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基本情况 东鱼河属省管河,跨菏泽、济宁2市,全长172.1km。其中菏泽市境内123.2km,是菏泽市的大型骨干河道,流域面积5206km~2,占菏泽市总面积的近1/2。流域内有400多万人口,33.3万多hm~2耕地。1967年开挖,1969年完成。但经过3O多年的运行,淤积十分严重,干流除涝能力只有原设计3年一遇流量的15%~59%,防洪能力只有原设计20年一遇流量的30%~55%,基本失去防洪能力,对防洪除涝构成威胁、河道淤积还导致蓄水能力下降,供水保证率降  相似文献   

2.
三河道工程情况山东省河道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即平原河道与山丘区河道.平原河道位于鲁北和鲁西南地区,绝大部分是六六十年代新建和扩建开挖的.工程竣工以来,在防洪、除涝、输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在治理时标准低、干支流不配套,遗留问题很多,致使工程先天不足,再加上已运行二三十年,管理维修经费严重不足,当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1河刃淤积月三河道淤积深度0.7~2.9m,行洪能力降低40%~50%,只达5~10年一遇,除涝能力也降低60%~70%,不足3年一遇,一些淤积卡口段基本丧失排涝能力,行洪能力仅达原设计的30…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洙赵新河、东鱼河河道防洪除涝体系,改善两岸交通和农田灌溉条件,菏泽市开展了洙赵新河、东鱼河清淤治理工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施工技术要求等措施,全面高效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东鱼河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全长172.1km,流域面积5923km~2,是一条跨菏泽、济宁2市并承泄河南省部分来水的大型排洪除涝河道。河道流经菏泽市的东明等6个县区,境内长123km,流域面积4994km~2。该河经过30多年的运行,河道全线严重淤积,建筑物老化,河道的防洪、除涝、灌溉、改碱功能大大降低。如遇大雨年份,该市南半部(东鱼河流域)必将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因此,对东鱼河清淤疏浚治理已势在必行。菏泽市于2000年秋冬实施了东鱼河一期(土方)治理工程。于2O00年12月底,全面完成了清淤治理施工任务,工程质量被评为优良等级。现将东鱼河的施工导流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丽娅 《中国水利》2012,(14):70-70
近日,安徽省毫州市水务局主持召开包浍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并与设计单位签订编制包浍河治理T程初步设计绑议书,标志着该市包浍河治理工程前期T作正式启动。包浍河发源于河南商丘,流绛毫州市谯城区、涡阳县,境内长45km,现有防洪除涝标准较低,不能满足目前防洪除涝要求,严霞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规划,工程建设标7伟和内容为按照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标准疏浚河道,  相似文献   

6.
东鱼河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全长172.1km,流域面积5923km~2。该河是1967~1969年湖西水系调整时新开挖的一条大型河道,经过30多年的运行,干流河道淤积严重,深度达1~3m,排涝、防洪能力减退,改碱和灌溉功能日衰。2000年9月,山东省水利厅批复了东鱼河第一期(土方)治理工程,省淮河流域工程局组织实施,菏泽、济宁两市承担并担负工程投资的60%,于2000年11月开工,2001年6月完工。取得了许多河  相似文献   

7.
包河工程治理段于1978年进行过治理,当时治理标准是除涝标准按3 a一遇的82%,防洪标准为20a一遇。至今已30多年,河槽严重淤积,过水能力低下,堤防损毁较为严重,洪涝灾害时常发生,影响城镇居民及沿岸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着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东鱼河位于山东省南四湖湖西平原区,是南四湖地区最大的一条防洪、排涝、灌溉的综合性河道,全长172.1km,流域面积5923km~2。 该河于1967年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开挖,1969年投入使用。运行30多年来,一直未进行过  相似文献   

9.
洙赵新河是鲁西南横垮菏泽、济宁两地市的大型防洪排涝河道,全长145公里。自1972年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以来,在防洪除涝、改碱和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促进了菏泽、济宁经济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运用,工程老化失修,干流河道淤积严重,防洪除涝能力大幅度下降,致使1993年7月和8月两次大暴雨济宁的嘉祥和菏泽的巨野、郓城等县区大面积内涝成灾,经济损失达14.9亿元。山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河道防洪除涝标准,2007年11月6日启动了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西起睦里庄闸,东至济青高速公路桥下,长约31km,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除涝标准10年一遇。综合治理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自林家桥至济青高速公路桥长约13km,全运会前完成。二期工程自睦里闸至林家桥,长约18km,自2010年元月开工.2011年底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1991年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以及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当前淮河的防洪除涝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通过对治淮19项骨干工程完成后淮河中下游防洪除涝形势的分析,提出淮河中下游进一步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西泉眼水库概况西泉眼水库是阿什河流域干流上的第一期控制性工程,该工程是以灌溉、防洪、除涝为主兼顾养鱼、发电、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水库工程。该工程位置在阿什河上游的尚志、阿城、五常三市交界处,坝址距阿城50.7公里,距哈市93公里。修建水库后,可使阿什河干流防洪除涝标准由原来的不到2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下游农田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阿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保护城市有阿城市、哈尔滨市香坊区的太平区的13个乡镇,村屯6个,保护人口15万人,保护农田地6万亩。  相似文献   

