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觉乃藏族服饰形制独特、装饰考究、文化深厚、辨识度高,是安多藏区农区女性服饰的典型代表。文章详细介绍了卓尼觉乃藏族服饰的基本形制,通过田野调查、结构分析等方法完成对服饰实物标本的结构还原,并深入探讨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觉乃藏族服饰具有融合性与独创性、平面化与组合化、功能性与节约性的结构特点,它是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反映,也是觉乃藏族聪明才智、审美意识和勤俭节约品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藏族服饰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服饰中独树一帜.文中试从抗天虐、承天赋、与天合3个方面来探寻藏族服饰的渊源及其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藏族服饰及其精神同现代意识的结合点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旄同服饰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服饰中独树一帜,文中试从抗天虐、承天赋、与天合3个方面来探寻藏族服饰的渊源及其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藏族服饰及其精神同现代意识的结合点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康巴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其服装服饰的式样、花纹、质地、色彩和附属饰品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既具有藏民族鲜明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康巴藏族服饰于自然、平和、质朴中,以其材质之美、色彩之美、图纹之美、工艺之美、款式之美表现出极高的雪域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化、人性化风格特色.也以其生动的象征性视觉造型手段将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深邃、神秘的审美内涵所展示的人文精神形象地展示出来.康巴服饰文化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丹巴地处藏汉民族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少数民族南来北往的迁徒走廊,藏族、羌族、汉族等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嘉绒藏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的差异、农耕的生产方式、女国文化传统、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习俗文化等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多姿多彩的服饰系列。丹巴服饰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我们了解丹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是说服饰通过模特儿的穿着和展示,使其“活”起来,成为一种最佳的着装状态。这是服饰原有特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模特儿顺应服饰特征,将其更加整体化和形象化。本文从时装模特儿表演能赋予服饰“生命”、强化服饰风格、揭示服饰主题三方面,阐述了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  相似文献   

7.
论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是说服饰通过模特儿的穿着和展示,使其“活”起来,成为一种最佳着装状态。这是服原有特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模特儿顺应服饰特征,将其更加整体化和形象化。本语从时装模特儿表演能赋予服饰“生命”、强化服饰风格、揭示服饰主题三方面,阐述了时装模特儿服饰的再度创作。  相似文献   

8.
一、拉薩民居的产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藏族民居建筑按照民族传统风格、定型结构及构造体系、强烈的地方性、所建立的居住建筑体系,不仅究其自身体系是独立完整的,而对整个西藏民居建筑系统而言,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除藏北高原牧区多为帐蓬住居形式以外,山南、波密、昌都等地区半农半牧或全农区的定居建筑形式与拉萨民居属同一体系而略存差异而已。  相似文献   

9.
膝部的“颤” ,胯部的“懈” ,以及弓腰、曲背构成了藏族民间舞独特地艺术风格 ,在形成这一整套的动律时 ,深受社会历史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尤为服饰与宗教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服饰美的体现在于是否与环境相和谐。这包括服饰色彩与人体之间的内空间环境,服饰色彩与它所处的背景、场景的外空间环境。人是环境的主体,所以服饰色彩离不开生活环境,它在环境中是一种与功利保持重要关系的观赏活动。并且服饰色彩的形态还受到地理和季节这样的自然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科学、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服饰流行趋势中的社会因素,作为一个必要的外部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如社会、历史、种族、时代、审美观等,但服饰流行的潮流必须与人的内在俗求相通,才能得以实现。人的欲求,主要是人的表现意识和模仿意识,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本文试分析这两种人的内在意识在服饰流行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虚拟服装造型效果,探索在CLO 3D服装建模软件中样板的修改规则,以交领藏袍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实验将同一套藏袍的4份不同样板所制成的服装模型的面数及模型效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服装样板的删减原则:在建立完整样板的服装模型时,样板往往会存在2种叠加情况,饰边的"覆盖式"叠加及试穿时的"相交式"叠加,应将叠加部位的样板结构都删除;服装结构线、破缝线、缝制线会对服装模型仿真效果造成影响,应尽可能保留样板上所对应的这些分割线;为获得"又"字形透视结构的领部造型,应保留交领里部的部分样板结构.该样板删减原则不仅适用于交领藏袍,也适用于所有民族服饰中的交领袍服,也为其他类型的服装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方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哈雷风格服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雷风格是哈雷摩托车及哈雷摩托车服饰出现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服饰风格。从面料、色彩、款式、装饰、配件几个方面介绍其个性鲜明的服饰特点,使得哈雷风格爱好者对它个性张扬、叛逆不羁的风格特征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曹丹 《饰》2000,(1):30-31
服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果仅仅从本专业领域来考虑问题的话,往往无法突破常规思路与传统知识的禁烟。服饰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服饰的演变和发展也是与其它姊妹艺术紧密关联的。从服饰艺术发展史来看,服饰常常受到雕塑的影响和渗透,二者在造型方式和作品形态上,均有极为相似之处都有是运用自然界的原材料来创造空间艺术品;人物雕塑与服装都有相同的表现对象——人体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服饰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善于运用雕塑性思维,就能设计出更具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的服饰。-.西方服饰的“雕塑…  相似文献   

15.
指出衣着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交际性,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工具.文中归纳出衣着服饰的3种交际功能,即能显示着装者的社会阶层,反映着装者对事物的态度,透露出着装者的个性、情绪和情感.同时指出我们应当学会运用服饰语言,准确、恰当地表现自己和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16.
曹氏画院时期,敦煌地区由于与中原及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回鹘民族联系密切,因此莫高窟壁画中贵族妇女的服饰明显呈现出3种风貌:一是中原服饰风貌,主要服饰样式为大袖裙襦;二是回鹘装;三是回汉混合装。  相似文献   

17.
《饰》2008,(Z1)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饰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形制严谨、成就斐然;明代也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服饰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呈现了当时的中国画元素。本文通过考察明代服饰中丝织、刺绣和印染这三种样本,可以看出明代服饰发展中中国画元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丹托的美学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得知,当代的服饰时尚能够阐释为两种形态的嬗变,即器具化的服饰是作为符码的服饰,面料化的服饰是功用化的服饰。其实,经过分析二者都是不完整的服饰时尚。其次,为了回归到完整的服饰时尚,进行架构的重建,完整的服饰时尚的生成是经由购置、穿扮、抛离三者情态而统一的。最后,经由架构的重建,服饰时尚的审美超越是在创制中的游戏性,以及超越时间性而得到完整地体现与阐释的。  相似文献   

19.
藏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成员。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普遍的宗教信仰,藏族文化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藏族居民的生活、信仰习俗能够明确地反映藏文化,藏族民居建筑更是其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本文拟通过对四川阿坝地区藏族习俗与民居建筑的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族群。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服饰流行的成因、结构、过程和变迁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我们认为 ,服饰流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社会生活现象 ,受社会心理的驱使 ,是社会心理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去认识是客观的 ,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