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跨界与融合——城市规划的时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已走向一个"跨界与融合"的新时代。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学科、行业,以及城市和区域发展乃至公共管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倡导城市规划应当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和跨部门,主动向跨界和融合的方向发展,担当起引导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后半程,城市规划开始从宏伟蓝图的物质设计,向以人为本、全面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城市开发运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开放、跨界、众包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规划行业面临跨界创新的要求:以众规众创为导向,搭建协同参与平台,打造创新型团队,推动公众参与,基于城市空间要素的积累,促进跨界新业务拓展。城市规划行业将通过跨界创新,将长期以来积累的城市研究和数据资源进行释放,为社会公众、企业和组织提供创新服务支持,通过众规众创平台拓展影响力、关联更多的组织和资源,聚焦城市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创业的孵化,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城市规划将与社会创新深度融合,在城镇化的新阶段创造更加繁荣、协同共赢的城市时代。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区域主义背景下,联合跨界合作作为区域经济系统构筑的重要推动力,对商业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显著影响,已受到西方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对区域联合跨界合作的典型模式与特征进行梳理,研究表明联合跨界合作需因地制宜,根据区域融合目标和总体发展策略选择适宜的空间管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大数据的价值网络驱动之下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呈现文化融合的特征;在文化融合下,养老服务业实现了价值创新,但其发展仍存有一定的障碍;从跨界治理的视角出发,打破传统的文化边界,选择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三者兼具的跨界治理模式,有利于应对养老服务产业跨界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主张通过资源共享,突破文化分割、区域分割、服务分割的发展障碍,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协同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6):73-79
当前,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科"单科独进"、教师"单打独斗"和学校"单体发展"的难题。尝试区域推进职业教育跨界融合教学改革,通过开展双师"文专跨课"教学,实施多师"校企跨界"教学,实施单师"学科嵌入"教学,区域共建跨界融合教学"共同体",最终构建起"基础与专业融通、专业与产业链接、课程与需求互联、学校与企业协同"的职业教育教改新生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2009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年会"于2009年12月4-6日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围绕"跨界与融合——城市规划的时代转型"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与交流。29位中外专家进行了论文宣讲,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市场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城镇空间体系的等级色彩和行政边界的分隔效应正不断淡化,使得跨边界城市融合发展现象不断涌现,并逐渐代替了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1。跨界联系的日益加强,使城镇关系日趋扁平化、网络化,并直接影响跨界区域的城镇空间体系~2。此外,由于跨界地区发展存在非对称性和不稳定性~(3,4),将对行政边界两侧城市的协同治理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规划》2010,(1):112-112
“2009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年会”于2009年12月4—6日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围绕“跨界与融合——城市规划的时代转型”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与交流。29位中外专家进行了论文宣讲.近300名中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和大学学生参加了本届年会。《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将在本期和2010年第2期中刊登部分本次年会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面临着跨界冲突及区域协调的严峻挑战,区域发展的种种重大问题.冲突和矛盾在"行政区-跨界冲突-区域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与渗透,使跨界冲突的稳定、协调与创新机制变得极为重要.隐性跨界;中突作为一种特殊的跨界冲突,存在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隐性跨界冲突及其协调中始终贯穿着市场、政府和文化三股力量,相互耦合,共同构成隐性跨界冲突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形成跨界合作,"飞地经济"应运而生。阐述"飞地经济"的基本内容,并针对"飞地经济"新模式存在的区域产业融合开发、区域产业融合园区建设一集区域产业融合政策落实等问题,对其发展途径进行了全面探析,全面了解与掌握区域经济与技术发展方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布局工作,将不同产品链转向不同区域,确定区域产业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推长效机制,建立协调运维机构,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内联外引,不断拓展园区共建新模式,以期在改善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正逐步进入深层次优化发展阶段,专业的规划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是开展城市规划教育的高校都应深思的问题。美国高校的规划教育起步较早,发展也更为系统和完善。因此,文章从现代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历程、政府和行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规划院系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理清了当下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差异,总结了美国高校规划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中国规划教育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以期对中国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与提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编制的工作实践,从提高消防规划的可操作性入手,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实事求是,以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及结构、城市发展目标等为依据,对城市消防规划的重要性及其与城市规划中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规划的信息化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纵观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回顾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城市规划中的信息技术以及城市规划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化的进程进行了诠释和梳理,说明中国城市规划真正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14.
单一计划经济决定和单一市场经济决定的城市规划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研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生态理性规划范式,纳入中华理性的思想,是对传统的理想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城市规划的修正和改善.分析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生长的文明背景的时代要求;认识城市是具有意志、智慧和尊严的生命体,并充分尊重城市生命,作为根本前提;以大智移云技术和复杂科学作为城市规划技术和思想体系的支撑;不断发掘城市发展规律、尊崇城市规律.以上四个层面是生态理性规划范式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了规划思想的历史变革,提供了生态理性规划的具体案例,阐释了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必须以生态文明的建构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为引领的新发展理念为基本动力,尊重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方可实现未来城市发展的多元统筹协调以及人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规划的三个形式(开发控制、规划方案和规划过程)对应于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初始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饱和期),开发控制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而城市规划方案理论的发展深化必定由市场实践所推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构成对不具备完善的现代开发控制机制的中国城市规划的最大挑战,规划部门对"规划师规划城市,开发商建设城市"的规划和开发两元分离现象毫无警觉,一些规划方案编制方法仍然如旧,犹如在计划经济时代.认识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实施过程,及其背后的城市建设制度,如何提高建设美好城市的能力是发展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韵 《中国市政工程》2013,(3):12-15,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城市扩大带来的长距离出行需求,建设城市快速路成了许多城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了常州及南通等城市的快速路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淮安城市快速路的规划,提出了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在城市布局、城市发展、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今后的城市快速路规划提供了有效的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城市诊断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结合医学等学科诊断工作发展经验和城市规划自身特点,对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指出:城市诊断是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认知和问题分析中的演绎,是城市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在思想基础层面,城市诊断一方面需要吸收医学诊断中的临床思维、循证思想、病史分析等思想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植根现代城市规划既有的理性思想、城市生命体理论和对城市形流关系的关注,回归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本质认识;从未来发展来看,城市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新技术的深入融合、诊断工作独立性的强化以及城市诊断学的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8.
刘传明  卢中辉 《规划师》2012,28(8):13-17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转型发展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回归了主动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本性,是对传统空间规划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作为传统空间规划的城市规划存在诸多弊病,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研究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关系,以及分析两者的不匹配性,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具体驱动机制在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应是政策引导型规划、综合目标型规划、宜人特色型规划和主动引导型规划;转型的推动力在于政府,而推动政府的力量主要是绩效考核机制、公众参与和完善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对分离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城市规划的学科发展、从业人员的构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城市规划的学科性质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文章分析了推动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各自因素,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致历程,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相对独立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地位与制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诚  范凌云 《规划师》2008,24(1):87-90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变过程中出现过分夸大城市规划的作用与地位的现象,通过客观分析可知,受制度供给、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师自身能力、规划官僚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市规划尚未成为我国城市政策的统领和框架.规划工作者应当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对土地开发战略的控制作用和加快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引导转化等措施,提升城市规划在城市政策体系中的决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