13.
黄玉芳  王成  申景芳  张效艳 《治淮》2009,(12):22-23
一、工程概况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区现状防洪除涝能力低,本项目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以及新建、重建、扩建和维修加固现有建筑物等工程,提高现有河道的防洪除涝能力。工程治理总面积9743km2,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4省共20片洼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7日,治淮骨干工程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涡河纵跨豫、皖两省,流域总面积15900km2,河道全长380km,其中安徽省境内长225km。2004年12月6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家批复意见,安徽省涡河近期治理范围为涡河干流豫、皖省界至蒙城闸,全长140.08km,惠济河豫、皖省界至惠济河口,长7.51km,涉及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一区两县24个乡镇。工程建成后,涡河干流河道防洪能力可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其中亳州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主要建设内容有:疏浚河道103.4km、土方259…  相似文献   

15.
洪汝河近期河道治理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铲除老堤,填筑新堤,河道扩挖,老堤加固,新建涵闸,加固涵闸座,新建电灌站,排涝站,新建生产桥及扩建交通桥,险工治理、排泥场,移民庄台。工程等级为Ⅲ等工程,堤防为3级堤防。建筑物等级为3等,按3级建筑物设计。近期按除涝3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标准设计。  相似文献   

16.
二干排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全长26km,流域面积204km2。由于河道防洪标准较低,主河槽淤积严重,对武陟县城区及下游7个乡镇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二干排河道现状,根据防洪要求,确定河道规划治理防洪标准20年一遇,除涝标准5年一遇。依据防洪及除涝标准,经过水文计算,确定采取堤防填筑、主河槽疏浚、护岸衬砌、涵闸建筑物及防汛道路等相应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濉溪县处于淮河流域中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多次较大范围的洪涝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从防洪除涝入手,因地制宜,整治河道,先后组织河道治理63期。全县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的河道有萧濉新河、老濉河、南沱河、王引河、闸河、巴河、新北沱河7条,其他河道的防洪除涝标准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濉溪县是农业大县,粮食、油料、瓜果等农作物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濉溪县河流众多,沟渠纵横,交互密织,河道水流为工农业用水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另外,濉溪县无水库工程,不仅水源来源单一,而且河道调蓄洪水的能力较差,部分河道局部河段防洪除涝标准仍较低,防洪除涝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水涝、干旱灾害是造成濉溪县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炳鑫 《治淮》2014,(2):41-42
濉溪县处于淮河流域中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多次较大范围的洪涝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从防洪除涝入手,因地制宜,整治河道,先后组织河道治理63期。全县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的河道有萧濉新河、老濉河、南沱河、王引河、闸河、巴河、新北沱河7条,其他河道的防洪除涝标准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濉溪县是农业大县,粮食、油料、瓜果等农作物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濉溪县河流众多,沟渠纵横,交互密织,河道水流为工农业用水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另外,濉溪县无水库工程,不仅水源来源单一,而且河道调蓄洪水的能力较差,部分河道局部河段防洪除涝标准仍较低,防洪除涝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水涝、干旱灾害是造成濉溪县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虬龙沟治理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基建工程,国家总投资九百七十八万元,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除涝效益十二万亩。治理段长度为七十点六公里。虞城、夏邑两县发动十五点六万民工,于去年十一月五日全线动工,十二月四日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十四天,共做土方六百五十五点九万立米。农业生产实行包干责任制以后,生产条件的改变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更为直接。广大农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具备一定的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以后,兴办水利的要  相似文献   

20.
济源市蟒河河道,淤积严重,人为挤占河道,向河道倾倒垃圾等废弃物,河滩内阻障树木多,河道泄流能力小,现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洪涝灾害频繁。为改善区域防洪除涝条件,保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蟒河河道实事工程、水土保持、坏境保护等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