food along the alimentary tract. This particular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detecting ENMs that become released into food indirectly from food contact materials. In this review,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lease literature is presented and relevant releas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s discussion of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release phenomenon in general, as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detect ENMs migrating from plastic materials into other (nonfood) complex matric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relevant to the focus problem of food safety. From the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several “control points” were identified where characterization data on ENMs and materials may be most valuabl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findings and a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knowledge gaps and targets for metho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