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筒内流体温度是个复杂的温度场,影响井温测量的因素也较多。本文主要研究井筒内流体测试温度与产液量、含水等流体物性因素的关系,通过对井下测试数据的分析加以验证,这对认识井内温度变化规律的掌握,以及对于流体根据井温的定量分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度测井可以在复杂井况下精确测量井筒温度分布,是油田开发中评价酸化、压裂施工效率的重要方法。川西气田在生产测井过程中,涡轮流量仪受滑脱水回流、砂卡及产量低等因素影响而失效,降低了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常规井温测井解释利用井内流体介质在不同环境下温度的变化规律,可对各层产能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分析井温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井筒流体运动时温度的特殊变化规律,实现了利用井温测井资料对各层进行定量解释。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解释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提高了川西地区生产测井资料利用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井温测试技术是在压裂施工中,井筒内的流体温度与其周围地层温度之间的差异,表现出压开段与未压开段的温度恢复出现的异常,根据出现的异常特征判断压开段的裂缝位置及裂缝的高度,以确定裂缝上下界限的一种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特低渗透油田储层特点,首先研究了流体在压裂水平井中的渗流特征,流体流动划分为早期拟径向流阶段、裂缝内的线性渗流及椭圆流动。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修正的产能预测解析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流体流向裂缝的压降损失、流体在裂缝中流动汇入水平井筒损失的能量以及流体在裂缝内流向井筒的线性流动,在油田试井资料较完善情况下,该方法较简单。当测试资料较少时,本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压裂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优化模拟,包括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间距、裂缝的导流能力、裂缝位置以及裂缝的排布方式,该方法对于评价特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层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热交换,原油温度不断降低,精确预测有杆泵采油井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是进行井筒流体摩阻计算、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和有杆泵采油系统设计的基础。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受油井产量、井深、地温梯度、生产时间、井身结构、总传热系数、动液面深度等影响,有杆泵采油井存在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井筒传热方式,文章综合考虑环空内流体辐射传热、环空内流体对流传热、油管内流体强制对流传热和井筒接触热阻等影响,建立了井筒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有杆泵采油井井筒温度分布预测方法,为有杆泵采油井采油工艺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TZ1H井测试压裂施工停泵后井筒及井底温度场的变化,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停泵后油压的影响,确定温度不是TZ1H井停泵后油压异常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压裂过程中裂缝高度增长、净压力变化及TZ1H井测试压力的分析最终确定了造成该井停泵后油压异常的原因是缝高衰退,据此提出该井正式施工应控制排量,防止缝高过度延伸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层温度和井内流体温度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和信息。温度测井是用电缆将温度仪下入井内,测量和记录某一深度的井温或沿井剖面的温度变化。温度测井资料可用于确定油层温度,了解井内流体流动状态,划分注入剖面,确定产气、产液口位置,检查管柱泄漏、串槽,等多个方面。本文就从以上几方面讨论了温度测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促进了石油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然而,化学驱油井内流体物性参数复杂多变,井筒内温度、压力随井身和时间变化导致其粘度随之变化,严重影响了抽油机井动态仿真精度。为此,本文以井筒非牛顿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和空间二个维度,建立化学驱油井筒流体温度-压力瞬态仿真模型,分析流体物性参数变化规律。本项研究对于有杆抽油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效率计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完善采油井协同优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CO2驱、吞吐、气举井来说,准确预测井筒内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对于方案设计和参数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全面分析了低温液态CO2与地层及井筒流体以传导、辐射、对流形式的换热情况,并且综合考虑了注入速度、注入时间等参数的变化对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最终提出预测注入CO2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程序化。以F18-138注入井实测数据为例加以验证,证实了该计算方法完全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预测了SS1-4天然气井CO2气举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井温测试作为诊断水力压裂缝高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压裂液的温度低于地层温度,压裂液经过越多的地方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所以裂缝吸液越多的井段温度下降幅度就越大,这样就可通过压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水力裂缝的纵向延伸高度。本文根据江苏油田压后井温曲线的衰减梯度改变点、斜率变化点来判断裂缝大致边界,从而判断压裂施工效果;用停泵后不同时间录取的温度,拟合推算出停泵时目的层温度,为压裂液的优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井温测试作为诊断水力压裂缝高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压裂液的温度低于地层温度,压裂液经过越多的地方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所以裂缝吸液越多的井段温度下降幅度就越大,这样就可通过压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水力裂缝的纵向延伸高度。本文根据江苏油田压后井温曲线的衰减梯度改变点、斜率变化点来判断裂缝大致边界,从而判断压裂施工效果;用停泵后不同时间录取的温度,拟合推算出停泵时目的层温度,为压裂液的优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度监测与其他井下实时监测方法相比较有很多优势,在近年来的智能井技术中起到很大作用,尤其对超高压井的意义更为重要。井下温度场分布的研究是井温测井的理论基础。充分考虑超高压条件对流体物性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一维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超高压油井定流量生产时油藏产出流体温度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入井流体温度由于焦耳-汤普森效应和热传递作用而发生温度变化,并且生产压差越大、流量越大时,入井流体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井筒内流体温度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引入了水密度的温度修正以及气体修正参数,通过积分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考虑井筒内流体性质随温度压力变化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抽油井井底压力与压力计实测值误差较小。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温度法模型对高温熔融高炉渣颗粒的相变冷却特性进行了分析,考虑颗粒固液相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及颗粒与环境的辐射换热,获得了高温熔渣颗粒内的温度分布以及相界面位置随时间的推移过程。讨论了变热导率、换热条件、颗粒尺寸,冷却流体速度和温度对相变冷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导率的变化使得颗粒冷却凝固时间延长,高温辐射换热极大加快了冷却速率;颗粒直径增加,相界面移动速度降低,凝固时间增加;冷却流体速度增加,温度降低,相界面移动速度增加,凝固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5.
