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征  毛贤仙  王瑜  项文敏 《电源技术》2003,27(6):539-544
综述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生极板高温固化的机理和作用,以及固化温度对极板固化质量和电池性能的影响,得出采用高温固化的关键是3PbO·PbSO4(3BS)向4PbO·PbSO4(4BS)转化,4BS铅膏的生成和腐蚀层改善了板栅/正极活性物质(PAM)界面的连接性能的结论。提出了采用高温固化工艺后,其它相应工艺(包括正极铅膏中加入添加剂、化成方式等)应该进行调整以及高温固化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采用高温固化工艺,提高极板固化的温度和湿度,将有效地提高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2.
电动自行车用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电动自行车用12V -10Ah(尺寸为150mm×97mm×95mm)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的结构、板栅合金、铅膏配方进行了3次改进 ,目前该电池在外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 ,比能量(按0.1C放电容量计算)由最初的31.7Wh/kg提高到40Wh/kg,75 %深度放电循环寿命由150~160次提高到423次。  相似文献   

3.
结合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其使用寿命的探讨,提出在使用、维护阀控式密封铅铅蓄电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我国阀控式铅蓄电池生产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作者已发表的“国内阀控式铅蓄电池的生产技术经验”的续篇,主要叙述近四五年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5.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负极板的损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涛  郭永榔 《电源技术》2002,26(Z1):214-217
采用电化学表征、循环寿命测试、硫酸铅的含量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负极板的损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的进行,负极板上的硫酸铅晶体颗粒变得越来越大,其含量也越来越高,负极板电位逐渐正移,电池容量相应地逐渐下降.电池和模拟电极研究均表明,大颗粒硫酸铅晶体比小颗粒晶体更难还原.因此,是大颗粒硫酸铅晶体的积累导致了负极板的容量逐渐下降,并最终使电池损坏.  相似文献   

6.
孙成 《电池工业》2005,10(4):243-244
在阀控铅蓄电池正极铅膏中添加铅丹可以提高正极板的化成效率。介绍了添加剂铅丹对阀控铅蓄电池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介绍了几种改进措施以避免铅丹对电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阀控式铅蓄电池胶体电解质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孔德龙 《蓄电池》2003,40(2):70-74
近几年来 ,胶体阀控铅酸蓄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用途广泛的储能装置。该类电池制作胶体使用最广泛的凝胶剂—气相二氧化硅存在着许多缺点 ,比如 :污染工作场所 ,特别是在胶体混和过程中、职业卫生及其处理问题。而且笨重造成运输困难 ,凝胶时间长 ,除非需要浓度非常高的胶体。因此 ,在胶体电解质蓄电池的生产中 ,人们越来越需要另外一种硫酸的凝胶剂。硅溶胶为所有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此外 ,它还能降低蓄电池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8.
于尊奎  孙勇  刘丽颖 《蓄电池》2003,40(1):13-16
对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而言 ,除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以外 ,正极板劣化是其寿命终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板栅、活物质、电解液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出发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劣化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并针对不同的劣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外铅蓄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雨 《蓄电池》2000,(3):28-30
对第八届亚洲电池会议 ( 8ABC)有关铅酸蓄电池机理研究、阀控铅蓄电池、电动车用蓄电池及板栅合金的论文要点予以综述 ,供国内蓄电池同行参考。 (隔板部分 ,鉴于王泽力等已在本刊 1 999年第 4期有关 8ABC论文的综述中详细报道 ,故略。—编者 )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VRLA电池极板和膏时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4PbO·PbSO4·H2O,极板固化、干燥后观察铅膏的表面形貌发现有大量的4PbO·PbS O4·H2O生成.用该极板组装电池后,电池的容量未发生改变,但电池的循环寿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VRLA电池正极失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包有富  尹鸽平  林道勇 《电池》2003,33(2):96-98
通过对循环失效电池的解剖研究,发现造成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活性物质软化与脱落。通过对失效电池正极板的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①随着循环的进行,β PbO2的颗粒尺寸逐渐变大,隔板失去弹性,正极板厚度逐渐增加,活性物质颗粒间的接触效果变差,电阻增加,最终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和寿命终结;②大电流充电有利于形成更紧凑的正极活性物质骨架,对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结构有影响,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2.
