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一件举世瞩目、举国欢庆的大事。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寻找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利用奥运契机在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参与奥运的愿望,这也是我校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新课程的推广与普及提倡各个学校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具有地方色彩的教育资源,有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校积极地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寻找奥运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学校树立品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办学特色强调"各自的",就是要各校从自己的"校本"实际情况出发,从校本发展、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方面切入,形成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目标,基于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来确定课程开发主体,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基于激扬学生生命的角度来选择课程评价方式。以生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学校树立品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办学特色强调“各自的”,就是要各校从自己的“校本”实际情况出发,从校本发展、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方面切入,形成自身的特色。而“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的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作为一所只有4年校龄的新建学校,从创建之初就树立了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的目标,因此,学校配备了一流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校本课程"这个外来语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开发怎样的校本课程、怎样开发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教育热点。笔者认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有效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才是学校、教师、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国家课程改革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寿光一中由教科处牵头,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四年多的实验和实践表明,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及评价等环节上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体会。为使课程进一步达到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目标,更加适应已经开始的新课程改革需要,我校制订了以下的开发及实施意见:一、理论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我校校本…  相似文献   

7.
陈芳 《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36-137
校本特色数字化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年初,我校的电脑房、班班通、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局域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已全面到位,但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教学平台支撑软件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我校近两年来,一直在探索、开发、建设适合校本课程特点的数字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校本管理是基于学校实际的管理,它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各项工作,容易收到实效,引起了校长和教育界的特别关注。现就我校近年来校本管理的实践谈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珠海市第三中学开发了一批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青少年媒体素养”校本课程是继“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后的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实践,涉及媒体信息的辩识、传媒技术运用、网络道德等诸多领域。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传媒安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运用能力,进一步防范媒体负面影响,促进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养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计背景多年来,我校一贯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近五年来,我校每年均有学生的发明创造、科学论文等在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有多项一等奖;在各级机器人竞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可以说,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早已被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简介:北京市第六十三中学注重内涵发展,走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特色突出。1998年就被评为北京市百所科技示范校,2004年学校再次通过市教委验收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手球、垒球、游泳是学校的传统运动项目,学校的男、女手球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中连续几年名列前茅。学校将继续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以课程建设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尽快走上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图像处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从事平面设计和开发的基础.该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实际,以《图像处理》课程为例,试从课程标准、课程特点、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这几个方面探讨其教学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法,进而打造基于校本特色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区域网、校园网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越来越需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成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此,我们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要,凭借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进行了信息技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自主成功开发了《三峡工程》、《篮球》、《人民币的认识》三门课程。三门课程内容的确立、目标设计实施与评价都贯穿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校本化”特色。一、信息技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是1973年由Fummark A M和McMullen I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之一.由于大学的软硬件环境为公共英语课程校本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校本开发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现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存在一些缺陷,如课程设置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内容统一性强,难以适合各类高等学校的学生的需求;全国课程或地区课程内容更新慢,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因此,大学公共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应科学设置有特色的大学公共英语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节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比例,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加课时数,保持本科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教材内容,增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强的教材内容.同时,大学公共英语校本开发应建立稳定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充分授予教师专业自主权,不断进行资源环境建设,提供充足的校本开发资源,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育的形势越来越好,电子专业中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要有新思路,通过苏州企业调研与学校具体情况分析,可以从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校本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性教学新思路、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找到新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与思路.本研究从校本课程教学的特点及高一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出发,结合环境教育的原则,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为学生增加了环境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与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珠海市第三中学开发了一批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创客教育课程是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进动力。目前,创客教育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因而各校在实施过程中个性突出,有些则偏离了综合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需要教研部门从研究的视角进行区域推进,从而实现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享受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要引进相关专业特色的教学教育来表现它的专业特色,符合专业的需要.此文章针对电力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讲述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专业特色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校本特色数字化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意义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年初,我校的电脑房、班班通、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局域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已全面到位,但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教学平台支撑软件及丰富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