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探讨了n(BA)∶n(MMA)、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将自制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当n(BA)∶n(MMA)=3∶2,APS用量0.6%,乳化剂为m(SDBS)∶m(AEO-9)=3∶2,用量6%,温度为75℃,预乳液滴加时间为3.5h,后续反应时间为1 h时,所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2.
安恩来  党会如  习智华 《印染》2014,40(11):15-18,24
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主要单体,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工艺为:BA和MMA质量比为5∶3,Actyflon-G04 30%,乳化剂2.5%,引发剂0.9%,聚合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3 h。棉织物采用合成的共聚物整理后,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25.0°,耐静水压约为145.0 mm,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且织物本身的手感、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该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应用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BA)∶m(MMA)=5∶3,Actyflon-G043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9%(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3 h.将拒水剂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25.0°,耐静水压为145.8 mm,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并且织物手感、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该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应用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BA)∶m(MMA)=5∶3,Actyflon-G043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9%(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3 h.将拒水剂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25.0°,耐静水压为145.8 mm,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并且织物手感、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赵振  樊增禄  李庆 《印染助剂》2012,29(5):23-26
以苯乙烯(SM)、丙烯酸异辛酯(2-EHA)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分析了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对制备的共聚物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表征,并将其处理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SM)∶m(2-EHA)=3∶2,Actyflon-G04 5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8%(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为80℃,保温时间为1.5 h.将合成的共聚物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6.5°,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叶辉  樊增禄 《印染》2013,39(20):6-1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基础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等为改性单体,在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2.5%),引发剂(0.7%),交联剂(1%)的作用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得到的乳液外观较好,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加入的有机氟单体和有机硅单体均已接入共聚链段。使用合成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拒水处理,处理后棉织物的水接触角为140°,拒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隋智慧  庞薇薇  宋佳等 《印染》2014,40(13):1-4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Actyflon-G0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短链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功能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整理上;用红外光谱、XPS、粒度测定等手段对乳液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乳液共聚物的单体转化率高达97.75%,凝胶率为0.56%,乳液聚合物固含量为32.5%,平均粒径为101.0 nm,胶膜吸水率为8.12%,乳液稳定性较好;棉织物经其整理后对水的接触角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单良  李战雄  臧雄  蔡露  许燕  吴林 《纺织学报》2015,36(1):123-0
以聚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丙烯酸十三氟辛酯(TEAC-6)共聚物为壳,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及接触角(CA)研究了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不同含氟量与交联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和织物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单体与有机硅交联剂参与了共聚合,所合成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76 nm左右。当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氟含量为6.7%,交联剂用量为3%时,用于织物整理效果最佳,整理棉织物的拒水评分达到80,拒油达5级,水接触角为138.2°。共聚时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使整理织物拒水拒油和耐热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含氟聚合物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效果,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为改性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氟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于整理亚麻织物。利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讨经其整理后亚麻织物透湿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含氟共聚乳液胶粒呈核壳结构,其粒径属于纳米级;经其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可达130°,且织物断裂强力有所增加,透湿透气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BA/MMA/DM/DMC为单体,以制备固含量为40%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为例,就不同单一引发剂及其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最适宜引发剂为V50,其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  相似文献   

11.
张斌 《纺织学报》2009,30(8):79-82
为提高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性能,研究接枝单体的加入量和种类对接枝变性淀粉的接枝性能和上浆性能的影响。在5%~30%范围内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和种类,如应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种类接枝单体,比较分析接枝变性淀粉的接枝指标和上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制取适应涤纶上浆的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接枝单体选用丙烯酸乙酯较佳,单体加入量为20%时,接枝变性淀粉的接枝指标和综合上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其在高强瓦楞原纸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改性聚乙烯醇1799为分散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反应单体,丙烯酸异辛酯(2-EHA)、烯丙基醚羟丙基烷磺酸钠、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5%溶液)为特殊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化试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表面施胶剂。应用实验表明:该施胶剂具有低的成膜温度,高的耐水与强度值,施胶后的纸张Cobb值(90s)可达37g/m2。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分子质量、低黏度淀粉(CS-8)的乳化、分散作用,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料,引入功能性单体,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SAE)乳液。重点研究了功能性单体对SAE乳液性能及表面施胶效果的影响,并与商品苯丙类施胶剂8906及AKD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用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为阳离子单体(用量2%),松香为抗水性功能单体,SAE乳液的综合性能较佳。经SAE施胶后,喷墨打印纸的抗水性能和抗张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将以DM、松香为功能性单体所制SAE乳液与苯丙类施胶剂8906及AKD进行比较,发现其对纸张抗水性能和物理强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商品AKD,稍优于苯丙类施胶剂8906。  相似文献   

14.
明胶接枝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其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明胶、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明胶接枝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考察了明胶及AM用量、软硬单体比例和交联剂氮丙啶XC-113的加入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明胶)=10%~40%时,乳液稳定性良好,当w(明胶)=38%,w(AM)=15%,m(BA)/m(MMA)=2∶3时,该表面施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施胶量为1.15g/m2时,纸张耐折度、耐破度、抗张强度和撕裂度的提高量分别为346%、13.1%、24.3%和8.2%。交联剂的加入可促进纸张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高附加值、环保型静电植绒黏合剂,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为聚合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为自交联单体,采用不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APEO)的阴/ 非离子复配乳化剂进行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通过添加有机/ 无机复配阻燃剂,合成一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低温烘焙、无甲醛释放、不含APEO,同时具有阻燃性能的硅丙静电植绒黏合剂。探讨不同阻燃剂、阻燃剂配比、阻燃剂用量、协效剂用量对静电植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磷酸铵与阻燃剂FR-5 按照质量比1:3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为30%,协效剂O?蒙脱土质量分数为10%时,所制得的黏合剂(FR)植绒牢度较高,手感柔软,阻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聚合方法和交联剂用量对织物涂层剂性能的影响。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超微粒子化方法制得自交联涂层剂。其膜柔软光滑,抗磨万籁 和抗渗水性优良。  相似文献   

17.
黄飞  卢科 《印染》2020,(4):54-59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聚丙烯酸酯类印花胶黏剂中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6种典型残留单体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配制体积比为65:35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液作为溶剂,样品稀释后经80℃、30min顶空加热,通过DB-WAX强极性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分离和FID检测器分析后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残留单体在该色谱条件下均能较好分离,检出限(3倍信噪比)为0.166-0.287mg/kg,定量限(10倍信噪比)为0.553~0.957mg/kg,平均回收率为101.5%~120.9%,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5.1%。该方法仪器成本低、前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快速检验、检测胶黏剂产品中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在纺织上浆中对浆液黏度热稳定性和黏附力的要求,选用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丙烯酸类浆料。讨论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搅拌转速对浆液黏度和黏附性能的影响。得到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9%,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搅拌转速为140 r/min。  相似文献   

19.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喷水织机用浆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喷水织机适用浆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元共聚物,探讨了油酸用量、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黏度、转化率以及浆膜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过硫酸铵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2.0%、0.5%,反应温度为75℃,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施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H)改性后的水溶性壳聚糖(CS)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利用核壳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稳定的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研究了反应条件的变化对马来酸酐改性壳聚糖、改性后壳聚糖接枝共聚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液在纸张上施胶度的影响,确定了以下合成条件制得的水溶性壳聚糖的取代度最好: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25℃,调节pH至10~11,m(MAH):m(CS)=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