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国内外不同野毒株的免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对国内外不同野毒株的免疫原性。方法用小鼠保护力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该疫苗对国内外不同野毒株攻击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血清的中和能力。结果小鼠免疫1针后均能抵抗国内11株和国外11株乙脑病毒的攻击,保护率均可达90%以上;人体免疫血清对台湾1株和国外9株病毒均有明显的中和作用。结论SA14-142株乙脑活疫苗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目前市场上的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以相同剂量免疫小鼠14 d后,采集一部分小鼠血液,分离血清,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另一部分用乙脑病毒强毒P3株进行腹腔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疫苗的保护率。结果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原倍免疫小鼠后,抗体阳转率均为100%,乙脑病毒强毒攻击后保护率均为100%;乙脑减毒活疫苗1∶20稀释免疫小鼠后,抗体阳转率为90%,攻击保护率为100%。乙脑灭活疫苗1∶20稀释免疫小鼠后抗体阳转率为80%,乙脑病毒强毒攻击后保护率为70%。结论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均是有效的,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但通过接种不同的抗原量和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均可消除免疫保护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中乙脑病毒和风疹病毒的相容性。方法将乙脑病毒SA14-14-2疫苗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与风疹病毒RA27/3疫苗株制备的风疹减毒活疫苗原液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加入保护剂,冻干制成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采用BHK21细胞蚀斑法测定联合疫苗中的乙脑病毒滴度,细胞病变法检测风疹病毒滴度;通过鉴别试验、热稳定性试验、乙脑疫苗免疫原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无菌试验以及基因稳定性分析观察联合疫苗病毒间的相容性。结果联合疫苗的乙脑和风疹病毒滴度与单价疫苗的病毒滴度变化在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联合疫苗于37℃放置7 d,与放置前相比,风疹病毒和乙脑病毒的滴度值下降分别小于1.0 LgCCID50/ml和1.0 LgPFU/ml,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联合疫苗中的风疹疫苗对乙脑疫苗的免疫原性无明显的干扰效应;鉴别试验、安全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无菌试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联合疫苗在BHK21细胞上传代5次后,乙脑和风疹病毒基因序列均未发生变化。结论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中的乙脑和风疹病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实验为乙脑风疹联合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疹乙脑二联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麻疹沪191毒株和乙型脑炎SA14142毒株分别制备的病毒原液,进行配比和干扰试验,制备成二联疫苗,冻干后免疫小白鼠和猴子,观察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然后进行人体观察。结果麻疹病毒原液与乙脑病毒原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体积比)为1∶2。注射小白鼠后安全性良好,且产生较好的乙脑免疫应答。注射猴子后无异常反应,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轻微,麻疹和乙脑中和抗体效价与各自的单价苗差异无显著意义。人体临床观察一般情况良好,无局部及全身反应。结论所研制的麻疹乙脑二联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良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以乙脑疫苗株SA14-14-2为基因骨架的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并进行初步检定,分析其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方法用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减毒株PDK53 prME基因替换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全长克隆质粒,通过体外转录、转染原代地鼠肾(PHK)细胞,拯救出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并分析该嵌合病毒的蚀斑特征、增殖特征、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免疫原性及免疫攻击保护作用。结果构建的嵌合病毒比乙脑疫苗株SA14-14-2具有更小的蚀斑,在PHK细胞上具有更低的增殖能力;对成鼠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且免疫8周后,中和抗体滴度无明显下降(P 0. 05);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剂量DENV的脑内攻击。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嵌合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有望作为登革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在Vero细胞上低温传代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适应株,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55份肺炎儿童痰样中经PCR、测序鉴定出14株RSV,将其在Vero细胞上37℃传代第1次收获的病毒记为野毒株(wild-type,WT),通过逐步降低培养温度的方法在Vero细胞传代获得1株适应株(adapted-strain,AS)KM516-AS。将RSV适应株感染A549细胞后,分别至37、25、32和39℃培养,测定其冷适应性和温度敏感性。分别将RSV适应株及其对应的野毒株KM516-WT经鼻腔免疫小鼠,于免疫后第8天,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程度;取鼻甲和右肺匀浆组织,制备上、下呼吸道匀浆液,测定上、下呼吸道病毒滴度;于免疫后第13天,经小鼠尾部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于免疫后第14天,取肺组织制备匀浆液,采用ELISA法测定总抗体滴度,病毒中和试验法测定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RSV野毒株KM516-WT的适应温度范围较广,4个不同温度下的病毒滴度变化不大;RSV适应株KM516-AS的适应温度范围较窄,25℃时的病毒滴度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滴度逐渐降低,且仅有温度敏感性而无冷适应性。野毒株组小鼠肺部呈暗褐色,无严重的实质化,且肺泡和毛细血管中有明显的淋巴浸润;适应株组小鼠肺泡和毛细血管中淋巴浸润较少。适应株在体内的复制水平低于野毒株,并同野毒株一样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获得1株RSV适应株,并具有一定的减毒效果。  相似文献   

7.
