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大豆磷脂的酶改性是目前各类改性方法中的研究热点,论述了磷脂酶A1、A2、B、C、D,脂肪酶,神经磷脂酶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大豆磷脂改性中的应用。本文认为,酶改性是今后大豆磷脂深加工的发展方向,如能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解决磷脂酶生产的一些问题,酶改性方法将会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几种重要商品改性大豆磷脂应用状况,并对改性大豆磷脂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正己烷反应体系中,以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分别探讨了影响大豆磷脂水解反应及磷脂与EPA-DHA酯交换反应的因素,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最佳水解反应条件下得水解产物酸值为77.8mgKOH/g;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下的产品中,EPA和DHA含量之和为24.32%.在正己烷反应体系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脂肪酶Novozym 435可有效地催化大豆磷脂水解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大豆磷脂改性及其改性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介绍几种重要大豆磷脂改性技术并对其技术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3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 ̄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杂粮是我国国民饮食中高质量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是,鉴于较差的功能特性,杂粮食品的开发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受限制.本文系统综述了杂粮蛋白改性方法及其应用进展,以期为杂粮食品研发与新产品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市售食用级大豆磷脂进行了马来酸酐酰化改性,既提高了它的亲水性和乳化分散性,又引入了具有反应活性的不饱和基团。实验结果表明,在55~65℃、马来酸酐质量为磷脂质量的5%时反应30min,得到的改性磷脂亲水性能较好。通过对产品红外谱图的分析,确定了酰化改性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在大豆磷脂改性产品中,酰化、羟基化及酰羟化产品居多,文章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酰化、羟基化和酰羟化改性的原理、工艺和产品指标。因改性磷脂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对大豆磷脂改性工艺的研究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大豆磷脂改性产品中,酰化、羟基化及酰羟化产品居多,文章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酰化、羟基化和酰羟化改性的原理、工艺和产品指标。因改性磷脂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对大豆磷脂改性工艺的研究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酰化试剂,对羟基化大豆磷脂进行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酰化试剂加入量对羟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最终确定了羟基化大豆磷脂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55℃、顺丁烯二酸酐加入量为4%时,改性后大豆磷脂的酰化率为61.60%。采用红外图谱分析得出改性后的磷脂有酰胺基的生成,通过乳化稳定性实验得出羟酰化中和后磷脂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的酶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酶改性具有反应物不需纯化,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进行完全、副产物少、酶制剂作用部位准确、来源方便等优点。磷脂经酶改性后,改变了HLB值的范围,拓宽了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性能,拓宽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本研究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采用无溶剂介质的方法,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乙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酸酐加入量对乙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了大豆浓缩磷脂乙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0min,乙酸酐加入量为3%时,改性后的大豆磷脂的酰化率为68.92%。同时,对改性前后大豆磷脂的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经乙酰化改性后的磷脂,其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较原料大豆浓缩磷脂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酰化率越高的乙酰化改性磷脂,其钙皂分散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4.
磷脂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Ⅰ)——物理与化学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可以改变磷脂的HLB值范围,扩大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研究的进展。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分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膜分离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色谱柱分离法、微胶囊法等。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酸碱水解法、乙酰化法、羟基化法、羟酰化法、氢化法、磺化法、乙氧基改性法等。  相似文献   

15.
同时测定大豆磷脂中总磷脂及油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大豆卵磷脂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成分.介绍了目前磷脂检测的主要方法,在传统重量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磷脂不溶于丙酮而油溶于丙酮的特性,使用瑞典福斯公司Soxtec HT6索氏抽提装置,对总磷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实现了与油的同时分离检测.该方法原理简单,整个过程除称量步骤外均在仪器上完成,重现性好,是适应大豆磷脂中总磷脂及油含量同时测定的一个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桂林 《中国油脂》2005,30(9):50-51
简述了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主要来源,揭示了影响大浓缩磷脂色泽分析的主要因素:磷脂的溶解度、透明度和水分、正己烷不溶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建立和确定了大豆浓缩磷脂加特纳色标与罗维朋(比色计)色值之间的对照、对比检测方法.实验证明,两种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互换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三级蒸汽喷射真空泵消耗蒸汽量较大,随着蒸汽价格的上涨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对大豆浓缩磷脂生产工段原有真空系统进行改造,将蒸汽喷射泵改为水喷射泵,完全停止使用蒸汽,降低了生产成本,年节约生产费用24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柱层析法分离大豆磷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宋华  陈福明 《中国油脂》2005,30(2):41-43
通过实验探讨了使用低压制备色谱柱在等度洗脱方式下分离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等成分.结果表明,在使用100cm×26 mm规格的色谱柱、氯仿-甲醇(2∶1)作为流动相、流速控制在3.0 mL/min,负载量为0.25 g/150 g硅胶(100~200目)的条件下可以分离得到PI纯度在90%以上、PE纯度在80%以上、PC纯度在95%以上的各种产品.  相似文献   

19.
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卵磷脂的工艺条件,考察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所得溶液用金属离子沉淀法进行纯化,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卵磷脂产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萃取温度20℃、超声波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为2次、固液比0.1 g/mL,金属离子沉淀剂加入量为1∶50(体积比)、pH值为9.0,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卵磷脂的含量可达75.3%,得率为2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