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长春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出列管式管道混合器、翼片隔板絮凝和V型斜板沉淀设备,并进行了系统优化集成,进一步研发出新型高效多元强化絮凝沉淀集成系统,并已形成工业化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活化污泥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絮凝动力学和生物吸附理论,提出了“絮凝吸附-沉淀-活化”的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即活化污泥法。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强化作用主要包括污泥的絮凝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代谢作用,而以前两者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提出一级污泥絮凝吸附-沉淀工艺,利用回流一级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强化一级沉淀处理。试验证明,处理未经沉淀的生活污水。当HRT为105min,絮凝池污泥浓度1 ̄2g/L、污泥充氧时间1h左右时,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 ̄70%和70%左右。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氨氮时,絮凝沉淀法、蒸馏法、絮凝沉淀离心法、二次絮凝沉淀法、二次絮凝沉淀离心法等预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与在线监测仪表的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采用絮凝沉淀离心法前处理的检测结果与在线仪表值最为接近,且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首次提出强化絮凝过程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运用该理论设计了微分旋流絮凝池,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此外还分析了传统絮凝池和微分旋流絮凝池中的微分场特性。结果表明,与目前水厂运行的絮凝池相比,在原水浊度为60~320NTU时,经8min的絮凝、15min的沉淀后,微分旋流絮凝反应池可使浊度降至2NTU以下,絮凝时间减小了近50%或更多,说明该絮凝池具有混凝速度快、絮凝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26日,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珠海度假村酒店隆重召开。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由珠海九通水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该项技术是沉淀工艺的一次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广阔,并希望不断完善,尽快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涡旋絮凝理论,开发出了利用水流动能自驱动的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并对比研究了其与传统网格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沉淀效能,确定了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效果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网格反应器,在最佳条件下,上清液浊度可达到3.0 NTU以下,水头损失较传统网格反应器降低40%以上。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为净水厂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净水设施的测试与研究是技术改造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阐述了三类四种絮凝工艺、斜管沉淀工艺、澄清工艺的测试与研究结果,提出了上元门水厂絮凝沉淀工艺改造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油田采出废水的强化混凝沉淀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田采出废水的水质特点,进行了强化混凝沉淀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亚微观传质扩散及控制微涡漩离心惯性效应可大幅加强有效碰撞和缩短絮凝时间、显著节省药耗。  相似文献   

10.
下篇探讨改善絮凝,沉淀和澄清效能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相峰  朱辉  李雨时 《山西建筑》2006,32(2):169-170
运用湍流凝聚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技术,对冶炼废水进行混凝强化处理,提高处理后的水质,为冶炼废水回用找到新的处理方案,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便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自来水厂的混凝沉淀过程受水力条件、原水水质、絮凝剂投加量、水温、pH等多个因素影响,具有非线性、大时滞、多扰动等特点。传统的人工投加方式依赖主观经验,难以根据环境和水质变化动态准确地调整絮凝剂投加量,容易引发沉淀池出水水质不稳定或药物过量投加等问题。为此,研发了一种由分布式水下监测平台与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PID控制算法构成的絮凝剂精准投加控制系统。首先,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分割算法分析矾花颗粒面积占比和颗粒形态学特征,通过多维度综合研判絮凝反应效果,并对絮凝效果偏差的情况提供预警功能;其次,基于数据库中长期的监测数据,迭代训练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出水浊度进行多步超前预测,突破了絮凝沉淀过程的大时滞响应与多因素扰动对自动控制算法带来的挑战。结果表明,采用精准投加控制系统后,出水浊度的波动幅度降低了62%,絮凝剂投加量减少了25%,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大幅降低药剂投加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YS2,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YS2所产生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全部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中。其发酵茵液在pH值为5~7、投量为2%(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其投量为0.8g/L时对4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该微生物絮凝剂也可用于废水脱色,但脱色时间较絮凝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14.
王力峰  唐鑫  张家锐 《山西建筑》2006,32(16):149-150
根据具体水厂水质状况的分析,确定了采用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工艺,并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工艺做了比较,证实了该新型工艺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某自来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9×104 m3/d,建于1995年,采用平流沉淀池工艺,2010年改造为平流斜管复合沉淀池。由于絮凝效果差、斜管沉淀区底部排泥不彻底“、跑矾”等原因导致实际产水量仅为7×104 m3/d,亟需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产水量。采取延长絮凝时间、将机械+网格絮凝改为网格絮凝并优化布置、用桁架式吸泥机替代穿孔管排泥、增加配水区高度等技术改造措施后,产水量提高至10.5×104 m3/d。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证给水厂引黄河水原水水质的前提下,对净水厂投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进行比选。提出水质安全性高、适合当地生产管理水平的工艺,即管式静态混合器+折板反应+平流沉淀+V型滤池的工艺路线,并对高污染期引黄水处理工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混凝剂加注量的自动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导了净水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定量分析絮凝池絮体图像,算出絮体沉淀“等效直径”作为控制混凝剂加注率的目标值,并用进水流量和沉淀水浊度信号自动修正目标设定植,加注量为进水流量与加注率之积。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能适应水质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自动调整加注量,达到了稳定沉淀水浊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分析造成的低浊水难处理的原因,提出利用部分沉淀地排泥水来处理低浊水,通过控制回流浊度,改变低浊水絮凝所需的GT值,使絮凝达到最佳状况,从而达到提高供水水质,降低药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前,伦教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纳米银抗菌水性涂料”生产技术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纳米银抗菌水性涂料”技术的研发,不仅填补了国内涂料界在抗菌涂料方面的空白,也标志着涂料王国顺德在涂料自主研发方面跃上了新的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对污泥回流强化絮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在不同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条件下,进行了污泥回流强化絮凝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回流量在5%~10%时,对絮凝/沉淀工艺的强化效果较好,此时,采用省略传统搅拌方式中的中速和慢速搅拌过程而仅在300 r/min条件下快速搅拌50 s的絮凝方式,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沉淀效能均优于传统絮凝方式,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2%和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