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麻疹沪191株制备的疫苗原液与乙脑SA14-14-2株制备的疫苗原液混合制成二联疫苗,经试验其病毒滴度与其同批单价苗差异无显著意义(P>0.2),联合苗与相应的标准抗血清均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小鼠后以乙脑JEP3株强毒攻击的保护效价与其单价乙脑苗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5)。表明两株病毒无干扰现象。试制3批二联苗,经全面检定,结果完全符合现行规程要求。其中病毒滴度麻疹苗为4.5LogCCID50/ml,乙脑苗为6.11~6.18LogPFU/ml,安全试验表明,二联合苗的弱毒力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用狂犬病病毒CTN株疫苗对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代表株的保护性,为评估该疫苗的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用CTN株疫苗免疫昆明小鼠,用3株具有代表性的街毒株CQ92、HN06、J和标准攻击毒株CVS经脑内和肌肉攻击,以未免疫小鼠进行脑内和肌肉攻击为对照,观察CTN株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原倍和5倍稀释的疫苗免疫的小鼠经3株街毒肌肉攻击后,均得到100%的保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经3株街毒脑内攻击后,原倍疫苗免疫的小鼠均得到100%的保护,5倍稀释的疫苗免疫的小鼠对3株街毒CQ92、HN06、J的保护率分别为85%、75%和7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结论CTN株疫苗总体上能有效预防我国目前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免疫血清对不同CA16毒株的交叉中和能力及对致乳鼠麻痹CA16临床分离株的体内中和保护能力。方法将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病毒纯化液辅以弗氏佐剂经背部及侧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高效价免疫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用中和抗体效价终浓度为32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18株不同CA16临床分离毒株及15株EV71毒株进行交叉中和指数检测;选取中和抗体效价为16、32、64、128、256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可致乳鼠产生明显麻痹作用的CA16 FY-18株进行体内中和保护水平检测。结果获得的兔抗CA16 K168/8血清对14株CA16毒株的中和效价为1∶1 024~1∶6 144,GMT值为1∶3 153;可于体外完全中和18株不同CA16毒株,中和指数为100~5 623.4,平均值为794.1,而对15株EV71临床分离株中和指数仅为0.32~5.62,平均值为2.2;体内中和保护水平随抗体效价升高而增加,呈量-效关系,当中和抗体效价达128 U时,可完全保护乳鼠不发生临床麻痹反应。结论 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特异性免疫血清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热疫苗病毒17D株的Vero细胞适应株。方法将2批鸡胚黄热疫苗病毒在Vero细胞上进行2次蚀斑筛选,并连续传代培养,然后对获得的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YFV-Vero(5)-A1、YFV-Vero(5)-A2、YFV-Vero(5)-B1和YFV-Vero(5)-B2进行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可被黄热病毒(17D)猴免疫血清中和。在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的病毒滴度稳定在6·90LgPFU/ml以上,高峰病变出现时间为5~7d。家兔和小鼠的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1∶5120和1∶640~1∶2560。结论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生物学性状稳定,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 14 2株生产毒种及其疫苗病毒滴度、脑内毒力和E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回顾性测定。方法 应用乳金黄地鼠肾传代细胞 (BHK 2 1)结晶紫蚀斑法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小鼠脑内法检测疫苗脑内毒力。应用RT PCR方法扩增SA14 14 2生产毒种和疫苗E区的核苷酸 ,经凝胶层析纯化的PCR产物直接用于测序或克隆到pGEM T载体中 ,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 疫苗在 - 2 0℃保存长达 10多年 ,疫苗病毒滴度下降不超过 0 5lg;脑内毒力未见毒力回升。病毒蚀斑形态仍保持较SA14野毒株形态小的特性 ;以不同批次疫苗和生产毒种提取的病毒RNA作为模板进行RT PCR扩增 ,扩增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 ;E区基因序列与野毒株差异的 8个氨基酸没有一个发生回复突变。结论 SA14 14 2生产毒种及其不同年度不同批次疫苗的生物表型和E区核苷酸的特性是十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提供依据。方法将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PHKC7代病毒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连续传代,检测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以及第8、12、17和22代病毒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对起止代次病毒(PHKC8和22代)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中间代次病毒(PHKC12和17代)的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并与基因库乙脑病毒SA14-14-2株(D90195)比较。结果各代次病毒产生的细胞病变基本一致,病毒滴度在17代前较稳定;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一致;小鼠脑内的致病力未发生变化,乳鼠传代返祖试验高代次病毒毒力有升高趋势。