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由ADU和AUC分解还原得到的UO_2粉末氧化过程的差热(DTA)、热重(TG)同时热分析,讨论了UO_2粉末的热分析结果与其成型烧结性、比表面、高价铀化物存在的关系,得出了检验UO_2粉末烧结性、高价铀化物存在的判据。并且根据热分析检验UO_2粉末内高价铀化物的存在,可判别ADU和AUC分解还原是否充分,UO_2是否氧化等,这对UO_2粉末的性能检验及其芯块研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由 ADU 分解还原得来的 UO_2粉末氧化过程的差热(DTA)、热重(TG)同时分析,讨论了热分析结果与成型烧结性、比表面、高价铀化物存在的关系,得出了检验 UO_2粉末的烧结性、高价铀化物存在等判据,为保证 UO_2 粉末及其芯块研制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中间工厂实验制备陶瓷级二氧化铀粉末的粗颗粒ADU沉淀过程。沉淀条件例如氨铀比,铀浓度,氨水浓度,温度,加料速度等影响着ADU颗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以及其后UO_2粉末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ADU聚集颗粒尺寸为5~8μm时,热解和还原后获得2~4μm的UO_2粉末,容积密度大于1.4g/cm~3,比表面积大于3.5m~2/g。不经研磨,直接压制成型和烧结,烧结块密度达98%T.D.。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中间工厂实验制备陶瓷级二氧化铀粉末的粗颗粒ADU沉淀过程。沉淀条件例如氨铀比,铀浓度,氨水浓度,温度,加料速度等影响着ADU颗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以及其后UO_2粉末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ADU聚集颗粒尺寸为5~8μm时,热解和还原后获得2~4μm的UO_2粉末,容积密度大于1.4g/cm~3,比表面积大于3.5m~2/g。不经研磨,直接压制成型和烧结,烧结块密度达98%T.D.。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明地叙述了 UF_4、UO_2F_2、UO_2(NO_3)_2、ADU、AUC、UO_3、UO_2 等铀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及其相变情况。说明热分析技术在核燃料加工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重铀酸铵(ADU)流程得到的两种基体UO_2粉末的压制性和烧结性;研究了不同添加量下各种添加剂粉末对基体粉末压制性和烧结性的改善;重点讨论了不同添加剂对UO_2芯块密度、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DU流程得到的高烧结性UO_2粉末,经过计算,选择一定量的造孔剂添加,在高生坯密度和高烧结温度条件下加工,就可以制造出密度适当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芯块。  相似文献   

7.
UO2燃料芯块通常可以由高温国和低温烧结工艺来制备。在这些烧结工艺中其原料是采用AUC型UO2粉末和ADU型UO2粉末。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探索在氧化气氛低温烧结所制备的ADU型UO2芯块的理论密度(TD)和晶粒大小。在1150℃烧结,其理论密度可达95%。在氧化气氛烧结所获得的ADU型UO2芯块,其晶粒结构是单峰分布的,而不像AUC型UO2芯块的晶粒结构是双峰分布的,但是与铀酸铵(AU型)UO2芯块一致。对AUC荆UO2芯块和AU型UO2芯块比较了其晶粒结构、分布和大小。研究证明晶粒结构取决于粉末性能和烧结气氛。  相似文献   

8.
