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含油井段270m,共划分8个砂组50个小层,层间渗透率差异在3~20倍,多砂组合注合采、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面对层间矛盾突出、主力层普遍水淹严重、次主力层动用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通过细化研究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展布特征,优化油藏注水结构,采取分层分级深度水驱工作,实现层间剩余油有效挖潜,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兵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4):160-161
随着文明寨油田的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大部分注采井都是大段合注合采,受层间差异的影响,层间动用严重不均,造成部分高渗透层水淹严重,对应油井含水上升产能下降,而部分差层注不进水,对应油井低水平稳定,与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挖潜的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引进抗高温高盐凝胶型颗粒调驱调剖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了解埕岛油田埕北1井区目前的水淹状况和动用情况,利用自投产至今唯一的密闭取心井资料从层内和层间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该区的水淹特征。分析认为该区馆上段主力层目前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层内水淹特征主要受沉积韵律的影响,夹层具有明显的控油作用;层间水淹主要是受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层间矛盾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吸水剖面不均程度日益严重,油井水淹快,水驱动用程度低。针对这一开发矛盾及油井高温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开发出高温化学堵水技术,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抑制边底水快速锥进,同时调整油井吸气剖面,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的开采,层间矛盾突出以至于油层的动用程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对于油田的稳定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解决矛盾,充分的发挥不同渗透层的生产潜力,避免低效无效循环、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需要化学浅调剖技术限制高含水层和水淹层的注水量,提高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F油田区块中选择适井适层进行调剖,从而使措施效果明显,选择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A油田层间矛盾突出及两类油层动用差异大的分析,层间矛盾突出,层间调整潜力大。因此考虑储层特征、分层配水管柱工艺和测调技术的适应性等三方面,以吸水厚度最大化为目的,确定了A油田中高含水开发期精细分层注水的"84857"技术标准。现场试验后,控制了无效注水和低效注水,提高弱水驱、低水淹层段注水,经过细分注水缓解了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的幅度。  相似文献   

7.
马寨油田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达到0.88。长期合注合采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单层突进严重,水淹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传统的调剖工艺对于减缓自然递减、降低对应油井含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施工中如果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低渗透层位污  相似文献   

8.
沈84-安12块目前油井高产液、高含水,区块采收率相对较低,油井开采井段长,层多且层薄,大多数油井处于多油层合采状态,油层动用程度差,层间矛盾大,致使油井中的"高渗透、高流压、高产液、高含水"("四高")油层占了主导作用,相对低渗透低含水潜力油层由于长期受其干扰,未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区块内油井的生产状况进行分析,选择注采动态关系明显,层间矛盾大、高产液、高含水的油井,根据油井动态分析和产液剖面测试资料等,对油井各个出油层的生产状况进行分析,确定高压、高产液、高含水的目标控水层段,进行控水生产,减少层间干扰,充分发挥中低含水油层的出油潜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藏储层岩性差异增大,非均质性严重,层内、平面、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易沿高渗透层突进,造成油井过早水淹,注入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多年来,油井堵水所采取的措施是传统的机械堵水工艺,该工艺存在技术单一、成功率较低,约为30%、有效期较短、工艺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传统的机械堵水对于套管变形井、油层间隔离层段太薄封隔器无卡封位置井、生产油层段套管存在破损井无法进行施工,而化学堵水工艺却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化学堵水工艺,即通过化学手段对水层造成堵塞,挖掘中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潜力,实现控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开发对策不适应、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开展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潜力再认识研究,在现有层系控制下,主力层恢复井网、有效提液,二三类层重组井网、精细注水,有效动用潜力层,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查干油田自2010年整体转入注水开发以来,陆续暴露出现油井水淹,结垢等问题,由于受国外原油开采环境影响,该区一直采用多套层系笼统压裂方式投产,加砂规模大,层间差异大,水淹层、潜力层的查找工作一直得不到有效实现.通过对三级封隔器,轨道式换层开关的改进与优化,针对高含水油井开展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试验取得成功,在获得查干油田下宗巴音组水淹情况资料的同时,满足了现场采油生产的需求,为下一步该区块整体油水井治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中后期,随着油藏开发向中差层潜力转移,大量进行油井堵水、水井层间调整工作,造成目前主力层井网极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为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必须对主力层重新认识、挖潜。  相似文献   

14.
新庄油田BQ67区块自吞吐开发以来,存在着四性关系认识不清、主力生产层吞吐周期高,采出程度高、边水和井下故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本文就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精细油藏研究、细分开发,充分挖潜油层潜力;采用序列措施,有效抑制边水推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油藏工程紧密结合,修复故障井,恢复油井产能;运用辅助增效措施,提高油井目前生产层吞吐效果四点提高区块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低”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导致高水淹井仍然存留大量剩余油的矛盾进一步研究,提出压、堵结合可以有效动用层内、平面、层间剩余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储层非均质性、层内、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井含水率不断上升,针对有些高含水井无较好的接替潜力层时只有采取高含水关井,同时有些高含水井常关时造成的水驱能量无效损失等问题,本文提出同井井下电潜泵增压回注水开采技术,主要特点是设计了一套能够将产水层的水在井内实现直接注入地层的工艺管柱,工艺原理是利用倒置电潜泵,将油井中高含水层的水直接注入经封隔器隔开的另一个需要补充能量的油层,提高水井的能量利用率,充分挖掘油井潜在功能,最终达到提高高含水油田井网不易控制剩余油的采出程度,节约油田开发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苏68-68井组是苏仁诺尔油田苏131区块的主力井组,年产油量大约占整个区块的40%左右,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该井组在生产中逐渐暴漏出产油下降快,综合含水上升快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注水井苏68-68层间矛盾突出,各小层吸水差异大,单层突进现象严重,最终导致了与之连通的油井对应的层间动用状况差异也很大,水井吸水好的层,动用程度高,且水淹严重。而且,该井组综合含水的大幅增加也加剧了整个区块的含水上升速度。为此,我们在苏131区块的苏68-68井组和苏66-70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周期注水技术可以有效减缓高含水井组的含水上升速度,增加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导致油层动用程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对油田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矛盾,充分发挥同一层系中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生产潜力,针对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对于层段内含有多个小层、隔层不明显且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层,无法用机械方法进行细分注水,就需用化学浅调剖技术限制高含水层和强水淹层的注水量,提高中低渗透层和低含水层的注水量,改善开采形势,缓解油层的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提Y油田部分井层间矛盾突出,高渗透层产液量高,见水快,低渗透层能量无法得到释放,对于多层见水的油井,利用常规机械试堵方式逐层找水,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仅能达到降液的目的,无法使低渗透层得到有效动用。为此,油田引进了智能化产出井堵水增产装置,提高了堵水有效率,充分释放低压低渗透储层,缓解层间矛盾,现场应用了10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液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由于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小层吸水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不断加大,总体上厚层动用好,薄层动用差。有必要通过细分调整来提高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注水效果。由于各油田的储层特征不同,有必要研究适合油田自身储层的界限,指导细分调整,挖掘油田细分注水的潜力,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