8、12、17和22代病毒免疫小鼠后,对P3强毒攻击均具有保护作用。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PHKC8代与D90195完全一致;而PHKC12、17和22代出现单个碱基(第2142或2143位)突变,导致E389氨基酸改变(D→N或D→A),但并非回复突变。4个代次病毒的PrM-C区结构蛋白基因均未发生变化。PHKC8、22代病毒的其他核苷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区和3′端非编码区;全序列PHKC8和22代与D90195比较,发现7~8个核苷酸不同,导致3~4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大于99.93%和99.88%,且以上突变不存在于明确的相关减毒位点上。结论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在PHKC上连续传15代,仍保持高度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疫苗生产用病毒控制在10代以内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比较乙型脑炎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在小白鼠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以腹腔攻击法测定,活疫苗免疫1钟后7天和14天的保护率无下降,而灭活疫苗免疫2针后14天的保护率较7天下降30%~50%。以脑内攻击法测定,活疫苗免疫1外或2针的保护率为70%~90%。而灭活疫苗免疫2针的保护率仅为10%~33%。活疫苗免疫后动物中和抗体水平虽然很低(1:5),但仍有很强的保护力。提示活疫苗免疫的保护力除体液免疫外可能还存在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四株狂犬病街毒的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国内分离的4株狂犬病街毒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采用免疫力试验及中和试验进行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4株街毒抗原性存在一定差异,应用aG株疫苗免疫小鼠能保护4株街毒的攻击。结论aG疫苗与4株街毒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人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用禽流感病毒R1203株制备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并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R1203株疫苗接种家兔1针后14 d,中和抗体和血抑抗体滴度均较低;第2针后14 d均明显升高。血抑抗体量-效反应不明显,而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普遍有交叉反应,滴度大部分不低于1∶4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无交叉反应。禽流感疫苗抗血清不能中和人流感病毒,但能中和同型病毒(R1194),滴度可达1∶240。结论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的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病毒滴度的CTN-181株病毒对小鼠分别进行口腔或肌肉免疫,14 d后,分别用狂犬病病毒CVS株进行脑内或肌内攻毒,14 d后,计算小鼠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于免疫后14、21和30 d,采用RFFI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口腔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5和1.4×104PFU/ml;肌肉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6和1.4×105PFU/ml。小鼠口腔免疫CTN-181病毒量≥1.4×105PFU/ml 14 d后,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至30 d时,1.4×106和1.4×107PFU/ml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达20 IU/ml以上;肌内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CTN-181减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较低病毒量免疫小鼠即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中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以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以重组蛋白NS3-1和NS3-2进行刺激,采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的效应T细胞的频数。结果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重组蛋白NS3-1和NS3-2刺激后,可诱导高频数的分泌IFNγ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低频数的分泌IL-4的淋巴细胞;而乙脑灭活疫苗仅诱导低频数的分泌IFNγ和IL-4的T淋巴细胞。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可在小鼠中有效地诱导NS3-1和NS3-2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且应答水平显著高于乙脑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at222生物学特性,并与亲代野生强毒株AT21进行比较。方法 at222株和 AT31株在伊蚊细胞C6/36上繁殖,培养上清用作病毒液,在Vero细胞上以病毒蚀斑法测定病毒滴度,以 小鼠脑内感染法测定其神经毒力。结果at222株在蚊细胞上生长缀慢,但仍可达到与其亲代强毒株相似的滴度, 即l08PFU/ml。在Vero细胞上形成蚀斑比其亲代野生强毒株AT31明显小,脑内感染小鼠不致死,而ADI株却表现 出了极强的神经毒力。结论 对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出at22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为研究和开发乙型脑炎 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