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涟钢CSP基板生产的DDQ冷轧冲压板产品,进行了不同工艺制度下的退火实验,比较了不同退火工艺对产品组织和冲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出较优的退火工艺制度并用于实际生产,改善了产品的冲压性能.通过本文研究,优化了涟钢的DDQ级冷轧冲压板的退火工艺,提高了钢板深冲性能,基本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2.
低碳钢板冷轧退火组织和织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和传统热连轧工艺条件下的低碳钢板作为冷轧基料,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工艺进行了冷轧和退火。通过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织构分析,比较了两种工艺下低碳钢板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试样冷轧后α取向线上显著增加的织构有较大的区别,CSP工艺下是{001}〈110〉,而传统工艺下是{112}〈110〉;在同样的冷轧及退火工艺条件下,CSP条件下的钢板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需要的温度更高,时间更长;对于CSP钢板,退火对γ取向线的影响要大于冷轧对其的影响,而对于传统热连轧钢板,冷轧和退火过程对γ取向线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板的深冲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织构随升温速度变化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升温速度的降低,τm、△τ值都逐渐升高,τm为1.68,△τ达到0.68;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但速度低于40℃/h时消除作用就不明显。降低升温速度也可以使{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增大。钢板△τ值的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可能是导致△τ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FTSR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的热轧卷作为生产冷轧低碳钢板的原料,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和冷轧压下率对冷轧薄板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卷取有利于提高钢板的深冲性能。以3.5mm厚和2.5mm厚热轧板为原料的冷轧低碳钢板的r值分别在冷轧压下率为70.2%和71.3%时出现峰值。生产厚度大于等于0.8mm的低碳钢板时应采用3.5mm厚的热轧卷,生产厚度小于0.8mm的冷轧板时应采用2.5mm厚的热轧卷。  相似文献   

5.
化妆品包装壳体和盖用1050铝板材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冷轧及退火制度对1050深冲铝板材制耳的影响。制定出合理的工艺制度,降低了板材的各向异性,生产出具有较低制耳率的深冲板材,适用于制取化妆品壳体和盖。  相似文献   

6.
谢华 《轧钢》2001,18(2):22-24
分析了钢中各种化学元素及热轧工艺对高延伸率深冲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化学成分和热轧工艺制度。采用合理成分和工艺生产的RSCA/WBY热轧深冲钢实物质量与St14钢相当,且生产容易,因而可取代相应规格的冷轧深冲钢。  相似文献   

7.
左军  常军  张开华  黄徐晶 《轧钢》2011,28(4):24-25
通过制定合理的冶炼、热轧、冷轧和退火工艺制度,攀钢开发了具有较低屈服强度ReL、较高伸长率A80和较高r值的微碳特深冲冷轧钢板。大批量工业生产实践表明,该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复杂零件对钢板深冲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冷柜散热器用铝薄带的耐蚀性、机械性能及表面质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该种材料经深冲制成散热器,所以对深冲性能要求尤为严格。采用正常工艺生产的带材,晶粒粗大,延伸率较低,深冲性能不好,满足不了使用单位提出的性能要求。研究了热轧-中温轧制-冷轧与热轧-冷轧两种工艺生产的材料在性能上的差异,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铝薄带的各项性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板的深冲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织构随升温速度变化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升温速度的降低,rm、△r值都逐渐升高,rm为1.68,△r达到0.68: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但速度低于40℃/h时消除作用就不明显.降低升温速度也可以使{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增大.钢板△r值的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可能足导致△r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最终退火工艺对两种经过两次冷轧和两次退火的低碳钢带在冲制电池壳时产生深冲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钢带分别采用600℃×16h保温和560℃×12h等温、640℃×12h保温的最终退火工艺可消除它们的深冲缺陷。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板料液压拉深方法原理和分析国内外板料液压拉深典型装置的基础上,将板料液压拉深方法分为液压软凸模拉深、液压辅助压边拉深、对冲液压拉深、液压—机械拉深和内高压拉深等5种。对这些典型板料液压拉深装置及其工艺原理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最后对板料液压拉深工艺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普通拉深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提出新型充液反拉深模具结构,根据充液反拉深现有的模具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合适的工艺参数,论证了轴向推力对反拉成功的决定性作用。对1mm厚的08A1深拉钢板进行了轴推反拉深试验,获得了总拉深比为2.95的筒形件,其中轴推反拉深系数为0.533。  相似文献   

13.
在金属板材的电磁脉冲拉深成形中,采用一种使成形件凸缘部分的材料可以径向流动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拉深—胀形特点相结合的成形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拉深极限。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电压和板料直径等工艺参数,可获得更大拉深高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圆筒件的拉深模是冲压模具中设计的一个难点,关键在如何确定拉深次数。拉深次数过多,增加生产成本;拉深次数过少,容易出现许多质量问题。本文专门针对这类深圆筒件,系统地分析了其拉深工艺,介绍了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面向拉深件的特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华  张向 《模具技术》1999,(1):17-21
把特征技术引入到拉深工艺设计之中,定义了拉深工艺中的特征和相关的特征操作,分析了拉深件中几何特征和成形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采用特征技术来确定拉深工艺参数的途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对某无凸缘圆筒拉深件进行拉深工艺分析时,以最大拉深高度确定的拉深次数为1次,而以拉深系数确定拉深次数时,发现需多次拉深才可完成,且在多次拉深过程中必须考虑材料硬化对拉深变形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使用DYNAFORM软件分别对两种不同拉深方案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两种方案下拉深件的成形极限图。对比分析两种成形极限图并最终确定该拉深件的合理拉深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轴对称曲面件智能化拉深成形过程的解析定量描述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成形过程的定量描述是板材成形智能化控制中在线识别材料参数和工况参数以及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的理论依据,识别和预测精度取决于定量描述的准确程度。为了实现轴对称曲面件拉深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分析了轴对称曲面拉深件的共性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力学模型,在直线假设、面积不变假设和似直梁弯曲假设条件下,给出了拉深过程中拉深力-行程曲线的解析定量描述。用三种板材以锥形件拉深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精密弹簧固定件复合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精密弹簧固定件作了充分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冲压加工工艺方案,通过排样设计,设计了落料、拉深、弯曲、冲孔复合模。并详细介绍了模具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轴对称件智能拉深系统中的神经网络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轴对称拉深件的材料性能参数和摩擦系数实时识别前馈神经网络,采用LM算法优化网络,将参数识别精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智能化拉深成形的。实时预测和实时控制这两个基本要素提供了前提保证,为实现整个拉深成形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介绍利用数学方法和塑性理论得出的一种新的拉深凹模型腔曲面,便于执行无压边的深拉深工艺,并对曲面进行了线性拟和,该曲面凹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