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本较详细地阐述了反射散射光强度比法非接触测量和金刚石触针三维扫描法接触测量的特点。提出了为适应高生产率(?)接触自动测量的需要,应综合反射散射光强度比法和金刚石触针三维扫描法的测量优点,研制新型快速三维非接触精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2.
依照矫正分形几何学理论与Hertz法向接触力学方程,建立新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阻尼方程.考虑变化凸起顶端曲率半径与连续载荷,推出一种求导函数但非偏导函数获取办法,构建2个凸起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先下降后增加;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大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仿真曲线图中的2个拐点和1个极小值点为干摩擦结合部接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触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实际之中,由于其特有的边界条件,传统的解析法解决实际的接触问题往往比较困难。利用刚度阵变换的方法,本文发展了一种解决接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通过与解析法结果的比较,证明这种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解决一部份特殊的工程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损伤理论的颗粒材料接触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材料的接触摩擦特性非常复杂.将颗粒材料法向非弹性接触看成是一种接触损伤,根据连续损伤理论,在引入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定义了颗粒材料的接触损伤变量,建立了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结合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研究了颗粒接触损伤对颗粒体材料接触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接触损伤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颗粒材料法向压力-接触变形特性;考虑接触损伤后,接触面上的法向应力分布更为平缓,接触面积增大,并能较好地预测颗粒材料切向微观位移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滑动轴承接触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接触力学的角度论述了工程简化算法、解析算法、数值算法,应用组合磨损理论计算了滑动轴承的接触参数;指出了以往一些算法的不足之处,强调必须应用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等现代数值方法从接触力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接触问题的发展状况.基于临界边界单元法,研究温度场中具有蠕变效应的冻土接触载荷传递问题.分析表明,冻土接触体的能量耗散含在滑动域内切向位移中并进行传递,接触位移区域状态通过热荷载历程进行控制.建立了用于冻土热蠕变分析的增量关系及边界单元法格式.并给出了接触位移和接触力的基本分析结果,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岩裸露及其他不能或不允许使用接地电极的情况,采用不接触电极电法探测,数据采集连续进行,提高了交流电法的工作效率。采用双频发射方式,反映不同深度信息,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同样达到测深的效果。研制了双频不接触电极发射机与接收机。在电极面积、形状对比实验基础上选择了线电极,并推导了装置系数,进行了不接触电极视电阻率法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活断层探测实验。结果表明,不接触电极电法在浅层探测中与其他电法探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岩裸露及其他不能或不允许使用接地电极的情况,采用不接触电极电法探测,数据采集连续进行,提高了交流电法的工作效率。采用双频发射方式,反映不同深度信息,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同样达到测深的效果。研制了双频不接触电极发射机与接收机。在电极面积、形状对比实验基础上选择了线电极,并推导了装置系数,进行了不接触电极视电阻率法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活断层探测实验。结果表明,不接触电极电法在浅层探测中与其他电法探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高温测量技术及其在焊接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焊接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高温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典型的接触测温法和非接触测温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热电偶法是常用的接触测温法,它测温准确、实现简便、使用灵活,至今在焊接研究中仍被广泛使用,其缺点是只能测点温,且会干扰测试区的温度场.非接触测温主要有辐射法和干涉法,由于测温元件不与被测物接触,不会破坏被测物的温度场,通过与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实现温度场的快速、实时测量,全面、形象的反映温度场的动态变化,因此成为高温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焊接熔池和电弧温度场测量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单元法,将结合面简化为一系列包含接触刚度的参数单元,建立了包含结合面的悬臂梁实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验测试所获得的前两阶固有频率,结合所建立的接触刚度参数优化识别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结合面在不同面压下的法向接触刚度参数进行了优化识别,获得了不同面压条件下单位结合面上的法向接触刚度参数值,从而为下一步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支撑剂表面疏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支撑剂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可以使其在支撑裂缝、防砂的同时起到降低油田产出水的目的。疏水表面处理方法共分为普通疏水及超疏水两大类。普通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分为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材料、含氟材料3个方面;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分为溶胶-凝胶法、电纺法、模版法、层层自组装法和刻蚀法。对其处理结果等进行对比,结合现场已有的抑水支撑剂应用情况,提出将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应用于支撑剂。使用表面活性剂对石英表面进行疏水性改造实验,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效果最好,接触角由13.7°增大到73.2°。此时表面张力为48.88mN/m,吸附量为0.292mg/g。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对不定参数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的摄动有限元方法。该方法用二阶摄动法和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将结构的不定参数视为是在其某一确定值邻域的摄动。利用二阶摄动的有限元方法通过一次性的计算就得到结构的动特性随其不定参数变化的二次函数关系式,这样即可非常方便地得到结构动特性随其参数变化的灵敏度。这无凝对结构的优化设计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如何用平面坐标与极坐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挤扩多盘桩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方法,为不规则旋转体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提供了成功的有限元模型构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麦夸尔特法推求给水管道造价公式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管道介公式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给水工程系统技术经济计算的科学性,本文应用 理统计学中、能有效解决已知非线性关系式参数估计问题的麦夸尔特法,来推求给水管道造价公式参数,其中造价公式的参数迭代初值直接由计算机来完成,参数估计不受人工干预,能够达到一举寻优的目的,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实用可行,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超高层建筑的上部楼体在日照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周期性形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用激光垂准仪进行高层建筑竖向投测的方法将较难实施.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超高层建筑施工基准传递的新方法,简要分析该方法的精度及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二次规划方法使用不等式约束,并利用数值优化来补偿无源性违背,仿真时间很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次规划方法来实现宏模型的无源性.该方法在二次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用等式约束代替不等式约束,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优化.由此优化算法所产生的线性系统通过Krylov子空间方法进行求解,可以充分利用矩阵的稀疏性,从而使求解时间大大减小.同时还给出了无源性违背的频率选择策略.实验表明,该方法的仿真时间小于传统二次规划方法的1/10.  相似文献   

17.
基于NURBS建模技术的物理光学方法的遮挡判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建模的物理光学方法中的遮挡判断算法,提出了在凸曲面和凹曲面情况下分别考虑自身遮挡以及相互遮挡的详细算法,使得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建模的物理光学方法可应用到复杂电磁目标的分析.在三角形平面片的物理光学方法中结合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建模并采用该遮挡判断算法可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实现电梯群控系统的最佳派梯调度及节约能源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方法针对电梯能耗的预测问题,分别讨论了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算法和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ARMA模型预测与RBF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的混合预测方法.新方法综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能较好地满足电梯能耗的预测要求.探讨了新方法在电梯能耗预测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电梯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试验,对实际能耗和预测能耗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结果达到了预测速度较快、预测精度较高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混合预测方法应用于电梯能耗的多步预测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反映松花江中下游的河道特性,确定出造床流量.收集整理了松花江中下游江桥至富锦8个水文站33 a的流量、输沙率、实测大断面等项水文资料,采用平滩流量法、宽深比法、马卡维耶夫法进行造床流量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平滩流量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适于用来确定松花江中下游的造床流量.马卡维耶夫法难以保证计算精度,宽深比法不具有普适性,但该方法帮助验证了平滩流量法的计算结果.松花江中下游造床流量所对应的洪水频率46%左右,属于半湿润地区.研究结果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寻找“类”的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找出“类”是面向对象方法的最基础的工作,提出了一个寻找“类”的指导原则,该原则独立于任何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也独立于任何识别类的方法,同时,通过实例,来阐述了该原则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