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等多部小说中都描述了英国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作家本身独有的悲悯情怀.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了狄更斯小说中的底层叙事,首先从悲悯视角和俯视视角阐释了狄更斯小说底层叙事的内容,而后探讨了狄更斯小说底层叙事的成因,最后分析了狄更斯小说底层叙事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及其两个中译版中有关真实问题的探讨,指出无论是原作还是译品都要把握真实原则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元小说、元电影是“元叙述”寄生的不同体裁,在叙事方面有类似于“大盒套小盒”的故事架构。“戏仿”、“拼贴”、“时空转换”等叙事技巧,复调的叙事架构,在自我指涉的过程中颠覆了艺术的形式,消解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元小说《苏菲的世界》和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为例,比较元小说与元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库切的《耻》通过主人公所表现的“耻”主题、意象或场景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丰富了小说所表现的内涵。从重复叙事这一独特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耻》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可以发现,这种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或内涵。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6.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长期以来被人为扭曲了,人们对它进行了“色情式”的误读和“唯美式”的误读。从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角度对《洛丽塔》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作者的伦理观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才是《洛丽塔》这部小说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马加的《江山村十日》和陈学昭的《土地》是在《暴风骤雨》出版不久后面世的三部土地革命题材小说。它们虽尽力向“典范土地革命叙事”靠拢,但在人物塑造、创作方法与情感表达方面更多显示出“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特征。细读和具体分析这三个文本,有助于后世读者贴近历史现场,更为明了“典范土地革命叙事”与“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重要差异,避免将不同性质的文本笼而统之,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妻妾成群》与《简爱》、《红粉》与《小巷深处》,分析了苏童的“女性化”小说在叙事模式和思考方式方面与女性作家及现实主义作家的不同。认为苏童的小说描写女性相互间的争斗,揭示她们性格中固有的缺陷和自身文化的局限,他以比女作家更“女人”、比男作家更深刻、比一般现实主义作家更具先锋性的写作姿态,开创了为大众所喜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谭小芳 《商品与质量》2010,(19):114-116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别辟异境的新锐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的小说因写“暴力”“凶杀”而其主题称为“死亡”。他用超然冷静的叙事手法揭露血腥人生和残酷的现实社会,随着作者创作的深入及思想认识的变化,作者的创作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而《现实一种》和《活着》便恰如其分的体现余华“死亡”和“活着”的两个主题端点,作者的创作主题由“死亡”转向“活着”。本文就是从“死亡”和“活着”两个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0.
伊朗作家阿布克那尔的小说《安迪梅西克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是一部意识流的反战小说,采用了20世纪末兴起的空间叙事理论所涉及的一些艺术手法来架构小说情节。上半部以动态的“走向铁路站”为主干意识流,链接各条支脉意识流,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状的意识流空间,并最终定格在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下半部则以静态的“蝎子”为空间叙事架构的支点,支撑起梦幻状的意识流空间。该小说独特的空间意识流架构可谓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卡波特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进行文本细读,从重复叙事这种结构范式切入,发现文本采用了结构重复,意象重复和场景重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对小说主人公乔尔的“寻找”和“逃离”之路的独到理解和处理.从这3种重复叙事语言的分析入手,探讨其重复叙事中所隐含的潜藏文本和深层主题意义——逃离孤独、寻找关爱和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尝试了一系列立体主义艺术手法,如多视角叙事、主观并置和拼贴等。主要探讨这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手法及其文本意义,这样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希里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对叙事性作品情节要素的解构极大地颠覆了小说创作应完整统一的原则,但他的解构理论中仍有一些需要论证的观点。结合有关作品,对《解读叙事》中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希望能将小说情节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海明威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在该小说中形成了叙事的独特风格,使小说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从叙事学的角度,解析了《白象似的群山》中叙述视角的特征及其效果,领略了作家独具匠心的叙述策略,挖掘了蕴藏在文本空白中丰富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7.
库切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彻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尝试了在小说上进行艺术创新。他的创作既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又借助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在《凶年纪事》中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在消解了深度感、历史感和主体性之后进入了一个文化“杂语”的时代。通过对《凶年纪事》的复调结构的探讨,小说人物间的杂语共鸣的剖析,以及小说内部蕴藏的音乐结构的探索,从多方位来寻找现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祝福》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里的文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的成熟离不开艺术的成熟。鲁迅尽管将小说作为改良社会的武器,但他也从未忘记小说也是一种艺术。堪称鲁迅现代实验小说典范之作《祝福》的创作是作者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匠心独运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不同叙事者形象的出现,论文主要通过叙事者形象中的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作品的叙事风格,既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也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以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公主》为例,分析了劳伦斯作品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