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采用隔震技术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隔震层位于地下室柱顶的某三层框架结构进 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动力时程分析。综合考虑隔震装置的布置、隔震支座的尺寸选取以及下部独立柱 结构的加强等因素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 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减震率均超过63%,上部结构最大位移角为1/503;在超烈度8度(0.20g) 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最大位移角为1/401,下部独立柱结构位移角1/3070,隔震层水平位移为限值的 68.9%,上部各楼层加速度减震率也达到61.4%以上。工程设计与分析表明:在设防烈度中震作用下, 隔震结构比抗震结构的周期延长4.02倍,减震效果显著,说明了较规则结构可以很好地发挥隔震技术 优势;经过不断地设计优化,并进行超烈度地震作用的验算和论证,表明了隔震工程具备抵抗超烈度地 震作用的能力(提高了1度),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隔震层位于地下室柱顶的基础隔震四层框架结构,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三维建模和时程分析,同时设计中考虑了优化隔震支座的布置减小结构扭转效应、选取较大直径的隔震支座、加强地下室独立柱的刚度和结构有一定抵抗超烈度的安全储备等措施。设计和计算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7度(0.15 g)中震作用下,水平向减震系数0.35;在7度(0.15 g)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在超烈度8度(0.20 g)大震作用下,独立柱位移角仍然极小,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显著,隔震层水平位移不超过限值的80%,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采用隔震技术的某教学楼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隔震层位于底层柱顶的结构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建模和动力时程分析。考虑了底层结构选型、独立柱刚度、结构抵抗超烈度的能力、隔震层刚心与上部结构质心的偏心率等方面对结构的影响。计算与分析表明:通过增大独立柱截面,在大震作用下,独立柱不屈服,采用独立柱的结构形式合理,隔震结构整体具有抵抗超烈度的能力;隔震层的刚心与上部结构的质心偏心率大于3%(Y向),考虑将边角支座的水平位移放大系数取为1.15。  相似文献   

4.
对一栋已建成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建立弹塑性模型,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耗能进行分析,依据现行规范和隔震结构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弹性位移角限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进入到弹塑性程度浅,隔震层的滞回耗能是整体结构的非线性耗能的主要部分,下部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度。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否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烈度、不同场地条件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加速度、位移、层间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采用滑移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明显减小,隔震结构层间位移很小,纯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残余位移是不可忽略的,可为滑移隔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从理论上建立了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和静动转化条件。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及隔震结构的模拟。对比分析其在小、中、大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层间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某8度区大跨度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抗震构造措施变化对隔震体系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措施的降低并不影响结构设计的内力计算结果;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构造措施越低上部结构越容易进入弹塑性,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相互耦合共同影响隔震体系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8.
贾钢 《陕西水利》2001,(Z2):22-23
按照传统方法,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楼房,在我省7°地震烈度的设计标准下,一般只能建造五层,即底层为框架结构、上部四层为砖混结构.但在建设中,往往会因为规划、地皮和高度要求等方面的原因,需要建造为五层以上的建筑物,而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则需要大量增加投资,对建设单位筹资造成困难.近年来,我们在这种结构住宅楼的建设中,采用了隔震橡胶垫技术,在满足抗震要求前提下,使建筑高度达到了六层.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隔震体系。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十二章隔震设计条款以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并以底层柱顶隔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为参考,基于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实用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和建议。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所处地区超烈度发生的概率高,确保底层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提出了底层结构应满足超设防烈度的必要性。建议实际隔震工程设计,考察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的同时,应重点对底层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受力进行详细分析及加强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平面不规则建筑采用双层隔震体系受水平方向近断层地震动影响时的抗扭情况,对某一 12层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模型,考虑中间隔震层位置不同的影响,使用 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种不同的双层隔震体系模型,即三层、六层、九层隔震体系,并与基础固定模型和传统基础隔震模型相对比,以 X和 Y两个水平方向对结构输入两种类型的近断层地震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构输出的各种与抗震性能相关的动力响应参数。结果表明:五种模型中,三层隔震体系能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加 1.8倍,且周期比更小;三层隔震体系的层间剪力最小;三层隔震体系可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三层隔震体系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楼层加速度控制能力优于其他模型;三种双层隔震体系的扭转位移比均远小于基础固定模型,其对小跨度方向扭转位移比的控制更明显;三层隔震体系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且布置时应注意中间隔震层的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1.
层间隔震是一种新的隔震设计思想,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某层柱子和楼板之间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介绍了层间隔震在某一工程中的应用,采用ETAB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其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层间隔震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的变形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防屈曲支撑通过在杆件外围设置约束元件抑制受压时的屈曲,具有更好的耗能效果。为深入研究防屈曲支撑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运用SAP2000有限元结构软件,对某钢框架在防屈曲支撑、普通中心支撑以及无支撑3种形式下的整体模型进行模态和时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周期、层间位移角较纯框架均得到降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顶层最大位移值、顶层加速度较普通支撑钢框架均有很大幅度的减小。表明采用防屈曲支撑可以明显提高钢框架结构的刚度,同时大幅度提高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耗能减震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及剪跨比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共进行了2榀单层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不同剪跨比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剪跨比下的破坏形态、P -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剪跨比2的框架结构柱的破坏现象严重,其强度,刚度退化快,能量耗散能力低。  相似文献   

14.
小高层建筑高度是多种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结构抗震性能对设计中如何选择结构体系尤为重要。为研究小高层住宅在不同结构体系下的抗震性能,对某7度区11层普通塔式住宅楼分别设计成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采用盈建科软件进行弹性计算,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结构体系均能满足大震下梁首选屈服,竖向受力构件不屈服;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控制较好,剪力分配情况没有明显改变;框架结构塑性耗能所占比例最高,剪力墙结构构件塑性耗能所占比例最少。三种结构体系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上-下部结构相互作用对水电站地面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当前普遍应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确定了4种方案对比分析下部结构的放大效应、上下部结构的耦联以及下部结构混凝土材料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对厂房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下部结构放大效应或者不考虑上下部结构耦联会使厂房结构的地震响应偏小且偏差较大,据此设防将不利于结构的抗震安全;不考虑下部结构混凝土材料的塑性力学行为时,厂房结构的地震响应偏大但较为接近真实值,进一步比较结构的各项能量分配和受拉损伤演化过程,此方案上部结构的塑性变形耗能和损伤耗能均减小,损伤范围也减小,下游墙体的损伤程度却更为严重,但结构破坏模式相似,均为上下部结构的相交部位发生损伤破坏,所以认为应用此方法做抗震简化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上-下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并且有利于水电站地面厂房的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有效翼缘内楼板钢筋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加强作用是现浇楼板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这一因素,运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中间为走道的三跨5层RC框架结构,运用梁有效翼缘公式计入板中钢筋的抗弯作用,并优化结构节点配筋;最后对有限元模型输入不同地震作用,通过模型的位移响应判断结构安全性,通过分析梁柱出铰情况判断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结构实现了“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在RC框架结构设计时可以结合梁有效翼缘公式计算板筋面积并调整梁柱节点配筋,对结构进行配筋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结构的抗震能力,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两种托墙转换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延性、承载能力、塑性铰分布、破坏过程的计算和研究,揭示出采用空腹桁架作为转换构件具有更好的弹塑性抗震性能,并探讨了提高空腹桁架转换结构弹塑性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