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志超 《华中建筑》2014,(9):116-119
定量目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苏南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发展主体呈现均质化趋势,迫切需要协调解决空间拓展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尝试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引入并应用定量目标,在对发展主体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解、落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在校核、反馈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针对发展主体提出更为细致、精准的定量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达到优化配置市域空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岚 《城市规划》2002,26(1):46-49
以正在进行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为例 ,从技术路线 ,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方法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克拉玛依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克拉玛依市城市发展转型特殊时期,提出基于总体规划编制阶段的具体发展对策。克拉玛依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转型期克拉玛依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不能简单的基于和其他普通城市一样的模式,本文首先从克拉玛依转型期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现实问题与诉求出发,从城市经济、城市空间、区域关系、发展本底四个方面分析转型期城市发展的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发展、城市空间优化、区域融合发展和生态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规划编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快城市化,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宠大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推动工业的聚集发展和优化升级,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应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迈入21世纪的战略选择。延边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因此,我认为,延边也应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切入点,来推动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一、自治州城市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扩充城市实力,扩大城市规模,扩展城市功能,扩张城市网络,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小…  相似文献   

5.
6.
《门窗》2014,(11)
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出发,分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人口、用地、产业和交通4个议题在新形势下的技术应对.进而着重从组织模式和近期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上海未来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耀武  陈立飞 《规划师》2006,22(11):70-7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立足总体规划的本原,以政府的需求为导向,由政府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将长远目标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减少技术规范性定义,加强规划成果的公共政策作用,提高规划成果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周建军 《规划师》2000,16(1):68-70
世纪之交,机遇终于降临益阳,使益阳赶上了二十世纪最后一班发展快车.在实现"两个转变"和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推进和转移的过程中, 益阳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随着长益高速公路、180万千瓦火电厂、石长铁路、洛湛铁路、省九运会、省50万伏输变电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益阳这片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洞庭明珠,必将奏出时代的强音.由此不难推断,益阳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很有可能成为湖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开发热点,并在未来的竞争中首先崛起和腾飞,产生后发性效应,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0.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用时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严肃性与科学性。本文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视角入手,解构了总体规划的工作阶段,揭示了总体规划编制整体用时过长、阶段用时失衡的现象,并从编制内容和编制组织两方面探讨优化总体规划编制用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机制,以及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动力和特征,分析了长株潭高速综合交通的发展趋势,以及空港-高铁都市区对长株潭城镇群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黄花空港-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对长株潭城镇群空间结构重构的方案和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是规划理念、事权法理、规划体制、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应地,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明晰规划法理、尊重政府事权,推动规划体制转型,推动技术方法创新4个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胡序威 《城市规划》2000,24(1):16-20
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并且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 应该对于城市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调整城市发展方针。应该根据时代特征, 合理确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地域层次和基本内容, 形成空间规划系列, 加强有关政策和体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概略性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政府与市场、物质与人等中国社会运行的几组基本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城乡规划也须相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在发展理念上,从经济增长转为价值增进,规划应加强与社会学的结合,自下而上地了解“人的需求”;在城乡关系上,从单向替代转为互补共生,规划应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价值,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汲取农耕文明的智慧;在政府边界上,从权力无边转为管控有界,规划的管控边界也应向公共系统收缩,并适应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趋势,平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在规划视角上,从宏观单一转为人性多元,规划不能再宏大叙事般地“鸟瞰”城市,而应从置身其中的“人”的视角多维度观察和理解城市,包括与生活模式紧密结合的生态视角、基于个体空间体验的生活视角、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微观视角、直面复杂城市的“非正规”视角、把握微观社会运行特征的新技术视角.  相似文献   

16.
何小娥  殷毅  柳少杰 《城市规划》2005,29(10):48-51
城市的区域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区域化发展造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的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在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原因,指出既适应大城市区域化发展需要,又要发展自身社会经济,是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后,结合总体规划的实施,阐述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从大城市规划实施、区域协调以及小城镇自身发展要求等方面来解决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市发展观引领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市发展观是在深圳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对城市发展目标和路径,乃至城市本身的重新发现与重新认识,是指导深圳总体规划转型探索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新型城市发展观强调城市是复杂开放的巨型系统,需要实施结构性调整才能达成城市转型的目标。本文以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探索为例,解释了新型城市发展观指导下的转型规划应具备的5项基本特征,包括转变城市发展目标,统筹空间资源存量与增量,调整空间供需关系,突出重点领域的公共政策设计,以及全过程多元化推进公众参与。文章最后还剖析了城市规划转型遭遇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深圳城市规划转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镇化与规划调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2,26(9):10-20
城镇化可表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着眼于分析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特点、功能和地位入手 ,说明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因。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 ,城镇化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当前 ,我国正面临城镇化的加速期 ,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城市规划来设置轨道、加强调控来保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城乡规划工作也要适应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六方面的变革。当前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和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虽然 ,这些问题属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但也必须在保持发展的势头下 ,认真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最近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 0 0 2 ] 1 3号文 )以及九部委的贯彻意见 (建规字 [2 0 0 2 ] 2 0 4号 ) ,正是基于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来加强城乡规划调控的。对以上两文件所提出的若干重点调控措施和创新思路进行了阐述 ,以期统一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都市区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强烈的"极化"过程中,"二元化"矛盾突出。应有机结合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模式"和"大都市模式"的优势,推进城镇化要素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市县的"双向流动",将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外移",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升级,重点加强外围市县中心城镇的发展,整合近郊工业园区等空间实体,逐步实现都市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立华  阎小培 《城市规划》2004,28(2):48-51,76
总结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珠江三角洲①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新的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建设与行政区划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步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若干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