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 与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详细探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整片处理、局部处理及多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等问题,并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鉴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前必须要准确查明的关键问题。按规范进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时,其修正系数因地区土质而异。本文通过分析某浸水试验场地不同深度的湿陷变形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地层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岩性对浸水湿陷变形的影响,为该湿陷性场地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原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晓红 《山西建筑》2012,(30):98-100
结合相关规范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要求,阐述了全部消除湿陷量的标准及判定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作了具体论述,对今后地基处理工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明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所有方法,通过详细勘察确定湿陷的类型及湿陷等级,在太原地区分布着大片湿陷性黄土,所以经常会用到湿陷性黄土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某一工程实例将经常用的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确定最佳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广,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土木工程建设,应根据各地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地基处理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就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工程实例,分析在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筑,对地基的湿陷进行处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6,(7):67-69
为保障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提出适合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依托西宝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段的总湿陷量为234~325.5 mm,此时黄土并没有产生自重湿陷,试验段所在场地主要是非自重湿陷场地和黄土湿陷场地,湿陷厚度为4 m,湿陷等级为Ⅱ级。试验段地层所采用的改良方法对改善地层承载力、消除黄土湿陷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处理后黄土的湿陷性消除。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素土挤密桩处理湿陷黄土地基,有效地消除湿陷性,采用长桩小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桩型的设计、处理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工程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隧道往往具有特殊的湿陷性黄土围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对隧道结构构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在对湿陷性黄土隧道修建和运行中工程特性认识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侵蚀发育、地下水条件和黄土浸水水源,进行了隧道的岩土环境等级和浸水等级划分,以及湿陷性黄土隧道的环境等级划分。其次,给出了隧道黄土地基湿陷变形量的计算分析方法,依据黄土地基湿陷变形不均匀沉降对衬砌结构的作用影响,以及列车运行对路基沉降变形的控制标准和建筑地基湿陷变形对结构的作用影响,确定了隧道湿陷性黄土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最后,考虑到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适用的局限性,结合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工程特点,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和湿陷变形对衬砌结构影响的两个重要问题,相应的提出了隧道地基湿陷性变形的评价方法和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由竖向压缩应力系数确定湿陷压缩应力,结合试验得出的湿陷系数计算隧道下地基土在实际压缩应力条件下的湿陷变形量。在考虑黄土结构性的条件下,利用太沙基公式计算隧道围岩压力,得到了围岩压力随黄土构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宇光 《山西建筑》2009,35(36):99-100
指出我国分布有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判定及计算方法,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最后找出解决方法——灰土挤密桩,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东方机械厂表面车间建于湿陷性严重的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该项工程地基土湿陷性级别及建筑物湿陷设防类别均较高,故地基必须进行处理。该项工程采用了灰土桩挤密地基方案,挤密处理后,经过12昼夜浸水载荷试验,地基总沉降量由处理前的42.045cm下降到2.075cm,减少了95%,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指出在设计工程中,应针对不同湿陷机理,对地基采取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为建筑企业节省更多成本。  相似文献   

15.
选用4个不同处理深度的灰(素)土桩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挤密处理,并对挤密区域以下未处理土层进行深层浸水试验,研究在该浸水条件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灰土和素土在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时,两者挤密效果表现差异不大;深层浸水情况下,6~15 m深度处理区域产生的变形量均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变形要求,且呈现三段式变形规律,先期稳定,中期缓降,后期突降;根据现场浸水试验和桩基中性点相关研究,首次提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并初步将其确定为20~25 m,据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深部土层剩余湿陷量,达到减小地基处理深度的目的;建议将15~20和10~15 m分别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乙、丙类建筑的最大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地基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对建筑物的损坏情况。调查资料表明,在土性基本相同的场地, 剩余湿陷量的大小与地基处理厚度有关。地基处理厚度大,剩余湿陷量小,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产生湿陷的可能性也小;反之,则大。  相似文献   

17.
任茶仙  张百礼 《山西建筑》2012,38(13):81-83
以某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本原理,并用此原理对本工程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和质量检测表明:消除了其部分湿陷量,形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某工程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浸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分析得知,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剩余湿陷量及自重湿陷量测试值较计算值小,说明用GB 50025-20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计算灰土桩复合地基的剩余湿量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黄土湿陷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防止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实施建设项目时发生失稳事故,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对西安Q3黄土进行了双线法压缩试验及湿陷性评价,得到了土样的湿陷系数以及湿陷起始压应力等相关参数。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深度黄土的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应力、湿陷峰值压应力,以及有关不同深度值的讨论,分析了西安Q3黄土的湿陷特性,从而为当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0)
宁夏海原县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地基处理难度大、要求高。本文结合黑城至海原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围绕素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整个过程,对素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从施工准备、质量控制要点及素土挤密桩对于地基处理的适用条件、优缺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