高温熔融高炉渣颗粒相变冷却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小英  朱恂  廖强  王宏 《化工学报》2014,65(Z1):285-291
采用温度法模型对高温熔融高炉渣颗粒的相变冷却特性进行了分析,考虑颗粒固液相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及颗粒与环境的辐射换热,获得了高温熔渣颗粒内的温度分布以及相界面位置随时间的推移过程。讨论了变热导率、换热条件、颗粒尺寸,冷却流体速度和温度对相变冷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导率的变化使得颗粒冷却凝固时间延长,高温辐射换热极大加快了冷却速率;颗粒直径增加,相界面移动速度降低,凝固时间增加;冷却流体速度增加,温度降低,相界面移动速度增加,凝固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到油田开发中,通过全井筒的实时连续状态监测,实现研判产层压裂监测效果、产液量及流体性质,准确分析井筒生产状况,成为评价生产井生产动态的新方法新技术。分布式光纤利用下入井筒的光纤,以实时、全井段、长时间监测的方式,测量整个井筒温度场变化来监测井筒的动态生产状况,其实时监测的优势,远优于常规测井方式。在此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和解释原理,研究了生产井的测温测量方法及解释流程。基于压力和温度数据,采用解释模型对压裂监测实测光纤数据进行处理评价,以及与油藏地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产液剖面压裂监测方面的适用性和技术优势,试验中形成的苏里格地区一套分布式光纤测温解释流程和方案,助力油田公司实时优化调整开发方案,实现增产上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岩石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损伤规律,在石灰岩模型中进行了不堵塞爆炸实验,并在爆炸前后利用超声波测试技术和CT成像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声波测试和波速分布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径向爆炸冲击损伤以炮孔为中心向四周衰减,衰减速度随岩石到爆点中心的距离而变化,距炮孔中心位置3倍孔径内损伤降低最快,3倍孔径外损伤降低缓慢;炮孔轴向损伤随模型高度降低呈单调递减的趋势,靠近装药位置变化梯度最大,靠后变化梯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当通过钻井、完井射开油层时,由于井中的压力低于油层内部的压力,在井筒与油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指向井筒方向的压力降。在原始条件下,油层岩石与孔隙空间内的流体处于压力平衡状态,一旦钻开油层,这种平衡就被破坏。这时,将使系统之间相联,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其相应体积...  相似文献   

19.
各向异性部分压开垂直裂缝压裂井试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压开压裂井的不稳定试井模型的研究,可以确定在进行油藏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时所需的参数,如地层渗透率、裂缝半长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源函数的思想以及Newman乘积原理,得到了各向异性部分压开垂直裂缝压裂井的压力响应表达式。利用Ste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绘制了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和表皮系数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并对曲线流动阶段进行了分析。通过Z函数的性质以及渐近式分析,获得了一个新的部分压开裂缝早期线性流动方程。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压裂井的不稳定渗流理论,而且对正确认识此类油井流体流动特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金龙  闫旭光  毛登周  李超  陈喜东 《粘接》2024,(3):120-123+127
为掌握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建立了直井钻井过程中井筒和地层瞬态二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入口温度、钻井液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对直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空内钻井液和钻柱内钻井液温差最大在井筒温度等于地层温度处;入口温度影响井口附近井筒温度,但井深增加后地温影响更大;钻井液密度增加,井筒上部温差增大;钻井液导热系数增加,井筒上部环空内温度降低,下部升高。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温度数据吻合度高,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65%和0.79%,表明模型有效可靠,可为钻井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