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脂肪族聚碳酸酯(APCs)的基本特性,综述了APCs合成工艺、改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酯交换法合成APCs属于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更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针对APCs热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改性和功能化可以实现它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固态电解质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下游产品的技术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长链烷基碳酸酯、脂肪族低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2016,45(3):257
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是一类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综述了APC的制备方法,包括光气法、CO2/环氧化物共聚法、开环聚合法和酯交换法,并重点阐述了酯交换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APC的热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热降解机理和生物降解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介绍了APC的应用情况。对APC未来的研发方向及实现工业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尿素醇解合成碳酸酯类化合物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用尿素醇解合成碳酸酯类化合物的技术进展 ,重点介绍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现状以及与其它工艺路线的比较 ,另外也介绍了尿素醇解合成长碳链脂肪族和芳香族类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以脂肪族酯和芳香族酯为单体制备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研究进展。随脂肪族酯链段的长度和共聚酯无规立构度的变化,共聚酯的物理性能(强度、柔韧性)和降解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类共聚酯通常结合脂肪族聚酯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芳香族聚酯优异的热和力学性能(其力学性能甚至超过低密度聚乙烯),成为一类新型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因此可推广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友好的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6.
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不仅缓解了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生成的塑料可降解,能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对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及合成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得到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为无定形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左右,因此受其本身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在单独作为一种结构材料使用时受到较大限制,必须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还讨论了PPC的化学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甘油与尿素反应合成甘油碳酸酯中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金属盐、金属氧化物、离子液体等不同种类催化剂在甘油尿素法合成甘油碳酸酯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并对甘油尿素法合成甘油碳酸酯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利用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芳香族及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讨论了不同反应器及工艺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聚碳酸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酯交换反应遵循四面体机理,生成四面体中间体是整个酯交换缩聚反应的控制步骤。与传统间歇式生产工艺相比,利用连续旋转盘式反应器等新型反应器进行连续操作能得到产品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0 000的聚碳酸酯。  相似文献   

9.
戊二醛合成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二醛是重要的饱和脂肪族二元醛,广泛应用于医用、制革、油田等行业。戊二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戊二醛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为丙烯醛路线。介绍了戊二醛的合成方法,并对丙烯醛路线和环戊烯路线合成戊二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种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芳香族碳酸酯聚合物的方法,其中首先生成脂肪族氯甲酸酯,然后将此双氯甲酸酯与二羟基苯酚如双酚A进行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由二羟基苯酚和脂肪族氯甲酸酯反应残基的交替单元组成。聚碳酸酯的界面聚合方法及产品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脂肪二元羧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脂肪二元羧酸的分离方法、脂肪二元羧酸盐的热稳定性以及脂肪二元羧酸及其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脂肪二元羧酸的制备方法有氧化法、Diels-Alder法、二元醇法、水杨酸裂解法、腈水解法和生化法;脂肪二元羧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中和法和复分解反应法。总结了30种脂肪二元羧酸金属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发现镁盐、钡盐锶盐为螯合配位,钙盐、锌盐中同时存在螯合配位和桥式配位。脂肪二元羧酸的种类对羧酸盐配位结构没有影响,镁盐、钙盐与锶盐、钡盐在熔融后的结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2.
脂肪醇的电解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脂肪醇电解氧化的研究状况及近期的研究动态 ,阐述了脂肪醇在酸性水溶液、碱性水溶液及有机溶剂中的电解氧化 ,论述了脂肪醇的间接电解氧化、成对电解氧化及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脂肪族醇酸酯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索了酸性功能化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3-丙磺酸基咪唑硫酸氢盐([mimps][HSO_4])催化乙酸、丙酸与乙醇、异丙醇、正丁醇进行醇酸酯化反应的新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丙酸丁酯的产率分别为82%,86%,87%,72%,83%,化学选择性超过99%,生成的羧酸酯不溶于催化体系,产物与催化体系分层,通过简单的倾析实现产物分离过程。离子液体循环使用10次,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其中油田208个,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探明率为6.5%,探明天然气1.36×108m3,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高级脂肪醇和氨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一步反应直接合成十八胺,并探讨了催化剂、配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高级脂肪醇与氨气摩尔比为1:1.3,催化剂用量12g,反应时间3-3.5h,十八胺收率达到94.8%。研究表明,氧化铝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易得,后处理工艺简单,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氨及低级脂肪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波 《石化技术》1998,5(2):108-111
采用草酸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滤膜来采集大气中的氨及低级脂肪胺,超声浸取后,注入离子色谱仪分析。用本方法测定大气中的氨及低级脂肪胺,当采样体积为2.4m3时,其中氨与三甲胺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10-4mg/m3和2×10-3mg/m3。  相似文献   

17.
孙浩  蔡春 《石油化工》2005,34(10):977-979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用磺酰氯(SO2C l2)作为氯化剂生成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 lEC),再以三乙胺为脱卤化剂在EC溶剂中合成了碳酸亚乙烯酯(VC),优化了制备C lEC和VC的工艺参数。制备C lEC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0~1.5h、n(EC)∶n(偶氮二异丁腈)=600∶1、n(EC)∶n(SO2C l2)=1.00∶1.25;在此条件下,C lEC的收率为65.3%。制备VC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n(C lEC)∶n(三乙胺)=1.00∶1.50、m(C lEC)∶m(EC)=1∶2;在此条件下,VC的收率为71.8%。该方法简化了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使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阴离子的咪唑盐离子液体,并通过FT-IR手段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Me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比较了相同催化条件下不同阴离子咪唑盐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氢氧化物([BmIm]OH)对EC与MeOH酯交换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时间为4 h,温度为67℃,催化剂0.3 g,醇酯比为10:1的条件下,EC的转化率和DMC的选择性分别高达88.5%和90.3%。经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剂仍能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及其所用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和CO2直接合成法等4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不同路线的工业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将是今后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