用结晶反萃取法制备陶瓷级UO_2的AUC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用碳酸铵溶液对含铀的 TBP-煤油溶液进行反萃取,直接制备陶瓷级 UO_2的 AUC(三碳酸铀酰四铵)粉末的工艺研究。控制合适的工艺条件,能制出符合粉冶要求的陶瓷级 UO_2的 AUC 粉末。由它还原制成的 UO_2粉末,具有较高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可以不经制粒而直接压制成型,并烧结成密度达到(95±1)%T.D.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 射线衍射仪和图像分析仪分析了 AUC 晶体、UO_2粉末和烧结芯块的微观结构,研究了 AUC 的还原条件对 UO_2粉末和烧结芯块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压水堆陶瓷型核燃料烧结UO_2芯块的制造工艺中,采用活性UO_2粉末作原料,经压制、烧结等过程制成UO_2芯块。应用AMRAY-1000B型扫描电镜(美国制造)跟踪所用UO_2、U_2O_8、ADU、AUC等原料,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并纪录照相。生产实践表明,所选用原料颗粒多为球形,球化率≥80%,粒度为0.1—20 μm,而且膨松多孔,多维堆积时比表面大,活性高,烧结UO_2芯块成品率高,是压制烧结的理想原料。尽管如此,成品率并不稳定。在活性UO_2粉末原料中按比例添加U_3O_8(UO_2与U_3O_8重量比为9:1)后,压制烧结成的UO_2芯块,成品率高而且稳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六氟化铀水解液制取适于制备高活性可烧结UO_2粉末的ADU沉淀物的两步沉淀工艺,推荐了ADU两步沉淀工艺的最佳沉淀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一级沉淀的pH值3.0~4.0,沉淀温度30~40℃,ADU浆体中絮凝剂(PAM)浓度0.05g/L时,采用该工艺制备的ADU粉末具有颗粒细、表面发达,比表面积高(24~30m~2/g)等优点;制备的UO_2粉末活性高、烧结性能好,基体密度(水测密度)≥96.5%T.D.。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采用流化床由AUC制备天然核纯陶瓷级UO_2粉末的工艺,研究了AUC分解、还原和UO_2粉末稳定化工艺参数对成品UO_2粉末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利用本装置和工艺能制得合格的天然核纯陶瓷级UO_2粉末。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对在重铀酸铵(ADU)的沉淀反应中加入聚丙烯酸(PAA)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ADU沉淀过程中,通过在沉淀剂氨水中加入少量PAA,能显著增加ADU的沉降速度和改善ADU浆体的过滤性能;干燥后的ADU粉末松散,经分解还原得到的UO2粉末具有良好的压制、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14.
ADU&AUC的还原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由 ADU&AUC 转换成 UO_2 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介绍了自制的几种不同结构的还原设备和它们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氮化铀粉末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化铀燃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纯度高、烧结活性好的氮化铀粉末合成工艺技术.本文开展了以三碳酸铀酰胺(AUC)流程制备的高活性氧化铀粉末和高纯度的碳黑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合成氮化铀粉末的工艺研究,初步考察了碳铀摩尔比、反应气氛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合成产物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碳铀摩尔比(2.3~2.4)以及反应制度可以制备出较高纯度的氮化铀粉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存放15年以上,比表面已降为2—4m~2/g 的 ADU 粉未的还原。选择适当的还原条件,可制得比表面为5—7m~2/g 的 UO_2粉末。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用凝胶-支撑沉淀法制备密实UO_2包复颗粒芯核的干燥、煅烧和还原烧结三个阶段操作,分析了干燥方法、煅烧温度、中间产物的氧铀比、还原烧结温度以及升温速度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确定了UO_2致密化过程的最佳参数。小球密度达理论密度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喷雾法和载体流化法干燥ADU浆体的原理,并就这两种干燥方式对所得到的ADU粉末以及UO_2粉末和芯块性能的影响,用批量工业生产的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讨论认为:干燥方式并不对ADU的颗粒结构和形态产生影响,由它们得到的UO_2粉末和芯块性能不存在因ADU于燥方式不同而带来的差别。因此,用载体流化于燥方式取代喷雾干燥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UF6水解液为原料采用气提环流搅拌沉淀反应器制备AUC粉末、用流化床分解还原氟体系AUC制备陶瓷级UO2粉末、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氟废液中的铀和用生石灰沉淀离子交换尾液中氟的处理工艺。具体研究了以UF6水解液为原料制备AUC粉末的主要控制参数;讨论了氟体系制备的AUC粉末与硝酸体系制备的粉末的各种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气体环流搅拌反应器并以UF6水解液为原料制备AUC粉末,组成恒定且质量稳定,重现性好;采用流化床技术分解还原氟体系AUC晶体,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能够稳定地获得性能优良的陶瓷级UO2粉末,完全满足Gd2O3-UO2芯块制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了解岩石中铀的氧化状态有助于确定铀的地球化学性质和铀矿石的产出形式。到目前为止。确定了在某些矿物岩石和工艺过程产物中U(Ⅳ)/U(Ⅵ)比例。本文提出一个含沥青铀矿的岩石中UO_2/UO_3的准确测定方法。为了保存价态,用1.5M正磷酸浸出U(Ⅵ)。这个溶剂使氧化还原电对像Fe(Ⅱ)/Fe(Ⅲ)的干扰减至最小。进一步分解是在氮气氛中进行的以防止空气的氧化作用。在悬浮液中,用差示脉冲极谱直接测定U(Ⅵ)。为了验证这个方法的适用性,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