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照相机》杂志2001年12期张宏斌先生《提高感光度设置对照相机测光有意义吗?》一文的标题,第一反应是:没意义吗?!我好像这样拍过,同时也教学生们用这种方法拍夜景。 回过头来再细读张先生的文章,本人赞成张先生"照相机的测光元件限定了其测光范围-测光范围为EV2-EV19的相机不可能测出EV1、EV0、EV-1时的环境亮度" 相似文献
2.
对于具有测光装置的照相机来说,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胶片感光度来扩大照相机的测光范围呢?比如一架照相机,厂方给出的测光范围为EVI-EV18(ISO100,F1.4),能否像很多文章介绍的那样,将其感光度调节盘提高两级,调到ISO400,依照相机的测光范围向低亮度方向移动两级,从而倒出更低的景物亮度(曝光值为EV-1,ISO100,F1.4)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从曝光原理上,把被测景物亮度、胶片感光度、镜头光目数、快门时间以及EV值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曝光参数方程式:式中:A一镜头的光圈数(F数)T一快…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曝光量不再难以驾驭,变得愈来愈简单.但不同档次的照相机内测光系统之间仍有相当的差异,尤其是中低档次相机中,中央重点测光方式精度比较低,使用这类测光照相机的朋友们想尽办法以得到比较正确的测光数据.有些文章介绍用中央重点测光相机对手背测光,能得到较正确的测光数据,但是每人的手背色泽不同,还是非常不稳定(受天气温度变化而不同),所以有些文章提出用高级相机的测光系统或独立测光表对其进行校正.也有文章提出相反的意见,不宜用此来校正中央重点测光系统,各说各有理.的确,他们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他们都讲了问题的一个侧面,能不能换个思路,综合考虑,用独立测光表对中央重点测光相机的测光系统进行校正呢?笔者在这个思路下做了一点点实验. 相似文献
5.
6.
7.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有影友(或知名摄影人士)倡导,在使用低感光度胶卷(例如ISO100)拍照时,若遇到环境光线比较弱,无法进行正常的测光时,可以把照相机的感光度设置调高,以达到测弱光的目的,甚至在某些摄影小册子里,对这种测光方法也有所介绍. 相似文献
8.
9.
半自动曝光单反照相机用测光电路的原理与检修范建伟手动单反照相机加上测光电路后,演变成半自动曝光单反照相机,由于其特有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深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社会拥有量相当可观,在国内仍有其不可低估的潜在市场。为了使摄影爱好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特别介... 相似文献
10.
对单反相机TTL测光的认识与选择王振生摄影爱好者,在选择新单反相机时,多数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选择相机有哪些主要曝光功能上;追求相机快门速度是否有1/4000秒、1/8000秒,闪光同步速度是否达到1/125秒。1/250秒,以及自动曝光功能是否有程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国际影像界,一场摄影技术革命新浪潮正席卷而来,这就是被视为面向通讯时代的数码照相机。正如一百多年前,由于现代照相机的发明,人们预言绘画将走向死亡一样,而数码影像技术的诞生,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摄影模式,并对其构成强大的挑战,有人认为传统摄影行将灭亡,那么数码照相机是否能取代传统照相机呢?与传统照相机一样,数码相机也具有镜头和快门,而这确是最后具有类似的地方。它是将所拍摄的图像聚集于一种称作电荷耦合装置(或CCD)的光敏半导体上,这上面有成千上万个可将光点转换为像素的信号,光线通过红、绿、蓝滤镜生… 相似文献
1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或作为试用稿发布的数码照相机国际标准有很多,ISO 12231术语、ISO 12232感光度、ISO 12233分辨率、ISO 14524光电转换函数等等,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数码照相机提供测试的依据,使测试更加科学与规范,下面就数码照相机的国际测评标准作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自己制造出高品质的单反照相机吗?赫伯德·凯普乐当中国制造商大量生产美国名牌产品──从肥皂粉到剃刀还有大量冒牌的录像片和CD唱片时,而日本照相机制造商和美国进口商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中国高级照相机的生产。在这里不是指随处可见的100美元以下的海鸥相机... 相似文献
16.
正1959年,西德蔡司·依康公司推出了著名的Contarex Bullseye(独眼龙)相机,该相机以其别致的造型、独特的结构和相对健全的功能,吸引了无数相机爱好者的眼球(图1)。所谓牛眼(Bullseye),指的是相机正前方、镜头上端中间一直径28mm的装有感光体的测光窗,因其外形如同牛眼而得名,并成为此相机的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9,(8):470-470
答:国内、外的电液伺服试验机一般都是用管式换热器进行水冷;为了节约用水,多采用循环水系统。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不太高,进出水温差只有10℃左右,并只能通过大流量来带走液压油的热量。如果蓄水池容量不太大,那么在较长时间连续运转时,不断积累的热量就会使冷却进水不断升温,冷却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必然因液压油过热导致停机。有的试验机为给冷却水降温,配备了凉水塔,这也很难解决问题。自凉水塔在冬天很容易结冰,夏天又因环境温度高而降不下水温,而且水会很脏,容易堵塞换热器。较经济的办法是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建一个大的地下蓄水池(对于50kW的液压动力源至少要配30m3容量),并且构筑蓄水池的建筑材料要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