唐征  毛贤仙  王瑜  项文敏 《蓄电池》2003,40(3):104-110
阐述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高温固化机理和作用,以及固化温度对极板固化质量和电池性能的影响,得出采用高温固化的关键是3BS向4BS转化、4BS铅膏的生成和腐蚀层改善了板栅/PAM界面的连接性能。提出了采用高温固化工艺后,其他相应工艺(包括正极铅膏中加入添加剂,化成方式等)应该进行调整以及高温固化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采用高温固化工艺,提高极板固化的温度和湿度,将有效地提高VRLA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3.
李渠  贺洪  高光磊 《蓄电池》2022,(1):47-50
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技术,对采用不同的固化工艺的动力铅酸蓄电池用正生极板进行了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并对相应的蓄电池进行了初期容量及寿命测试.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提高,铅膏内晶体的尺寸逐渐增加,即4BS的含量逐渐增加.采用固化工艺2时板栅与铅膏结合得较好,而且1小时率放电容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VRLA电池正极板添加剂及其对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菊  李志斌  陈红雨 《蓄电池》2012,49(1):3-6,11
四碱式硫酸铅(4BS)是一种重要的铅蓄电池正极板铅膏添加剂,使用4BS可以有效避免铅钙合金的高阻抗钝化膜引起的活性物质失效和蓄电池早期容量损失(PCL),从而可以显著地延长铅酸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文中介绍了4BS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评述了4BS延长铅酸电池循环寿命的原理,研究了Addenda种子在改善电池极板化成、提高初始容量和循环寿命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Addenda种子作为标准添加剂在和膏时加入与铅粉等一起被制成铅膏,能够大大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性能,特别是有效解决了蓄电池的容量衰减,延长了蓄电池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GFM型VRLA电池正极汇流排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 Pb-Ca-Sn合金的结构和性能、铅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倾向、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得出GFM型VRLA电池正极汇流排腐蚀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强烈晶间腐蚀的看法,其腐蚀产物主要是 PbO·PbSO4,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正极汇流排腐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大型阀控铅酸蓄电池极板两种化成工艺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耀东 《蓄电池》2001,(1):21-22
对大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极板的内化成 (两种制度 )及外化成工艺进行了比较 ,二者在产品质量上并无明显的差别 ,但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面 ,外化成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深循环用VRLA电池正极铅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包有富  王瑜  喻小平  俞美雯  王金玉 《电池》2004,34(5):353-354
通过对不同阀控铅酸电池正极铅膏的研究,发现降低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提高充电效率是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的有效途径,不同H2SO4、H2O、PbO比例的正极铅膏配方对循环寿命无明显影响.通过XRD、SEM分析,发现添加荆A和B的加入未改变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形貌.加入添加荆A,电池充电效率提高,加入添加剂B,电池极板孔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熊鲜明 《电池》2002,32(1):40-41
对VRLA电池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和各种操作模式下的平衡状态 ,特别是关于正板栅腐蚀和负极自放电两种主要副反应的平衡状态 ,结合ALABC的研究成果和近期评述 ,希望对VRLA蓄电池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VRLA蓄电池运行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VRLA蓄电池运行失效的原因和使用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 ,研究了电池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BMS)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主要包括 :(1)监测管理系统的合理结构 ;(2 )电池组及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巡检与数据分析 ;(3)电池单体的内阻测量 ;(4)电池运行事件记录 ;(5 )剩余容量计算 ;(6 )远程管理。结合BM 6 5 0 0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相关论述。该系统适应于电信、电力、铁路机车及中大型UPS等后备方式和起动使用情况下的蓄电池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