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技术,是我国油田开采生产事业建设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技术形态,本文围绕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现状与完善,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油田井下压裂施工的目的出发,对油田井下压裂施工中压裂液的配方、压裂工艺的选择,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样井下压裂施工关键技术对提高压裂水平,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井下压裂技术措施的应用,解决低渗透储层的开发问题。针对油田大部分区域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点,采取最优化的井下压裂技术措施,提高单井的产量,满足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需要。整体压裂技术和分层压裂技术措施的应用,达到预期的压裂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井下压裂工艺不能满足油田产量增加的需要,研究有助于提高油田产量的新型压裂工艺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分析了进行压裂工艺的目的以及对能够改善压裂施工技术的关键施工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探明压裂工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连续油管以其安全、环保、高效、工艺多样性、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在油田井下作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连续油管底封拖动压裂工艺主要适用于水平井新井压裂、直井新井精细分层压裂、直井新井缝网压裂、大斜度井新井压裂、老井上返压裂,除此以外还可用于新老井验漏,该工艺在大庆油田已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连续油管工作量逐年增多,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封单注工艺很好地解决了青海尕斯油田分层注水施工因注水压力波动影响所产生的注水管柱蠕动、封隔器失效以及分注管柱失效,同时油管使用数量大的技术难题。通过在跃3-1井上试验应用双封单注工艺,封隔器坐封成功,密封完好无渗漏,解封及解卡顺利、成功,为油田分层压裂措施施工井下封隔器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储备。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深入,老区稳产、新区上产难度加大,为准确认识油气层,充分挖掘储层潜力,三塘湖油田引进了分层压裂工艺。2012年吐哈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为适应油田发展,自主设计开发了K344系列分层压裂工具,在三塘湖油田试用初见成效。2013年,为满足三塘湖油田产能建设的需求,对K344系列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进行了改进,成为三塘湖油田上产的主力分层工具。  相似文献   

8.
任何工作的开展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确保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在井下压裂施工中也是如此,尤其是现代油田工程较为复杂,地质情况复杂,在井下压裂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因而我们在井下压裂施工中,只有针对性的采取压裂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压裂施工质量的提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首先强化井下压裂施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当前的井下压裂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再次提出了优化井下压裂施工技术的几点浅见,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最后就全文进行总结。旨在与广大同仁强化井下压裂技术的交流,以更好地提高井下压裂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胡庆油田断块复杂,渗透率低,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各方面因素造成地层渗流孔道污染、堵塞,地层渗透率下降,影响油井产能。利用水力压裂措施可以对低渗油层进行改造,提高油井产能。针对多层段压裂井配套应用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提高压裂的针对性和储层改造的效果。进行井下压裂实时监测技术,认识储层,分析施工情况。针对特殊井况,配套应用针对性工艺,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压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增产作用十分明显,其位置不可替代,已成为油田开采的核心技术。返排压裂液和施工剩余的压裂液两种废液在压裂过程中产生无法避免,油田开采过程中这些在压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返排废液污染源无法忽视。而这些废压裂液的组成及其危害压裂液是压裂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井下作业污水的处理,普遍存在设备旧、工艺不成熟等问题。每年油水井压裂作业、酸化施工过程中所产生了大量废液,若各大油田将这些废液直接向外排出去,势必会对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可能影响。因此剩余压裂液的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对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大部分油田所处的地域、地质情况都比较复杂,而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地层的结构情况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使得地质情况越发复杂。相应的作为一种特殊的井下作业技术——井下压裂技术也在地质情况的不断变化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井下压裂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井下地质情况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压裂技术,才能有效的提高井下压裂的效率,本文重点对油田的井下压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压裂施工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分层压裂技术,其利用一次压裂管柱进行多层压裂,具有造缝充分,节省时间,节省成本等特点,特别适合多层薄层低渗透储层的压裂改造,目前在国内各低渗透油田都有广泛应用.但是在大量的实践运用中发现,机械分层压裂技术仍存在封隔器滑套打不开、管柱起不出来以及不能大排量施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本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从分层压裂的原理出发,研究了选井选层的原则,分析了分层压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工艺及工具改进的看法,为分层压裂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低渗透油藏在现河采油厂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本文以现河低渗透油田为基础,通过对纵向地应力差、隔层厚度及油层跨度进行研究建立了分层压裂技术界限;通过对射孔工艺、压裂施工参数及封隔器卡封位置优化建立了分层压裂设计优化体系;结合储层物性差异等对分层压裂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现河低渗透油藏的分层压裂技术体系,并以现河牛庄油田XX井为例,说明了该技术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开采挖掘的技术要求也逐渐提高。从1995年起,中国已经是出口石油的大国,开采量和需求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地形和地质的复杂性,使得石油的开采和生产工艺压力巨大,传统的井下压裂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石油产量的需求。因此,科研和技术人员致力于对井下压裂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油田的产量需求。本文分析了井下压裂施工技术的定义、目的及意义、工艺分类等,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最终指明井下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南翼山油田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必须进行酸化、压裂工艺才可获取产能。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出目前常规的压裂技术:高能气体压裂、水力压裂及复合技术。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其原理及优缺点,根据南翼山油田多年来压裂技术经验,选用合适的压裂参数:单井加砂量应当控制在22.6方左右,单井压裂液使用量控制在240方左右,施工过程中排量应当控制在3.5-4.3方/h的范围中。指出采用复合压裂进行施工能更大限度的实现增产的效果,并给出了南翼山油田压裂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在开采石油过程中,开采地形及周围环境极为复杂,致使我国在石油开采及开发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已经很难适应如今我国各油田增加石油产量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对相关技术进行积极的创新与研发,才能有效保证油田产量满足发展需求。本文针对井下压裂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井下压裂施工管理的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以此来确保井下压裂施工管理能够顺利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微地震发生机制、定位原理、裂缝空间分布描述原理;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工艺进行了描述,并对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分别在油田压裂转向、双封分层压裂、压裂效果的判定、水平井多段压裂各个方面进行了应用,有效地优化了压裂施工过程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了油气藏资源评价、油气藏驱替信息和未来钻井位置图及二次勘探的规划依据,达到了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直井机械分层压裂属于新时期新型的分层压裂技术,其可有效地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且造缝比较充分,在低渗透储层、薄层、多层的压裂改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多个低渗透油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技术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实践表明,在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施工中,依然存在管柱无法提出、封隔器滑套无法打开、无法进行大排量施工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技术的推广,阻碍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技术的应用。本文结合从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直井机械分层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储层跨度大、层系多、层厚小、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常规的笼统压裂或逐层上返压裂难以实现整个储层的有效改造。通过合理地设置分层压裂位置,优化分段数量和射孔部位,分层压裂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储层改造的针对性和精确性,降低压裂时裂缝延伸的不确性,实现纵向上多个小层的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动用程度。本文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垂直井分层压裂工艺的基本原理、储层适用条件及相应的优缺点,为油田垂直井压裂施工时选择合适的分层压裂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层分压技术在吐哈油田大规模应用,并在三、四层分压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五层、六层分压技术,效果良好。多层分压管柱的发展使吐哈油田分层压裂技术成为系列化,在压裂工艺方面有了较多的可选性,极大地提高了油田压裂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引进,现场试验开展适应于红台低渗气藏分层压裂的核心工艺技术,研发关键配套工具,加快形成直井多级分层压裂工具系列和相关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